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主要出力气的啦。”“去批发市场帮进货商扛货,有时我和郑智超一起干。”“对,直到毕业再回家。”
“什么?还有郑智超?”“哎,哎,郑智超,你回几次家?”
“嘿嘿,还未回过呢,我在学校过了两个年。”
“什么?天哪!”“真没想到哇!”教室里又炸开了锅。
郑智超从未刻意回避过家庭的贫穷。寝室床上是他从小盖到大的被褥,只不过有新被里被面罩着,他人看不到这些。仅有的几身换洗衣服,多是化纤衣料,因为结实、耐磨、省钱,就连他身上这件蓝不蓝,绿不绿的外衣尽管穿着年头过久,颜色暗旧,薄得透亮,却可以继续为他效力。入学前,母亲赶了很远的山路去集市上为他添置一套新衣裤,平日里他是舍不得穿的。
尽管这样,郑智超依然十分知足,能坐在大学的教室里读书,他已是个幸运儿。为了他,家里倾囊而出,四处举债,尽了最大的努力,何况家中还有一弟一妹在读书。为了他,妹妹差点辍了学。若不是他极力劝说父母,恐怕妹妹早迫不得已承担起繁重的家务。
父母把全部的生活希望寄托于土地,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靠地,过着终日土里刨食的日子。他是地地道道农民的孩子,最有权诉说农民的不易。
郑智超永远也不会忘记他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个傍晚。父亲做出让幺妹辍学的决定,幺妹没有一声反驳,低着头默默走出了屋门。顶梁柱的父亲蹲在地上沉默无语,“吧嗒吧嗒”地抽着烟袋,母亲独自躲在一边偷偷抹着眼泪,那时真比杀了他的感觉都要难受。
作为家中的长子,他更有责任义务帮父母分担解忧。自从他贴着胸口揣走了东拼西凑而来的学费后,他就没再花过家里一分钱,不仅如此,他还定期往家里汇钱,承担起了弟弟妹妹读书的费用。
假期,郑智超在校外拼命打工出劳力,去批发市场帮批发商送货,到工地搬运水泥砖头,扛过钢筋拽过电缆,还曾在餐馆当过小工洗过盘子,他几乎不让自己有一刻的清闲。他也曾尝试体面一些的活,比如家教什么的,但他那身寒酸的衣着,有谁会认为是天之骄子?他站在路边,举着“家教”的纸,很长时间无人问津,即使有人肯打量打量他,那眼神也明显带着怀疑,好像一不小心上了骗子的当,他们的性命就会受到威胁,家产就会被偷个精光。白白耽搁了一天的工钱,就让他对做家教心灰意冷。
再恶心不过的是,一个穿着时尚,姿色妖艳的中年妇女在他身边停下轿车,走下来神秘兮兮地说要包养他,而且每个月会给他好多钱。他气得用四川方言骂道:“你个笋壳脸!好意思撒?!”
妖艳女人扭动着腰肢,继续纠缠,“我就喜欢你这样的,小麦肤色,身体强健,买卖不成仁义在嘛,既然出来赚钱,干什么不是干啊?”
郑智超的怒火简直要狂涌出脑门,他改用普通话大声骂道:“不要脸的东西!”
妖艳女人变了脸色,疯了一样破口大骂起来。惹不起还躲不起?三十六计走为上,郑智超转身就走,老远还能听见那个女人的尖叫怒骂。
真是神经病,变态!一气之下,郑智超再也没了做家教的打算,干苦力虽然累,但干完活雇主就付钱,简单,利索。
李浩哲是天底下最好,最善良,最有义气的朋友,不嫌贫爱富,也从未瞧不起他这样的穷娃,他把这份深情重义深记在心底。
教室里分成了两派,男女生站在不同性别的立场,你一句我一句的嚷嚷开了。
侯玲问李浩哲“去哪里发宣传单?”才使得话题重新步入正轨。李浩哲稍稍提高了嗓门:“商场附近的街道、居民区。”
话音一落,又引起一阵轰动。“哇,太好了!”“出体力也没关系!”“就当社会实践了。”孙美燕、侯玲带头鼓起了掌,没报名的也被屋子里兴奋的情绪感染了,纷纷表示祝贺。
徐立岩打算除了放松一天去王府井一带转转外,余下的二天,开始着手复习考研的基础课,以打场有准备的漂亮仗。
只要想起往事,邸紫嫣心情就糟糕透顶,不知用什么法子才能发泄愤怒。直到有天,她跑到邻校去跳舞,舞会上认识了一位学长,甭提谁先主动追求的谁,反正学校没有课,她就想往校外跑。
邸紫嫣并不避讳最近交了男朋友,411寝室的人都知道她男朋友是一所知名高校的在读研究生,细高个子,戴副大眼镜,看起来文绉绉的,书生气十足,紫嫣蛮喜欢他的,两人约好“十一”一起出去玩。
那几个不去的男生有的因为不屑一顾,有的要忙自己的事,有的顾及颜面放不下架子,总之未报名。
“明天最后一堂课课后,报名的同学留下开个会,我说完了。”
61班的人陆续走出了教室,赵盈盈脸蛋红扑扑的,她走到李浩哲面前,一脸崇拜的说:“班头儿,你真了不起呦!”
李浩哲淡淡笑了笑:“没什么,只不过顺路多问了一句话而已。”
真相常常藏于表面之下。
李浩哲明明知道林雨荷在偷偷做家教,挚爱的同窗在为各自的家庭承担责任而受苦挨累,他却爱莫能助。有时李浩哲会呆呆发怔,感到他也像他们一样迷惘无助。
看到一家电器商场立着红色的气拱门在为“十一”促销做宣传,李浩哲灵感一闪,骑车来到离校最近的大型连锁超市“万家福”,工作人员正在门口贴招“十一”假日促销员的海报。李浩哲找到负责人说明求职来意,黄经理要求出示学生证,大学生嘛,素质都是很高的。
晚上,阚小华在411寝室很是兴奋地讲:“三天二百元,李浩哲可真有办法,反正我是从心里佩服班长有能力,敬佩陈锋和郑智超吃苦耐劳,等到他们毕业回家,一定会发现家乡变化很大。我们村子以前很穷,很多人没见过百元钞票,现在条件越来越好了,我父母来信说我们村子扯上了电线,我们家终于安上了电灯,再也不用点煤油灯了!我在这都能感到他们特别的高兴,比那时送我上学还要高兴。我是我们村第一个大学生,当初上学,全村人敲锣打鼓送我走了十里地……”
林雨荷从未见过煤油灯,她猜想煤油灯散发的气味和蜡烛燃烧的气味差不多,脑中甚至浮现一个情景:一贫如洗的屋子里,格外的阴冷灰暗,一张被烟油熏得油黑发亮的书桌上,置着一盏昏黄的煤油灯,像一盏指路明灯,照耀着端坐在灯旁全神贯注学习的阚小华……
直到现在才通电的地方贫穷落后可见一斑,国家致力解决民生问题,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由衷地感谢党,感谢国家的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