王世充不必忧虑,因为窦建德肯定要出手。道理很简单——唇亡齿寒。洛阳是窦建德的南面屏障,一旦被唐朝扫平,李世民的兵锋就会直指河北,所以窦建德绝不会坐视王世充的灭亡。
当王世充派他的侄子——代王王琬和朝臣长孙安世惊慌失措地跑来求救时,窦建德立刻举行了廷议,夏朝的中书侍郎刘彬随即对时局作了一番完整而透彻的分析。他说:“天下大乱,唐朝据关西,郑朝据河南,夏朝据河北,共成鼎足之势。而今唐军泰山压顶一般进攻郑国,从秋天到冬天,唐的兵力与日俱增,而郑的土地则每天都在缩小;唐强郑弱,必然不会支撑太久,一旦郑国灭亡,夏朝也难以单独存在。而今之计,不如把以前的仇恨和愤怒暂时放在一边,出兵相救;夏军攻唐军之背,郑军攻唐军之腹,定可大破唐军。唐军败退后,再静观其变,若郑国可灭则一并灭之,合两国之兵,乘唐军师老兵疲,进而夺取天下!”
窦建德完全同意刘彬的分析,随后一边遣使向王世充许诺出兵救援,一边派遣礼部侍郎李大师前往唐营,劝李世民罢兵,解除洛阳之围。可李世民当即扣留了李大师,对窦建德的建议根本不予理睬。
至此,唐朝与郑、夏两个割据政权的中原大决战已经不可避免。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正月,郑朝梁州(今河南睢县)总管程嘉降唐;二十六日,唐将陈正通攻克梁城(今河南汝州市)。
差不多在这个时候,李世民为了发挥唐军骑兵野战的特长,特别遴选了最骁勇的骑兵一千余人,组成了一支精锐中的精锐——玄甲军。军中将士全部身穿黑衣黑甲,分成左右两队,命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任左右统领。每次出战,李世民本人也披挂黑甲,亲自指挥。在随后的多次战役中,李世民率玄甲军冲锋陷阵、所向披靡,令王世充和他的军队闻风丧胆。
这一年正月底,屈突通和窦轨率部巡视各军的营垒阵地,途中忽然遭遇王世充。唐军猝不及防,差点被郑军歼灭。李世民闻讯,亲率玄甲军前往救援,大破王世充,生擒其骑兵将领葛彦璋,斩杀并俘虏了六千余人。
二月初,由于洛阳被围日久,粮食短缺,驻军虎牢的王世充长子王玄应率数千人押运粮草救济洛阳。李世民探知情报,命将领李君羡出兵狙击。王玄应仓猝应战,被李君羡击溃,粮草全部落入唐军手中,王玄应只身逃回洛阳。
李世民觉得对洛阳发动总攻的时机已经成熟,遂遣宇文士及回朝请命。李渊批准了李世民的请求,并对宇文士及说:“回去禀告你们秦王,夺取洛阳是为了早日结束战争。克城之日,宫城中的乘舆法物、图籍器械,凡不是私人物品的,由他收存保管,其余子女玉帛,全部犒赏将士。”
李世民得命,遂于二月十三日率大军进驻青城宫。唐军未及修筑营寨,王世充便亲率二万人马出城攻击。诸将皆惧,李世民命精锐骑兵在北邙山下列阵,随后带着各位将领登上北魏宣武陵察看敌情,对左右说:“贼兵已经到了穷途末路,这次王世充把全部兵力都投入战场,准备决一死战,若今日一战破之,其后他便不敢再出城了!”于是命屈突通率五千人渡过榖水进攻王世充,随后李世民亲率骑兵冲入敌阵。
中原之战中最为激烈的这场青城宫战役就此打响。
为了探测敌阵的纵深程度并且打乱敌军的阵形,李世民骑着他钟爱的那匹通体纯紫、奔跑如飞的骏马飒露紫,在数十精骑的掩护下,像一支离弦之箭直直插入敌阵,最后竟然横穿而出,一下打乱了郑军的阵脚。郑军士兵大为惊恐,被击杀甚众。可就在李世民纵横驰骋、杀得性起的时候,一道河堤忽然挡住了他的去路。
那是榖水岸边的河堤。李世民匆忙掉转马头,准备和大军会合。可是周围密密麻麻全是敌军,就连保护他的数十名骑兵也失散了。
李世民的身边只剩下一个将领丘行恭。
这是李世民自中原开战以来第三次身涉险境。
敌人围了上来,流矢纷纷射向李世民,飒露紫前胸正中一箭。危急关头,丘行恭连发数箭,射杀了几名敌兵,随即翻身下马,把自己的坐骑交给李世民,然后一手牵着飒露紫,一手执长刀,左冲右突,大声叱喝,终于和李世民一起杀开一条血路,与赶上来的大军会合。(飒露紫也是“昭陵六骏”之一;战斗结束回营后,丘行恭为其拔箭疗伤,但飒露紫终因流血过多而死;李世民为其题写的赞辞是:“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飒露紫阵亡后,李世民所乘的是“昭陵六骏”中的另一匹宝马什伐赤,此马纯赤色,是来源于波斯的汗血马;在此后继续围攻东都的战役中,什伐赤身中五箭,李世民为其题写的赞辞是:“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
李世民突出重围后,王世充也迅速集结溃散的部众,重新摆出阵形,继续与唐军鏖战。
这一仗打得异常惨烈。从辰时(七时)一直激战到午时(下午一时),郑军多次被唐军骑兵冲散,可王世充却屡屡整兵再战,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顽强。
王世充知道,如果输掉这一仗,今后他就只能龟缩在洛阳城里,被唐军压着打了,所以他必须全力以赴。然而,尽管王世充已经拼尽了全力,这一仗他还是输了。
因为,郑军跟唐军的战斗力根本不在同一个级别上,尤其是在野战方面。
午时过后,唐军士兵越战越勇,郑军士兵却个个精疲力竭,开始往后溃退,再也不听号令了。王世充万般无奈,掉转马头向洛阳狂奔。李世民乘胜追击,一直追到了洛阳城下,总共斩杀并俘虏了七千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