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稍微往前拨一点。
洪武二十六年的春天,来自高丽半岛的消息也如同春风一般,源源不断地传回了大明京城。
草色虽已青青,但江南春寒仍未散去。
朱元璋与马皇后以及太子朱标正围坐在暖阁之中,共围着一炉刚泡好的龙井茶,茶香袅袅,气氛宁静。
当太监匆匆步入,手中紧握着一份电文,脸上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他跪倒在地,双手呈上战报,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陛下,娘娘,太子殿下,高丽的捷报到了!”
朱元璋闻言,眼神一亮,连忙接过战报,匆匆浏览起来。
随着他目光的移动,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浓,最终忍不住朗声大笑:“好!不愧是我朱家儿郎!”
马皇后与朱标也猜到了,他俩相视一笑,心中满是欣慰。
朱标给马皇后举着看,马皇后轻抚着绣有龙凤呈祥图案的衣袖,扫了两眼温声道:“陛下,英儿这孩子果然不负众望,高丽之事既已平定,我大明威名更盛,实乃社稷之福。”
朱标细细看过,亦是说道:“李成桂篡国谋逆,本就是大逆不道之举,我大明王师应天靖贼,如此方能震慑宵小,否则,宗藩之属何在?”
朱元璋放下茶杯,站起身,背负双手,在暖阁内缓缓踱步,沉声道:“高丽平定,世子王奭回到开京顺利即位,局势趋于稳固,此乃我大明的一大胜利。。。。。。但咱更看重的是,英儿能在异国他乡,将我大明的文化、制度播撒开来,使高丽人心向明,这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马皇后点头赞同,眼中满是慈爱:“陛下所言极是,英儿这孩子,既有文韬武略,又目光高远,实乃我大明之幸。”
朱标则提议道:“父皇,儿臣以为,应当即刻下旨表彰此战功臣,并赐以重赏,以激励我大明将士,同时也向天下昭示我大明之恩威并施。”
“标儿所言极是,自主帅凉国公蓝玉,副帅燕王朱棣、吴王朱雄英以下有功将士,都要重赏!”
朱元璋闻言,沉吟片刻,道:“另外,即刻拟旨,以郑国公常茂为高丽安抚使,并赐金银珠宝若干,以示嘉奖。同时,着其继续留驻高丽,协助高丽国王王奭稳定局势,逐步推行我大明之制,等到局势彻底稳固,再撤回釜山与济州岛。”
朱标心头一凛,但并没有多说什么。
不让北线明军里又添新功的凉国公蓝玉和燕王朱棣留驻高丽,显然是为了防止这两个桀骜又有能力的人,在外面拥兵自重。
言罢,朱元璋转身对朱标吩咐道:“去拟旨吧,并告知英儿,咱对他寄予厚望,望他勿负咱之期望,继续在高丽建功立业,至于归国就藩的事情,处理好那边的事情后再说。”
“是,父皇!”朱标应声道。
等到朱标走后。
马皇后目光温柔地望向朱元璋,轻声细语道:“英儿这孩子聪明伶俐,又历经战火洗礼,定能在吴地大展宏图。只是,吴地风土人情与京城大不相同,我们需得细致筹备,让他能回国就迅速适应下来。”
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马皇后作为奶奶,自然更是如此。
朱元璋点了点头,说:“咱会派遣锦衣卫前往吴地好好研究当地民生、商贸、士林这些方方面面的情况来给他做个参考。”
“王府呢?现在建的如何了。”马皇后又期盼地问道。
这种事情要是朱元璋不告诉她,马皇后肯定是不知道的。
“已经基本完成了。”
这件事情朱元璋还是留了些注意力去盯着的,他拍了拍马皇后的手背,说道:“王府肯定是既符合皇家规制,又能体现苏州这些园林的特色。。。。。三护卫也拣选些精兵强将,确保英儿的安全无虞。”
“苏州安全得很,倒是不担心这些。”
马皇后补充道:“还有英儿的日常生活起居,需选派经验丰富的宦官、宫女,我得亲自在宫里选些精干的。”
朱元璋点点头,随即话锋一转,道:“等回来的时候,好好举办一个献俘仪式,以彰显朝廷重视。”
“可以多邀请些致仕官员及宿老代表。”
“嗯。”
朱元璋望着窗外春天的蓝天白云,忽然叹了口气:“唉。。。。。。”
“陛下怎么了?”
“妹子,过了这年关,咱六十六了,老了啊。”
朱元璋抬手止住了对方的话头,继续自顾自地说道:“妹子,你还记得四十年前的事情吗?”
“记得。”
马皇后先是晃了晃神,随后点头说道:“四十年前。。。。。。那时候你二十六,还是个壮小伙子,我也正年轻着呢。”
“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