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思雨把杜夫子安置在城主府后,她才知道杜夫子曾经也是翰林世家出身。
他家族的落魄发生在礼朝上一代帝王之争中,跟现在的皇太女的生身亲族或多或少还有些关系。
等杜夫子把回信呈给徐思雨的时候,徐思雨不得不感慨,这位老人家对她是真的做到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关爱。
“所以,您就‘避’到我这儿来,还给我叫来这么多大儒,给乐州城撑腰?”
“宛娘与老夫都喜欢清静,如今云阳镇族学那边人多而杂,你们徐家也有几个小子撑得起来了,老夫便来你这新山新水瞧瞧,撑腰什么的,不过几封书信出去,故人们各自的选择罢了。”
皇太女虽立,但并不见得就是安稳。
明帝的义子众多,又已称王,谁能说他们几个不会结亲党,开始新一轮的争权夺利呢?
想来不少旧臣会寻去,也有不少与他一样,不想再套入纷争之中,更满足于没有争斗,踏实的生活。
前国子监祭酒方东明一家就在宜城,也就两封书信往来,不过十日就落实了要举家迁到乐州城来。
而后,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迁来。
看着她身边的杜夫子好像隐世大佬,徐思雨已经不敢想她小时候第一次被留堂时给杜夫子的茶杯下“料”,还有当年她娘徐王氏为了让杜夫子免费教她,还扯过杜夫子的腰带……
往事种种,徐思雨越想越躁,她收起思绪,专心看城中“风景”。
从望远镜看到东城门的擂台,考武学的小子们从单挑到群架了。
徐思雨默默的把镜头转到相对知书达礼的乐州学堂这边……
乐州有千户,其中,有两百个孩子进了学堂,有九百人在徐思雨的田庄、商铺中务工,有一百名城防守卫、还有三十人加入了她府上的青龙卫队中。
可以说,一半的乐州城都是附在徐思雨身上的。
也是她有钱,才能这么大刀阔斧改变这座城的生态,先养活这么多人的吃喝拉撒。
她让人把乐州城的公账和私帐分开记,等以后乐州城有余钱了,再还她早期的投资。
第一步,她就先做到这儿了,接下来就看国运和城运发展吧。
接下来的日子,徐思雨把重心放在养子上。
西席又请辞了,岑夫子觉得教了两年,可林轩一点儿长进都没有,实在汗颜,老颜羞愧的请徐思雨许他中途离开。
没脸的何止岑夫子一人呢?
作为亲娘的徐思雨,真想说她也不想认这个儿子了。
眼看老夫子真的要哭了,还好有另一位受害者杜老夫子出现了宽慰,又让徐思雨答应把岑夫子换到求学心强的乐州学堂去,才把人留下来。
教育,不仅仅是乐州城的问题,也是她这个做娘的直接问题。
冬至前日,徐思雨没像往常一样在家里窝冬,而是把一儿一女带在身边,从东城逛到西城,北城逛到南城,把她的产业都逛了个遍,直到入夜才回府。
回府,也没让他们歇息,直接带到书房里问林轩选择接下来要接手的家业。
林轩知道他娘说的家业,不是直接给他一个铺子,安排好人经营。
徐思雨特意让他试了了码头搬运、牛马的喂养、切药碾药……,这就是说,他得从最低的做起。
“娘,会不会太早了,我刚七岁,妹妹才五岁,这就继承家业?”
“嗯,早做筹谋,等你们俩都能自力更生了,我和你爹才能早日退休。”
十分不理解的林轩:“我不该上学堂吗?”
“哟,你还知道该上学堂?”也不是徐思雨想阴阳怪气,但林轩明明就是口不对心。
“你在族学上蹿下跳被退学,在家自修把岑夫子气得胡须都快掉光了,我以为你不喜读书,就想搬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