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贵妃起居注 笔趣阁 > 第192部分(第1页)

第192部分(第1页)

得有些气虚。

至于远在长安宫的静慈仙师,日常在太后娘娘身边潜修,时不时把大女儿接去住上一阵,太后得她陪伴,也能聊解寂寞,毕竟如今年老,更爱热闹,而不论是皇帝还是孙子女们,过去请安的次数都终究有限。且孩子们毕竟天真烂漫,也不如静慈仙师聪慧解语。

因宠爱日甚,如今宫中饮宴,众人已惯了在皇后上首再安排一张座位,给仙师安坐,唯有每年新年大朝、大宴,万寿节、千秋节等隆重场合,仙师身为修道人不便出面,方由皇后居首……虽然如此终究似乎于礼不合,但人毕竟是习惯的动物,皇后本人没说什么,几次以后,众人习惯成自然,亦根本不觉得难堪。

至于宫中宠爱最盛,十年来荣宠不衰的徐贵妃,三天一次往坤宁宫的请安,从未断过,坤宁宫四季应时该送的份额,以及份额以外的特权物事,也未曾亏待过她,两宫见了面彼此都是笑意盈盈……不过除此以外,却没有任何私下的交往。徐贵妃无事常往西苑、南内去,或是侍奉皇帝,或是带着孩子们踏青,或是操练马球队,除了何惠妃、静慈仙师以外,并不大同宫嫔来往,也完全不参与佛事活动,给清宁宫请安次数,也并不多。虽然宫中皆传说她是个慈和人,只是人望却又比不上兢兢业业操持宫务,处处都是贤良淑德的皇后了。

至于皇帝,如今宫里安安静静,后妃再无嫌隙,皇后上侍奉婆母,下照料子女妃嫔,对自己也是嘘寒问暖、呵护有加,三伏送冰、三九问暖,偌大一个宫廷,被她管得有条不紊,四时八节若干盛事,也是操办得花团锦簇。不论太后如何揉捏,她都是逆来顺受,而妃嫔、子女若有行差踏错之处,也是照应、教诲周到——所谓贤后,亦不过如此。他几次公开表彰皇后的辛劳,夫妻之间,举案齐眉,而同几个宠妃,或是蜜里调油、你侬我侬,或是多年默契、温馨亲切,母子之间,数年没有龃龉,太后退居二线不再过问政事、宫事,关系自然日趋缓和;父子之间,每三日共享一番天伦之乐,眼见儿女们日渐长大,亦是一番享受。朝政中,司礼监渐成气候,和内阁互相制衡,统帅六部,极大地减轻了他的工作量,身为天子,几乎可以垂拱而治,把住大弦儿不错已经尽够,外有贤臣,内有能宦,这太平天子,真个是垂拱而治,可以说是无一处不顺心,享尽了人世间的种种富贵福禄。——皇帝的幸福感也很高。

该主持中枢的主持中枢,该退居二线的退居二线,该安分度日的安分度日,该变着花样邀宠的就变着花样邀宠……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新的利益链条之下,后宫运转日趋稳定,太后便授意皇后,意在安排些从前没心力铺陈的大事了。

#

“老娘娘有意增开女学堂?”徐循不禁笑道,“如今这女学,难道还嫌不够吗?”

“老娘娘意思,觉得如今天下太平,久不闻金戈。皇子皇女,必然是长在深宫妇人之手,即使到了年岁出阁读书,也难以真正地体会民间疾苦,”静慈仙师轻轻地呷了一口茶水,“倒不像是文皇帝、昭皇帝乃至当今,都多少经历过风风雨雨。这是大势,难以改变扭转,既然如此,只能从都人、宦官的质素着手,务求让皇子身边聚集着才德兼备的宫人,最好还是各有所长,如此一来,皇子才不至于被宠纵坏了。”

这想法当然是好,但徐循听说了,也不禁有点同情皇后——好容易做上手,把宫务都给理熟了,按徐循想,坤宁宫里的那几个亲信,模仿她的字迹也到了炉火纯青、难辨真假的地步,还没喘上一口气呢,太后的新招数就又出来了,还是打着为了下一代的幌子,说得也的确极有道理,只怕皇帝听了都会点头。至于点头完了谁来操办,那自然是皇后娘娘了。

“这可是大事。”她道,“说来,如今宫中人口逐年增长,宫女已有数千,也不是谁都识字的,不说什么栽培人才了,只说教会所有人识字,都是浩瀚工程,女学堂哪有这么多教习?我记得原来宫里的教习这些年都逐年被抽调走了,不是去了各宫主子身边,就是机灵懂事,去了乾清宫服侍。”

能当教习的,自然都有一定的学问,各宫日常庶务也需要人才打理,六局一司更是少人管事,比如王振这样又有心眼又会来事的,更是找到机会就往乾清宫钻。静慈仙师点头道,,“就是因为教习抽调得快,才显得各宫都少能人,老娘娘不信这数千宫人里没有堪用的,如今就是要建立一个制度,将她们中间的能人种子筛选出来多加教习,日后派到各宫听用。”

“我猜,老娘娘只管出主意,这件事肯定是皇后娘娘主办了。”徐循问。

静慈仙师微微一笑,尽显恬静,“皇后娘娘精明能干,才能胜任如此重责。如今我对她也是心服口服——我在她那个位置上的时候,也做不了她三成的事情。”

那是因为,当时的宫里需要皇后做的事,大概也就是如今的三成……太后这是在称量皇后的背到底能负担起多少重担,一个包袱搁下去,她背住了,那就再多添一个包袱。皇后呢,似乎也是心甘情愿,一点都没有二话地受着她的称量。就事论事地说,如此表现,也堪称是孝顺典范了。

徐循望着静慈仙师,心中亦有些感慨:仙师和如今皇后之间的恩怨情结,不是她可以多说什么的。

她扯开了话题,“今次来见你,倒觉得你的脸色比上回好些了,想是病已经大好?我请你去西苑走走,你总不去,如今病好了,倒可以和阿黄一道出去骑马。”

“毕竟是修道人,太常出门冶游也不大像话。”静慈仙师柔柔一笑,“倒是多亏你常带阿黄出门,她见了我,常念叨你的好,我也不知该如何谢你了。”

“可没什么好的,都是该做的,不敢居功。”徐循笑道,“阿黄如今长高得快,才几个月,又抽条了。倒是点点如今,长高慢了,食量却不减,几个月胖了好些,我现在不许她多吃呢。”

两人说了一番儿女经,倒比刚才更高兴了些,静慈仙师终究是应允了和她一道去西苑走走,徐循方才从她这里告辞出去,去看望文庙贵妃——如今她是越发弱了,天气才刚转冷呢,就又病倒了,终究是隔了辈儿,又是妃嫔,门庭冷落,没有多少人过去看望,徐循今日多来清宁宫,倒是为了探她的。

和文庙贵妃也说了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徐循出来已经是午饭时分,正好就不去打扰太后用饭,回了永安宫才刚坐下,便有人来传,“皇爷问娘娘吃过没有,请娘娘去南内赏桂花。”

“前年种的那几本丹桂开花了?”徐循先有几分惊喜,醒起又问,“就请了我,还是也喊了别人?”

“还是同上次一样,请了诸嫔。”来人自然只能老实回话。

徐循的喜悦顿时就消散了不少,她点点头,笑了一笑,“知道了,换身衣服就去。”

皇帝来人喊,除非不舒服,不然一般也没有谁拿乔不去,换衣服就是真的换衣服,来人就在外头等着,没什么好拖延时间的,亦无需徐循出主意,孙嬷嬷带了人尽职尽责将她装点一番,出门上了轿,穿过长长的甬道,几层门扉,便到了亭台楼阁星罗棋布,仿佛人间仙境般美不胜收的南内。

她毕竟耽搁了一会,诸嫔早已到了,正在下首陪坐皇帝,两人一道静听教坊司的伶人吹笛,她身着棋盘格罗衣,手持纨扇,丹桂香中眉目如画,徐循望之亦觉动人,可皇帝却似乎有些无聊,见到徐循来了,倒是精神一振,直起身道,“怎么耽搁了这么久?”

“是从清宁宫回来的,探文庙贵妃的病,只好换一身衣服再过来。”徐循在皇帝身边坐下,和诸嫔互相颔首为礼,“诸妹妹今日真漂亮。”

“姐姐太夸奖了。”诸嫔轻声细语,却无别话。——她性子毕竟是木了几分,此时便不知道吹捧徐循几句。

徐循亦不在意,她捺着腹中饥饿,听了一会笛音,见诸嫔含笑为皇帝斟了一杯酒,皇帝亦回了她一笑,终不免暗暗笑叹一声,转过头去,又默念起了赵嬷嬷‘阳根便是是非根’的总结——如同皇后抄经一般,她念这真言,一日总要念上几百遍。

不过,皇帝对她也十分照顾,并不曾因为诸嫔而冷落了她,拿着酒喝了一口,见徐循神思不属,便奇道,“这不是吹的你爱听的《鹧鸪飞》吗?怎么倒是漫不经心的。”

徐循有点不好意思,但仍直说道,“我没吃午饭就过来的,现在有些饿……”

皇帝被她逗笑了,“你都多大了,怎么还和点点似的?就不能先吃过饭再来吗?”

“不是怕你等久了吗……”徐循低声嘀咕。

皇帝听了,不免抚抚她的秀发,冲她微微一笑,多少深情厚意,尽在其中。“想吃什么?过了午饭时点,随便垫巴两口吧,免得到了晚上又吃不下。”

他们在丹桂树下铺了锦垫,随意坐卧其中,自然潇洒,不过这并不适合进餐,身旁的随从宫女人数亦不大多,一时点心来了,皇帝便令诸嫔,“你也到廊下去,伺候你姐姐用饭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