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中国比较聪明的人 > 第19部分(第2页)

第19部分(第2页)

第十三章 哄骗(2)

不过聪明人很快就将哄骗这门技术学过来到处使用,骗的人不再限于敌人了,上司、下属、朋友、陌生人,只要有必要,聪明人就毫不吝惜地使用哄骗高招。本来这招数只在关键时刻偶然使用,平日间不能频繁哄人,因为频繁地哄骗,必然让自己的诚信度大为降低,不但影响人格形象,也让今后哄骗的效果大打折扣,但聪明人不管这些,他们把哄骗作为一种常态的办法,不厌其烦地使用,却屡屡奏效,最起码在为他自己谋取私利上屡屡奏效,这一点,真的让人不佩服也不行啊。

一、以强势作为后盾的哄骗

纵横家张仪为了让楚和齐绝交,哄骗楚怀王说:“如果楚国与齐国绝交,秦国不但与楚结盟,且送楚国商于之地六百里。”楚怀王信以为真,就派人入齐,将齐王臭骂了一顿,与之绝交,然后派人跟随张仪到秦国,要接收张仪答应的商于六百里土地,可张仪眼睛一翻:“楚王记错了吧?我答应的是六里,何时答应六百里了!”

张仪这种明目张胆的哄骗,竟然能够得手,除了楚怀王太蠢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秦国太强,张仪有秦国撑腰,所以即便是骗人,也不怕有什么后果,楚国拿他毫无办法,张仪反而因行骗而为秦国立了功。

这种以强势为后盾的哄骗非常有市场,被后世的强势者所效法,在各个领域里,强势者都用张仪的办法来公然哄骗弱者。比如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狂印钞票,致使货币恶性膨胀,老百姓被巧取豪夺。民国26年,100元法币可以购买两头耕牛,可10年之后,100元法币只能购买一只煤球。就这还算是膨胀比较缓慢的。1940年之后进入膨胀的疯狂期,早晨的一笔巨款,到了晚上可能就是一堆废纸。法币崩溃之后,民国政府又发行金圆券,此券从发行之日起就如脱缰的野马般,不受控制地膨胀,1948年8月开始发行,到了1949年7月停止流通,发行期不到一年,却贬值了两万多倍。这种哄骗,比起强行掠夺只差了一线,就其本质来说,与张仪骗楚怀王是一样的。只不过将楚怀王换作了老百姓。

到了今天,社会空前地进步,依靠强势而行哄骗之事已经被大多数人所唾弃,但聪明人贼心不死,仍旧怀念张仪,还想凭借其强势地位公然哄骗。一些垄断行业,其上层人物的报酬大得惊人,即便其基层公司临时雇佣的看门者,每年的报酬也是穷工厂工人的十倍以上,可他们却恬不知耻地公然行骗,叫喊他们连年亏损,强行要求产品涨价。更为奇怪的是,这些霸道公司为了涨价而召开的论证会,很多都能通过,连普通民众的代表也赞同他们涨价,这和张仪哄骗楚怀王有什么两样呢!

强势公司与消费者签订的霸王条款也属于这种哄骗,因为有了一纸协议作掩饰,似乎消费者是同意他们这样做的,可楚怀王当初和齐国绝交,也是他自己同意的,张仪并没有逼他,正因为没有逼迫,才是哄骗,如果逼迫了,那自然就不是哄骗的性质了。

很多施工单位或其他公司在雇用民工干脏活累活时,估计都许诺按时发放工资,但当农民工按时拿不到工资时,当初的许诺就是哄骗了。没有这种哄骗,施工单位或有关公司便无法强迫民工为他们干脏活累活,除非仿效黑砖窑的老板。但仿效黑砖窑的老板,风险明显要大得多,而不按时给民工发工资,最多就是哄骗而已,强调一下理由,他们便不会受到任何惩罚。

第十三章 哄骗(3)

现在还流行一种哄骗,产品提价时就说是和国际接轨,而当国际同类产品降价时,骗人者却是坚决不提接轨这回事了。也有的公司虽不用接轨这个词,却给产品的提价胡乱找个理由,比如说是上游的相关产品涨价,或者说是税收太重。在出了事故、出了质量问题,造成舆论大哗时,哄人者也是胡乱找理由进行哄骗、搪塞。他们处于强势地位,即便消费者明知他们哄骗,但却难以奈何他们。

某些大学在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上弄虚作假,以哄骗*门、哄骗社会的事不是一天两天了。毕业生必须施展各种手段,给学校交一份自己已经就业的证明,这才能拿到毕业证,而这个学生真的就业了没有,学校就不管了。这种哄骗看起来是哄*门、哄社会,其实学校要哄的人主要是未来的学生,只有谎称本校的就业率高,才能骗得更多的学生前来报名,以增加学校的财源。

以强势作后盾的哄骗,操作起来非常简单,不需要什么技术,也不担心有严重后果,这都是强势的作用,另外,越是强势,越容易哄骗成功。因为弱势者总有一种偏见,认为强势者不会在小事上进行欺骗,很多民工就是这种想法,认为大工程、大公司财大气粗,绝不会在意他们那点少得可怜的工资,可往往事与愿违,到了年关之前拿不到工钱,这才欲哭无泪。

很多以集资方式骗人钱财的公司,总是将公司的规模吹得很大,很多聪明人说:你越是吹你有钱,你就越容易借到钱,老爱装可怜的人,其实别人都不敢借钱给他。以强势为后盾的欺骗可能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才能屡屡得手,不怕骗不到人。

二、习惯性的哄骗

在封建社会,官场有个规矩,叫做“瞒上不瞒下”,之所以瞒上,虽然原因多多,但最本质的一条,就是瞒上要么可以让自己获得利益,要么能够保住自己的现有利益。封建社会有些大官僚靠臆想出台一些政策,要下面强制执行,下面的人明明知道无法执行,但不执行的话后果很严重,可能会危及乌纱,为了保乌纱帽,这就要采用哄骗的办法,瞒住上头,谎报说已经执行了。这是瞒上的一种原因。

上头的政策很正确,但执行这个政策让下面官员的利益大受损失,于是,他们就不执行,却哄骗上面说已严格执行。这是瞒上的另一种原因。

上面好大喜功,下面的人明明做不到,但为了取悦上司,就采用哄骗的办法,说他们已经做到了,这是瞒上的又一种原因。

不管哪种原因的瞒,但瞒实际上就是哄,就是骗,这种哄骗的好玩之处是:上司很可能知道下面的人在哄骗自己,却不戳破,还假装确信无疑,用这个继续哄骗自己的上司,一级哄一级,大家都很聪明,没有人戳破这种把戏,一直哄到最高的皇帝那儿,深宫之内的皇帝于是龙颜大悦,下面的人即便不升官发财,至少乌纱帽可以多戴几年,于是代代相传,这种瞒上不瞒下的宝贵经验就一直流传下来。一直流传到大跃进时期,到处放卫星,亩产万斤、几十万斤的特大喜讯层层上报,钢铁产量也直线上升,似乎赶英超美只是几个晚上就可以做到的事,在这种哄骗的大潮里,连着名的、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也参与进来凑热闹,论证放卫星的科学性。其实,身处下面的农民,用土炉炼钢的操作者都当玩笑看待这类事,但哄骗者的目的并不是骗他们,而是哄上面,这种事他们是无法哄下面的,只能用高压禁止下面的人,不许他们胡言乱语。所以哄骗上面总是伴随着对下面的高压,对下面言论的*。反过来,如果某地对下面的人采用高压政策,不准下面的人乱说话,那么此地就很可能存在着哄骗上面的情节。

第十三章 哄骗(4)

时至今日,很多官场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