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1985年翁美玲 > 第2部分(第2页)

第2部分(第2页)

祝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女儿囡囡上

诚如翁美玲的继父所说的一样,翁美玲是个很懂事的孩子,有着同龄少女不一样的成熟,对于母亲与继父的关系,她有清楚的认识,她十分体谅自己的母亲,以及这位后来加入的继父。对于翁母与其继父的细小纷争,她处理得相当圆熟。

在给母亲与继父的信里,她总是将继父排在信笺起头的前排,并以“棠叔”称呼之,不像后来在一起生活时,总是面称“老豆”,也不以“父亲”称之。翁美玲总是在信中安慰母亲,并一再强调母亲多么需要继父的帮助,从字面拉近“父母”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她心理的成熟与世故,但其时廖锦棠与张明仪结婚不久,翁美玲在心理上并没有完全接受这个“父亲”,不似多年后,翁美玲在信中每每以“父亲”直截了当称呼廖锦棠。

1972年到1974年这段时间的翁美玲,与母亲分离,同舅父生活,当时的舅父尚单身,虽然可以理解她的心思,但终究难以交流,她心情既苦闷又无助。而她的母亲与继父,此时在英国也过得并不如意,为谋生,不得不起早贪黑地劳作。翁美玲不时去信安慰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母亲与继父,并一再叮嘱父母要和睦,“互帮互助”。

1973年11月的一封信中,翁美玲嘱咐母亲与继父要自我照顾和保重,再次提到这是个“人吃人的世界”,可以看出当时她,以及她的父母不但生活并不如意,心理状态也较灰暗,全不见一个青春活泼的少女的欢颜。

亲爱的棠叔和母亲:

你们好。母亲的来信和钱都收到了。可是在你来信前,可把我和舅父急躁死了。心中无限的焦躁和挂虑,真如死结一样,无法解开,直至前日接到你的来信,始放下心来。但母亲的苦闷和烦躁也像信一样寄给了我们,看了来信,便有如看到母亲憔悴的面容一样,真使我们十分难过,可又无法在你面前慰问和帮助,故只希望用短短的数句来安慰母亲你,渴望着你能放下烦杂的琐事,渴望你能重发出欢欣的心情。

虽然这次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致使母亲和叔叔二人整天忧心和彷徨,但相信团结就是力量,所以希望无论什么事情发生,你都不可与棠叔有冲突。反而要大家互相商量、帮助、合作,因为无论什么富有的财物,总有一天不再属于你的,惟有珍贵的感情和爱是永恒的,它将带给你永远的幸福,所以当有麻烦的时候,你和棠叔都要忍着,大家来一个好好的商量和策划,不要只晓得发脾气和暴躁,这一切都无补于事。正所谓急而无谋,而且你知道棠叔叔是非常爱护你的,所以他有时发些脾气都是因为心中实在太烦了,无意伤你心,故尽量要避免与他吵,过些时候便无事了。在这个人吃人的世界里,真是凡事都要小心,正所谓人情薄过纸,所以棠叔叔希望能够自我小心,多与母亲商量,因为我们大家都是想你好的。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章 旅英(2)

好了,母亲,你的内心我是会明白的,但我只有遥遥地安慰,希望你能够原谅,尤其你和棠叔叔的身体都要自我照顾和好好保重,不要伤了宝贵的健康!虽然只是数句的祝福,却是重重的心声。

祝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女儿囡囡上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

翁美玲的世界观很早便形成,在“人情薄过纸”的世界里,她的那种凄凉的感觉跃然纸上,这种凄凉,无疑拉近了她与母亲的距离,使她能够设身处地为父母着想,并提出确实的解决方法。

1974年,翁美玲十五岁,在香港玫瑰岗中学毕业。由于母亲与继父先她一年去往英国,她与舅父在香港生活了近两年时光。而这一年,她终于也来到了英国,其中的过程并不顺利,需要与英国的移民局反复打交道,似乎从这个时候起,她已经能够独自承担自己的命运。与移民局不断的交道,又令她成熟了很多。

翁母与廖锦棠结婚后,前往英国生活,并在英国开小餐厅,外卖快餐,生活过得十分辛苦。而翁美玲由于移民手续的缘故滞留香港,致母女分离有两年。在思念与挂念中,翁美玲扮演了母亲的精神支柱的角色,她安慰母亲,鼓励她,并一再嘱咐要她注意休息,多多保重。这段少女时光,翁美玲对社会、人世抱着“人吃人”的悲观态度,但对未来依然充满了希望。1974年下半年,翁美玲终于通过繁琐的移民手续,到达英国与母亲、继父共同生活。再见时,她的成熟、懂事,令继父廖锦棠很感动。

翁美玲在英国的家位于伦敦近郊,周围的建筑大都只有两三层高度,环境很安静,安静得有些恐怖,有些荒凉。翁美玲一家的生活非常忙碌,也很平常,和许多当时的华裔家庭一样,需要辛苦劳碌才能生存下来。

1982年,翁美玲进入娱乐圈主持《妇女新姿》后,在接受采访时说及初到英国的感受,坦白当时的不习惯:“八年前到英国时,人生地不熟,凡事要自己做主,饮食起居都要亲历亲为,初时实在有点不知所措,但后来习惯了又觉得很好玩,一方面学会了独立生活,另一方面体会了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幸福。”

除了最后一年是工作,翁美玲在英国的八年,有七年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第一年,翁美玲必须办好转学手续,她要申请到英国一家中学继续学业。在第一次和学校注册主任会面时,翁美玲就与她发生了争论。因为从香港转学插班,注册主任对她的英文水平没有信心,有点轻蔑地对她说:“你是我们学校的第一个中国学生,我担心你的英文程度不足应付课程,你留一年再说吧。”

注册主任的想当然,隐含了某种歧视,对于少年气盛的翁美玲来说,这样草率而自以为是的决定不能接受,她不愿俯就这名注册主任的建议,乃抗议地说道:“要我降级,我宁愿不读你们这间学校。”

注册主任最终让步,一年之后,她的成绩优良,令这名主任刮目相看。当年,翁美玲转学去剑桥学院的附属学校就读,令这位注册主任非常不舍,挽留她继续留在这所学校,几番不成功之后,她在情急之下,亲自找上翁美玲的家,向翁母游说。因为张明仪的英文欠佳,她们交流得并不顺畅,注册主任乃找到附近中餐馆懂英文的会计,代为翻译,但依然没有说动,遗憾而去。

这一件事的发生,令多年后的翁美玲感触良多:“认识我的长辈,都对我照顾有加,很爱护,这位主任就是一例,可是我和同辈往来,难有深交,还不时招惹来是是非非。”她的这一篇话,颇像《史记》里的太史公言。

在翁母与廖锦棠结婚时,翁美玲只有十二三岁,她成熟自立,不仅没有令远在英国的母亲担心,相反,以频繁的邮件安慰、开导母亲要放开胸怀,看开人世种种纠结,珍重自己为重要。

第一次见面,翁的继父廖锦棠对她的印象也很好,因为她懂事,没有许多单亲家庭的孩子的一些毛病,廖锦棠因此与翁美玲感情不浅。“囡囡做事非常懂事,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她。”廖锦棠在她去世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追忆道,“每样事情,教她一次就懂,我对她视如己出,那时她虽然只有十二三岁,但思想很成熟,记得初来的时候,有一天我突然患病不能工作,那时我在英国南部的ESSEX开外卖店,厨房工作由我一人负责,我不能工作,眼看就要歇业一天,但是囡囡非常有孝心,她说:‘“老豆”,你不用担心,由我来掌大厨吧!’这个小姑娘,从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