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彻底灭掉紫金山的南唐援军后,寿州附近就只剩下了濠州驻军这唯一的力量了,南唐在此屯驻有一直水军,兵力在数千人。
柴荣仍然以谨慎的态度,封住这支部队。
他此前就已命人在濠州以西,涡水与淮水交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城池,并给这座城签批了一个行政区划,定名为“镇淮军”。(此处距离一征南唐时,赵匡胤派军中“好舌头”诱敌而歼灭的涂山不远)
柴荣这次在镇淮军原有城池的基础上,于淮河对岸又建起了一座城池,二城夹淮河而立,并辅之以水军。同时又把之前位于下蔡的浮桥再次东迁至此,势要彻底锁死濠州水军救援寿州的道路。
完成了这一番部署之后,柴荣才重新回到寿州城下。
看着已久经战火仍屹立不倒的寿州城,柴荣没有再发兵猛攻,而是在城北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阅兵式让南唐守军观看。之后柴荣派人向刘仁赡送信并向城中喊话,若投降,周军会优待全城军民。
这是距离寿州被围困已经接近1年时间,除刘仁赡之外,各级将领和士兵都已经失去了抵抗的意志。
如果不是在此此前刘仁赡当着全城军民的面,亲自处决了自己试图逃跑的儿子,恐怕早已控制不住局势。
但个人再努力,也终究无法与大势相对抗。更何况此时的刘仁赡也已失去了最基本的履职能力。
长期的全方位透支再加上紫金山援军惨败带来的精神伤害,他已经一病不起、不能理事。
寿州其他的将领们拿着柴荣的劝降书,只是扫了一眼昏迷中的刘仁赡,就一致决定代表主帅接受柴荣的劝降。
957年三月十九,寿州城门大开,军民递上降表,跪迎柴荣入城。
一个历史阶段结束了,寿州归属为后周之后,淮南局势的彻底落幕,也就只剩时间问题了。
作为一代英主,柴荣不以成败论英雄,对那些有能力的败将历来十分敬佩。
早在去年赵匡胤于滁州俘获皇甫晖之后,柴荣就第一时间慰问了躺在担架上的这位中原老将,皇甫晖当时说了一番话,让人唏嘘,大意是:
战败并非他能力不行,只是后周军队的战力太过强大了,甚至要强于当年坐拥藩(沙陀)汉精兵的后唐。同时皇甫晖还在柴荣面前由衷的夸奖了一番初出茅庐的赵匡胤。
而这一次,柴荣更是对刘仁赡表达了极高的尊重。
他好生安抚了被抬着出城请降的刘仁赡,让其回城休养,并升其为天平节度使兼中书令。
中书令是比同平章事级别高的宰相官衔,天平节度使也是管辖今山东西南部的重要藩镇之一。
而刘仁赡此前在南唐也不过就只担任清淮节度使而已。两相比较,就能轻易的看出柴荣对刘仁赡的尊敬和器重。
只不过,刘仁赡再也没有机会在一个更高的平台和更广阔的天地施展他的才华了。
957年三月二十五,就在柴荣晋升刘仁赡的诏书下达之际,这位名将便在家中病逝,享年五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