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休的直言敢谏更是独树一帜,以至于唐玄宗每次稍有过失,
就担心被韩休知道后提意见。有一次,玄宗在照镜子,显得闷闷不乐。左右内侍说:“韩休为相以后,时常提意见,陛下您因而心情不好,
人也消瘦了许多,何不将他贬逐了呢。”玄宗严肃地说:“我虽然瘦了些,天下人却一定肥了。我用韩休,是为了治理国家,而不是为我一人。”
张九龄是广东人,当时的广东被称为岭南,还不是发达地区,犯罪的人也经常被流放到那里,以示惩罚。所以在人们眼里,那里是荒凉、艰苦的地方。出身于广东的人由于历代在朝中做官的很少,所以那里出来的人很难在朝中做到宰相这么高的官。但是张九龄却凭借着自己出众的才华被玄宗相中。
张九龄在做宰相之后,也像玄宗那样看重人的品德和才干,而不是看重其背景。在吏部参与选拔官吏时,他一直主张要公正选才,量才使用。同时,对于玄宗的过错,他也及时地指出,加以劝谏,不因为玄宗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就隐瞒实情。
对于地方官吏的选拔,唐玄宗也非常重视,他对吏治进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716年,他对吏部选用的县令亲自加以复试,黜退40多名不合格者,并追究吏部选人不当的责任,这就促进了吏治建设。
这一时期的唐玄宗勇于纳谏,知错即改。玄宗曾派人到江南一带捕捉水鸟,有人上谏,认为这样做妨碍农作:“道路观者,岂不以陛下贱人贵鸟也?”唐玄宗看到如此尖锐的言辞,不仅不怪罪,反而予以奖励,并立即停止捕捉水鸟。
治理边疆
唐玄宗初年不仅对内政进行有效的治理,对于边疆也进行了有成效的治理,将原来丢失的领地重新夺了回来。
早在唐玄宗即位之前,北方边境已是危机四伏。在武则天做皇帝的初期,即公元686年,契丹的李尽忠利用当时的民族矛盾,煽动部下反叛唐朝,而且攻占了营州。武则天派兵反击,结果失败。此后,在公元703年,安西地区的碎叶镇也被突厥攻占,致使丝绸之路最后断绝,严重影响了唐朝的声誉和外贸经济。
北方的领土在唐朝初年曾经统一,而且设置了单于、安北都护府,分别管辖长城内外到贝加尔湖的广阔地区。到了武则天主政以及做皇帝时期,突厥人经常骚扰边境,还攻占了蔚州(现在河北的蔚县)和定州(现在河北定县),迫使唐朝将安北都护府南迁。
为了重新统一北方,唐玄宗采取了很多措施,为收复北方领土做准备。这主要是对于兵制进行了改革。原来的府兵制由于均田制的破坏,致使农民逃亡,影响了军队的兵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对于军事不太重视,到了唐玄宗做了皇帝时,士兵逃跑现象极为严重,军队战斗力也很低,无法和强悍的突厥军队抗衡。
723年,唐玄宗接受了宰相张说的改革主张,建立雇佣兵。从关内招募到军士十二万人,充当卫士,这就是“长从宿卫”,也叫“长征健儿”。这次改革是从府兵制到雇佣兵制的转变。此后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玄宗将这种制度推广到了全国。这种制度使原来的府兵轮番到边境守卫的做法取消,解除了各地人到边境守卫之苦。同时,这种雇佣兵还为集中训练、提高战斗力提供了保证。
除了对兵制进行改革之外,唐玄宗还采取了其他很多的整军措施,如颁布了《练兵诏》,命令西北的军镇扩充军队,加强训练。同时,任命太仆卿王毛仲为内外闲厩使,全力负责军用马匹的供应,这使短缺的马匹及时得到了补充,提高了战斗力。另外,为彻底解决军粮问题,玄宗又命令扩充屯田范围,在西北和黄河以北地区大力发展屯田,增加粮食产量。
在做好了充分准备后,唐朝逐步把营州等地收复,长城以北的回纥等族也自动取消了独立割据的称号,重新归附唐朝。安北都护府也恢复了,唐朝重新行使对长城以北土地的管辖权。
西域地区政权的恢复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收复碎叶镇,第二阶段是重新恢复了丝绸之路。唐朝的威望在西域重新建立起来。
唐朝时期,唐政府对外贸易十分频繁。当时与七十多个国家发生来往。唐朝政府鼓励各国商人来中国贸易,不许官吏加重税收。因此,大批外商都十分向往来唐经商,唐朝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以至如今外国人仍称华人为“唐人”,可见这影响的深远。当时四方来朝,不可一世。同时,唐玄宗还十分开明,他让不少外国人来中国经商、定居,学习外国优秀之处。当时的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
繁荣经济
唐玄宗抑制奢靡,提倡节俭。公元714年,为了向大臣们表示决心,唐玄宗下令将内宫贮藏的一些珠玉锦绣等堆在殿庭前焚毁,规定后妃以下不得服珠玉锦绣,全国上下不得采取珠玉、刻镂器玩、织造锦绣珠绳,违者决杖一百。他还将皇宫里用不着的宫女遣送回家,禁止贵族骄奢纵欲,反对厚葬,在他的倡导之下,奢靡之风基本得到抑制,淳朴之风逐渐形成。
唐玄宗非常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为了增加劳动力,公元714年,唐玄宗下令淘汰天下僧尼,强制还俗1万多人。唐玄宗还重视兴修水利,完善关中平原的灌溉系统,拆毁影响水道的水硝,老百姓大获其利。开元三年、四年,山东、河南等地连年发生蝗灾,玄宗听从姚崇的建议,督促州县全力捕杀蝗虫,因而减轻了虫害。他还在河东道、关内道、河南道等地大兴屯田,垦田面积达500万亩,解决了军队粮食供应的问题。
由于当时均田制逐渐被破坏,土地兼并和逃亡现象严重,为了增加国家的收入,打击强占土地、隐瞒不报的豪强,唐玄宗发动了一场检田括户运动。当时的豪强霸占了农民的土地之后,称为“籍外之田”,他们还将逃亡的农户变成自己的“私属”,在土地和人口两方面逃避国家税收。
712到725年之间,唐玄宗的检田括户运动收到了实效。他任命宇文融为全国的覆田劝农使,下设十道劝农使和劝农判官,分派到各地去检查隐瞒的土地和包庇的农户。然后把检查出来的土地一律没收,同时把这些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对于隐瞒的农户也进行登记。这样下来,一年增加的客户钱就高达几百万之多。这样便大大地增加了国家所控制的编户数目,
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同时也增加了国家财税的收入。
通过这些有效的措施,唐玄宗使唐朝的经济又步入正规,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促进了国家经济的繁荣。
由于玄宗能够任用贤才,鼓励生产,改革弊政,使得唐王朝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百姓富庶,而且唐玄宗还非常重视文化、科技,所以在他统治期间,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可以说这一时期唐朝的经济文化发展到了项峰,其中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最为后人称道,而著名诗人高适、岑参、王维特别是李白、杜甫都生活在开元年代。科技也领先世界,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测算子午线长度的僧一行。另外,这一时期的书法与绘画也蓬勃发展,出现了伟大书法家颜真卿、“画圣”吴道子。
政治的清明,导致经济与文化的飞速发展,以至天下富庶,在开元年间出现了空前的盛世景观。这与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善用人才是分不开的。“开元盛世”是唐王朝的全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前所未有的太平景象。
天宝年间危机重重
唐玄宗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新的发展,超过了他的先祖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强盛繁荣、流芳百世的“开元盛世”。
在取得了这些成就以后,唐玄宗自以为天下太平,进取心也逐渐消失,变得骄傲怠惰,沉溺于享乐之中,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了。他对大臣的忠谏听不进去了,反觉得讨厌,正直的宰相张九龄等人先后被罢官,小人李林甫爬上了相位。
李林甫是个不学无术的佞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