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心理扭曲变态的表现 > 第4部分(第2页)

第4部分(第2页)

这种有选择性、以逃避不快情境为目的的症状,亦可见于一般的歇斯底里患者,譬如一个讨厌学校课业的学生,右手无法握笔书写,但却又可用这只看似麻痹的手弹钢琴。本档案中的这位西点军校学生,坐着及躺卧时,肌肉的运动协调都正常,但一站起来就“寸步难行”,其“目的”显然是不想再回校操练,而且可能还象征他的进入军校是“错误的人生步伐”,他已无法“再走下去了”。

在第二次住院时,T君症状持续的时间相当长,心理评估说这是症状使他获得“附带收获”(secondary gain)所致。所谓“附带收获”是指症状为病人所带来的“利益”,最常见的利益是他生病了,既可以免除他在健康时期所必须承担的职责,同时大家的关心、同情、帮助等,也都一下子集中在了他身上,这些“附带收获”刚好可以满足某些病人的依赖需求,也因此而强化了歇斯底里症状的持续性。

传统的精神分析学家认为,患者原先的心理冲突与后来的利益动机是互为表里的,但原先的心理冲突有时难以发现,倒是后来的利益动机常明显可见,因此,我们常可由后者而推想出前者。譬如,每当T君症状稍见好转,而医师建议他“可以回校”时,症状即立刻又恶化,从这点我们不难推想出,他的症状其实是为了在不失自尊的情况下离开西点军校。后来的发展果然就是如此,在他“被迫”退学后,所有的症状就在一个礼拜内全部消失。

被坚强摧毁的西点军校学生(2)

在医院里,常可见一些因公受伤、车祸或工业伤害而住院的病人,他们的症状在经过适当的医疗后,却未如医师判断地迅速复原,反而在期待“赔偿”的心理下,加重或延长原有的症状,甚至出现新的症状。但当病人获得他认为合理的赔偿后,那些看似顽固的症状即能迅速消失,这也是“附带收获”的一种显例。

医学之父希伯克拉底认为歇斯底里症是“女人病”,不少人似乎也有这种看法。但从前述几个案例的介绍可知,这种精神官能症男女都有,只是女人较为常见而已,国内的统计资料显示,男女患者的比例约为一比二。有很多人认为,在现代社会里,歇斯底里症似乎比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就是弗洛伊德的时代——要来得少,这可能跟教育的普及、心理压抑减少有关,但这并不表示现代人的心理较健康,而是心理疾病的类型发生了转移。

对于人生困境,本案例提供给我们一种吊诡性的思考:当你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时,你是要听从自己的“潜意识之声”抑或“意识的召唤”?有不少人——譬如分析心理学家荣格(C。 G。 Jumg)——认为,“潜意识之声”是生命的内在之声,能引导我们的生命进入更圆融的境界,本案例中的T君,他的症状显然就是他“潜意识之声”的外显,最后,他听从了这种“潜意识之声”,回到故乡去做一个银行职员。也许这对他而言,是一种较“圆融”的生命境界,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显然是在规避自己的人生困境,因此是一只挫败的鸵鸟。

抽筋的海伦及其女友们(1)

在早会时,海伦的脚部抽筋,很多同学都看到了;第二节下课后,有人跟着抽筋。消息传开来,立刻有一大堆女生开始出现各式各样的抽筋,学校乱成一团。

海伦是个高中女生,在班上很得人缘。

有一天,她和家人去参加一个聚会,会中有跳舞节目,但海伦却显得闷闷不乐,她推说自己对跳舞没兴趣,而只做个旁观者。在舞会中,看着别人婆娑起舞,海伦突然觉得右脚有短暂的抽筋现象。

海伦的闷闷不乐是有原因的。

原来在不久前,学校的体育老师已开始教跳舞,但海伦却缺了好几次课。在她同父母参加上述聚会的前三天,学校公布了嘉年华会上舞剧演员的名单,在班上相当杰出且得人缘的海伦竟未获选任何角色。更令她难过的是,她心仪的一个男孩子舞跳得很好,在嘉年华会舞剧中将担任重要的角色,而海伦的竞争对手——另一个很会跳舞的活泼女孩,将与那个男孩同台演出。

在与父母参加宴会后几个礼拜,海伦的脚部仍经常抽筋,特别是一紧张就抽筋得更厉害。很多同学都注意到她的症状,对她表示关心。

就在海伦开始抽筋后三个礼拜,她的两个同学朱莉和法兰西丝去参加某个舞会,会后,朱莉到法兰西丝家中,她的脚部和颈部也不由自主地抽起筋来,而且在第二天到学校后,仍然有这些症状。

星期三早会时,海伦的脚部又出现厉害的抽筋,很多同学都看到了。第二节下课后,法兰西丝竟也开始抽筋,同学们见状连忙将她送到保健室。此时,坐在法兰西丝旁边的格拉黛非常紧张,觉得自己的身体有点颤抖,然后在其他同学的注目及尖叫下,她也跟着抽筋了。

消息传开来,立刻有一大堆女生开始出现各式各样的抽筋,学校乱成一团。校方不得不请父母将孩子们带回家,学校还因此而停课了几个礼拜。

解析:

这是一场典型的“集体歇斯底里”(mass hysteria)发作。

转化型的歇斯底里精神官能症有时候具有“传染性”,当一个团体中的某一个人先出现某种症状后,其他人也跟着发生类似的症状,好像一场“心灵的瘟疫”。

本案例中最先出现症状的海伦,以脚部抽筋来排斥跳舞,乃是一种典型的转化症状。但为什么其他同学也会发生类似的症状呢?弗洛伊德曾有一个女病人杜拉,因为在潜意识里认同她的情敌,结果产生与情敌一样的歇斯底里性咳嗽,“仿同作用”在转化型症状的“感染”上,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海伦在班上表现优异而且很得人缘,是许多同学认同的对象、行为的榜样,她的症状自然较容易受到他人的仿同,就好像很多人常会不自觉地模仿他们崇拜的电影明星摸鼻子一样。

但除了仿同外,恐怕还有别的原因。学校、军队和工厂是最常发生集体歇斯底里症的地方,譬如考试压力下的学生,排队在操场聆听台上老师冗长而令人厌烦的训话,此时若有一个学生因支持不住而倒下去,结果可能会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在短时间内,有一大群学生也跟着应声而倒。又譬如在电子工厂生产线上的女工,有一个女工突然感到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结果几分钟内,数十名女工可能都会出现同样的症状。她们说“好像闻到什么奇怪的气味”,但经过调查检验,往往没有什么“刺激性的气体”存在;即使有,也未到使人感到恶心、呼吸困难的程度。

这样的集体发作主要来自“心理刺激”,因为当事者都面对同样的心理困境——对学生来说是功课压力与冗长的训话,对女工来说则是单调而令人厌烦的工作。另外,“暗示性”在行为的相互感染里也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其实,集体歇斯底里症乃古已有之。在古时候,人——特别是女人,必须经常压抑她们真实的情感,日积月累,可能会觉得浑身不舒服,当时社会即为此安排了一些“狂欢的祭典”,譬如古希腊的“酒神祭”;在这些祭典里,人们可以纵饮狂欢,以平常不被容许的方式发泄他们久遭压抑的性与攻击的情感,再度获得内心的平静。这些狂欢祭典,实际上就是一种经过安排的集体歇斯底里发作。

()好看的txt电子书

基督教在欧洲得势后,曾经禁止类似的狂欢祭典,但在中世纪,欧洲各地却出现了一种奇怪的“舞蹈狂”(dance mania),它像瘟疫一样,蔓延得相当广,且发作者主要是女性。医学史家席格瑞斯特(H。 E。 Sigerist)对13世纪发生在意大利的“舞蹈狂”曾有下列描述:

“这种病通常在酷暑时发生……正在睡觉或清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