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丰水是哪里 > 第13部分(第2页)

第13部分(第2页)

话说自从刘恒废除了“妖言诽谤罪”以后,禁锢人们思想的枷锁被打开了,有识之士发表治国安邦的言论便有了正常的渠道,来自方方面面的各种建议或意见就象涓涓细流一样源源不断地汇集到了未央宫里。这些建议当中,遇有切实可行的,刘恒会立即着手办理。若是片面不切实际的,就把它们放到一边。尊重但决不盲从,这是刘恒对待属下的原则。

提建议的人大多都是书面的,当然也有口头的。最近这段时间贾谊的所有建议几乎都是面对刘恒口头表述的。贾谊现在面见刘恒的机会已经非常多了,因为他已被提升为大中大夫了。

大中大夫,职掌言议,顾问应对,乃皇帝的高级施政参谋。一朝中设有多名大中大夫,陆贾此时也还在朝中任大中大夫。

这天散朝后,刘恒和贾谊君臣二人又坐在了宣德殿里,二人的谈话从废除“妖言诽谤罪”开始。

只听贾谊说道,“皇上废除了‘妖言诽谤罪’,臣以为这对于保持大汉的长治久安有莫大的益处。墨翟说过,‘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詻詻之下,分议者延延,而支苟者詻詻,焉可以长生保国。’他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啊。”

刘恒感叹道:“是啊,我朝现在所缺的正是这些敢进忠言的弗逆臣子啊,应该鼓励大家争论,应该倡导分议者延延、支苟者詻詻,世上有些道理确实是不辩不明,越辩越明啊。”

“皇上,言路打开了,臣子们也敢说话了。臣以为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该考虑用‘礼、义、廉、耻’来教导规范臣子们的言行了。”贾谊说道。

“请贾爱卿明言。”刘恒微笑道。

贾谊继续说道:“管仲说过,‘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之’,若要这‘四维’在国中伸张,则须先在大臣间伸张。但是如何做才能鼓励廉耻,推行礼义呢?臣有一些想法,不知可行不可行?”

“请讲。”刘恒诚恳地说道。

“谚语有云,‘投鼠忌器’,臣现在把这条谚语借用过来比喻某些没有廉耻的大臣和整个朝廷的关系,也许不太贴切。臣的意思是说,如果采用一些过于张扬、过于极端的方式惩罚这些大臣的话就会损害整个朝廷在百姓心目中的威望,但若是不处理他们,这些老鼠还会继续危害社会。”贾谊说道。

“爱卿所比喻的这个‘投鼠忌器’很贴切。”刘恒微笑着插了一句。

贾谊停顿了一下又继续说道,“皇上身边的人都是很尊贵的,所以只能用‘礼、义、廉、耻’来规劝约束他们,对他们可以赐死但不能戮辱。老百姓有句话,叫做‘再新的鞋也不能放在头上,再破的帽子也不能放在脚下。’对那些已处于尊贵地位的人,皇上若是以礼相待他们,老百姓就会敬畏他们。若是他们犯了罪错,皇上可以辞退他们,可以罢免他们,甚至赐他们死都是可以的。如果把他们捆绑起来交给有司,让那些小官吏们责骂、鞭笞,侮辱他们,这些事情是绝对不能让普通百姓看到的。”

“有道理。”刘恒情不自禁地又插了一句。

贾谊继续说道,“在古代,大臣犯了贪污受贿罪而受到惩处时,对外就说他们‘釜瓮不饰’,犯了污秽淫乱罪,就说他们‘惟薄不修’,犯了渎职罪,就说他们‘下官不识’。总之,在惩处这些尊贵的大臣们的同时,君主还是适当的给他们留了一些面子。对那些犯罪较轻的人,一般都是让他们自己到请罪室去请罪,而不用绳子牵着他们去。对于犯了中等罪恶的人,听到判决后就让他们自废而死,君主就不用派人去斩杀他们。对那些犯了大罪的人,就让他们面北跪着自杀,而不用专门找人揪着头发、按着脖子砍他们的脑袋。这样,君主就可以对别人说,‘虽然他们犯了罪,但我对他们还是很有礼的。’据臣所知,这是古代那些贤明君主们的通行做法。”

贾谊看了看刘恒接着说道,“皇上用礼义对待大臣,大臣就会变得有志气,用廉耻教化他们,他们就会注意自己的气节和品行。这种教化一旦被大臣们完全接受以后就会变为约定俗成,大臣们就会时刻注意自己的品行而忘掉私利,就会坚守气节而主持大义。到那时侯,皇上就可以很放心地把治国安邦的大权交给他们了,这就是推行礼义,鼓励廉耻的结果。若如此,所谓的‘投鼠忌器’之事也就不会发生了。臣的这些建议不知可行与否?请皇上斟酌。”

“你的这个建议非常好,朕以为完全可行。”刘恒以十分赞许的口气说道。

从此,刘恒在对待臣下时就更加地注意礼节了,对他们也更加地尊重了,大臣们的廉耻之心也由此变得强烈了。

在刘恒当政的二十多年里,他从未下令斩杀过任何一位犯了大罪的朝臣,那些犯了死罪的臣子们几乎都是在廉耻之心的驱使下主动自杀的。

贾谊自从被擢升为大中大夫以后,发挥其才学的空间也就进一步地扩大了。单纯论才学的话,贾谊的才学自然是远远高于那些当朝大臣们的,尤其是他的理论水平则更是这些人所难以企及的。由于他的才学得到了刘恒的肯定与欣赏,因而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便从一介布衣几步就跃升为令人羡慕的大中大夫了。

一般说来,大凡那些天分极高、才学极优的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那就是自持才高,目空一切,贾谊当然也不例外。

每当朝中议事,别人还没想好该这样说的时候,贾谊却常常口若悬河地率先讲了起来。每次上朝前后,都是朝臣们客客气气地相互联络感情的时机,贾谊却总是独来独往,从不主动与别人行之所谓的俗礼。

时间一长,他的这种不管不顾的个性就很容易被别人看成是狂妄与傲慢,在大臣们的心目中他已遭到了普遍的嫉妒和敌视,尤其是那些开国###周勃、灌婴等人对这位不知天高地厚乳臭未干的毛头小伙子更是格外地反感,只是看到皇上非常的欣赏他,周勃等人只好隐忍不发罢了。可悲的是,他贾谊已严重地脱离了群众而自己竟然毫无知觉。

这天上朝的时候,同以往一样,当该议的事都议完了以后,刘恒又照常问了大家一句,“各位爱卿,谁还有事要奏吗?”

大殿里静静的一点声音也没有,显然大家已无事可奏,正当刘恒要说退朝的时候,贾谊突然出班说道,“启禀皇上,臣有一事要奏。”

“爱卿请讲。”刘恒微笑道。

“汉兴至今以近三十年,可我朝目前仍然还在沿用前秦的律法,臣以为这对我朝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是很不利的,这很可能会给他们造成我大汉无人的错觉。为此,臣建议我朝应尽快地‘更历法,改服饰,正礼仪,易官名,制礼乐。’只有悉改前秦律法,方可彰显我大汉的威名。如此,则百姓敬仰,其不世之功业必能垂于万代也。”说到此处,贾谊不禁慷慨激动了起来。

贾谊说完以后,大殿内便有人开始窃窃私语,渐渐地这些私语开始变为公开议论,在一片滔滔的反对之声中,刘恒开言平息了众怨,“贾爱卿所言并非当务之急,此事可暂缓议论,退朝。”

回到宣德殿,刘恒开始仔细地考虑贾谊的这些建议。“更历法,改服饰,正礼仪,易官名,制礼乐……”刘恒轻轻地摇了摇头,平心而论,贾谊的这些建议也没有什么不好之处,他也是为了国家着想啊,正如他所说,“只有悉改前秦律法,方可彰显我大汉的威名。”但是若要按他所说的一条条的做了起来,那又要耗费多少的人力物力啊?单单说这“更历法”吧,就得从朝野之中挑选出上百名的精通“易理、天文、算学”之人花费数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