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丰水是哪里 > 第7部分(第2页)

第7部分(第2页)

自从叔孙通为朝廷定了这套礼仪之后,刘邦这段时间每次见了叔孙通总是禁不住的要赞赏他几句。一天,叔孙通趁刘邦高兴之时,向刘邦提了一个小小的请求,“皇上,臣有一些弟子,他们个个都学富五车,精通六艺。前些日子,他们随臣一起演练朝仪,可谓劳苦功高。蒙皇上厚恩,臣已得尊贵显赫的上卿之职,可他们现在还一个个的都是布衣呢,乞求皇上略施恩泽,给他们一个报效朝廷的机会。”

“好,先每人赏赐一个郎官,以后再择才晋升。”刘邦心情好的时候办事特别痛快。

“谢皇上隆恩。”叔孙通大声说道。

弟子们得知老师为他们求来了富贵,欢呼雀跃的同时,也在诚心诚意地向老师道歉,“先生审时度势,真乃圣人也,我等确也不识时务,差先生远矣。”

道歉为了何来?原来当年叔孙通投靠刘邦之后,很荣幸地得到了一个博士的头衔,博士随无实权,但可以参政议政,也有推荐人才的权力。叔孙通的弟子们都指望老师能把他们推荐给刘邦,谁知此时叔孙通向刘邦推荐的都是一些不懂文墨的赳赳武夫,而对这些跟随自己多年的弟子们则是不管不顾。

时间一长,众弟子渐渐地有了怨言,“老师得了富贵,把我等都给忘了。”“老师现在眼里只有乡曲武夫,即使盗贼也比我等高贵啊。”

叔孙通听到弟子们的议论后有些生气,“你等也太不识时务了,方今我主率兵征战天下,此刻需要的是壮士,似你等手无缚鸡之力能上阵搏杀否?且莫心急,他日天下太平之时,定有你等出头之日。”

现在,当一切都遂人所愿的时候,众弟子们才相信老师所言不谬,并开始争相传诵老师的恩德,叔孙通的那个所谓的“汉家儒宗”的地位也由此确定。

话说开国元勋曹参也参加了那个新年朝会,当他从京城回到齐国后,受刘邦用叔孙通的启发,他也从齐国当地征集了一批儒生。

当时的齐国和别的地方一样,在经受了这么多年的战乱后,已经成了一个满目苍夷,社会混乱,民不聊生的社会。踌躇满志的曹参觉得齐国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迅速恢复社会秩序,迅速恢复国计民生。但到底怎样做才能尽快地达到这个目的呢?都说儒生博学多才,知书达理,曹参觉得请他们前来共商国事那是再好不过的了,于是便把他们请进了相府。

曹参把自己的想法给众儒生说了一边,然后就非常诚恳地请大家发表意见。

曹参的话音刚落,一个儒生马上就开始发表起了他的高见,“丞相,小生以为我齐国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地在我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礼仪制度,要让老百姓人人知道礼义廉耻,人人知道上下有序,尊卑有别,正所谓‘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若如此,丞相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可是,国计民生的问题如何解决呢?”曹参问道。

“丞相,‘君子忧道不忧贫’,国计民生事小,礼义廉耻事大啊。”又一儒生说道。

曹参不置可否地看着他们微微地笑了笑。

看到曹参微笑,众儒生仿佛得到了什么鼓励似的,争相开始发言,几个时辰下来,这些人说来说去除了礼仪还是礼仪,只把个曹参听得有些不耐烦起来,正在这时,曹参又听到一个儒生说道,“应该在我国的主要道路中间都划上一条线,男人走一边,女人走另一边……”听到这里曹参再也听不下去了,只见他站起来说道,“诸位先生,今天我们就先议论到此,等我以后有闲暇时间的时候再请你们来给我讲礼仪吧。”

等这些人都走了以后,曹参对他儿子曹窋说道,“此等儒生只知礼仪,不明庶物,难以与之共事。”

曹窋立即给曹参说道:“父亲,听说胶西有位盖公,老成持重,德才兼备,在当地很有名望,可否请他前来一晤?”

“盖公?我好象也听说过此人,好,明日你就陪我去胶西寻访他。”曹参说道。

父子二人到了胶西以后,很快就寻访到了盖公,曹参言辞恳切地说明了来意,曹窋也代表父亲献上了他们随身带来的重金厚礼。看到二人为国为民求贤若渴的这种诚恳心态,盖公也就不好再推辞了,第二天他就跟着曹参父子来到了临淄。

这位盖公年近七旬,平素专志研习黄老,一生清净恬谈,不喜与官家交往。盖公告诉曹参,“治道毋烦,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接着他又形象地给曹参做了个比喻,“治国之道如同烹鱼,切勿翻动过勤,否则,鱼肉非成烂泥不可。”

盖公说的话虽不多,曹参却觉得大为受益,敬佩之余他又问盖公,“请问先生,当务之急,我应该先做什么?”

“目前,你只需多留意市场和监狱就行了。”盖公指点道。

曹参闻听此言,豁然有茅塞顿开之感,于是立即起坐相拜,从此曹参便以盖公为师,所有举措无不奉教施行,后来齐国果然大治。

曹参相齐九年,盖公也陪伴了他九年。这期间,相府的正堂里居住的是盖公,曹参则住在厢房,以此表示对盖公的敬重。

惠帝二年,曹参担任了汉朝的第二任丞相。

曹参继任丞相后,所有萧何时期定下的政策法令均未曾改动,一成不变地保持了原样,这主要是缘于曹参对萧何的信任,缘于对萧何所定的那些政策法令的理解,后人把这个现象叫做“萧规曹随”。

萧何、曹参是汉初的两位贤相,由于他们勤恳的工作,才最大限度的抵消了吕氏祸乱给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才基本保持了汉初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惠帝六年,曹参去世,朝廷还是按照刘邦生前的安排,任命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后来王陵被免,陈平任右丞相,审食其为左丞相。直至刘恒登基后,周勃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

去掉一个丞相就节省了一份朝廷的开支,这是刘恒只设一个丞相的主要目的,不过当时大家都没猜透刘恒的用意。

一天,散朝后有人给刘恒送来了一匹千里良驹,该马通体毛色赛如枣红,四肢强健,臀部滚圆,嘶鸣咆哮声可传数里。刘恒喜欢骑射,自然懂得这匹马的优劣和价值,他抚摩欣赏了一番后感慨地说道:“朕既不上阵厮杀,又不长途奔驰,此等好马与朕无用啊。且价值昂贵,送马之人一定破费极多,朕受之心中难安,你们还是把它牵回去吧,朕不敢受此厚礼。”

刘恒回到宣德殿后,北宫伯子进来禀报道,“皇上,皇后娘娘来了。”

“快请她进来。”刘恒对北宫伯子说道。

窦漪一进门就微笑着问道:“皇上,臣妾听说有人给皇上送来了一匹千里马,不知皇上喜欢否?”

“马确实是一匹好马啊,不过,朕没有收下,已经叫他们牵回去了。”刘恒微笑道。

“皇上,臣妾已经记不清您这是第几次退回他们进贡的物品了,您这样一件件的退,臣妾觉得也太麻烦了,何不下一道诏书禁止各地给朝廷进贡呢?”窦漪说道。

刘恒严肃地说道:“皇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