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忙的时候最辛苦,家里的伙食当然得跟上。婆媳俩早早就起来准备早饭了,陈小莲先把粥煮起来,锅底多放些柴火就不用一直看着了。趁着这个时间她又去揉面,打算烙些饼,干活吃这个更扛饿。
周母先是给牛石槽里加满了草,最近牛也辛苦了,除了草,每天还会喂一些切碎的油饼。然后去后院摘了几个辣椒,又打了三个鸡蛋,炒了一盘子青椒炒蛋,另外又去缸里拿了冬天存下的咸菜,细细切了半盘子,淋点香油拌匀了,配粥吃正合适。
等婆媳俩忙活的差不多了,家里的两个壮劳力也起来了,匆匆吃过早饭又赶着牛去了晾晒场。
昨日才收割下来的麦子不够干燥,还需要再晒晒。但是前两日收的已经晒的差不多了,现在要做的就是让牛拉着石磙反复碾压,就可以把麦粒脱下来了。
大多数人家里是没有养牛的,这时候只能靠人拉着石磙,又累又慢,看到周家用牛,纷纷羡慕不已。
但是周家地多,收的粮食也多,饶是有牛,也足足用了三天才把全部的粮食脱完粒。陈小莲把家务忙完的时候,也会去帮忙,重活她干不动,帮忙装装麻袋、看看东西还是可以的。
看着堆的满满当当的杂物房,一家人都开心极了。如今天下太平,粮税只收二十税一。待交了税收,再留足一家人的口粮,其余的大半麦子就可以卖给下乡收粮食的商户换成银子了。这一屋子粮食就等于是白花花的银子啊,怎么能不让人心生欢喜呢?
麦子收了,人却还不能休息,得赶着把地翻出来,才好放水插秧。水稻的产量比小麦高,是庄稼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翻地也需要用牛,周母不会赶,所以周父还是带着周家宝一起去了。前几日收麦子的时候周母累狠了,周父也想让她多休息休息。
在疼媳妇儿这件事上,周家父子俩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不过周母在家也闲不住,想着前两日端午正忙,没顾得上过节,今日干脆包点粽子,也算补过了。
家里的活就没有能难倒陈小莲的,先淘了糯米泡上,又拿了剪刀去芦苇丛里剪了一篮子粽叶。煮粽叶的功夫,周母从橱柜里翻出来之前买的蜜枣。
婆媳俩搬了两个小凳子对坐着包了起来。
“先把蜜枣包完,剩下的包碱水粽子,家宝爱拿它蘸白糖吃。”
“哎,知道了!”陈小莲脆声应了。
“也不能包太多,不然怕坏了。要是家里有井就好了,可以吊在井里。”
“婆母说的是,不过我看咱家也没地方适合打井。今日先少包一点吧,过几日想吃了再包就是。”
“唉,这个房子还是家宝爷爷奶奶在世的时候盖的,那时我还没进门呢,他爹年纪也还小,再加上他们家人口向来少,房子也就没盖那么大。”
听到这话,陈小莲忍不住笑了。“婆母,您这话可千万别出去说,不然人家还以为您是故意显摆呢!满村子看看,也找不出几家房子比咱家好的了。”
周母自己也忍不住笑起来,“你说得对,咱家房顶可都是铺的瓦片,不像别人家用茅草做顶,时间久了就一股子霉味。”
话虽这么说,周母还是觉得房子可以更大点,院子也要大,到时候在自家院子里打口井,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这么想着,晚上睡觉前就忍不住跟周父提了两句。
“你跟家宝可真是亲娘俩!”
“怎么这么说?”周母一听,就知道他这是话里有话。
只听周父笑着说:“今天那小子跟我说,要是家里有两头牛就好了,我们俩可以一起翻地,会快很多。他想好事,你也想好事?”
“我怎么就想好事了?等到时候家宝和小莲生了孩子,家里肯定住不开了!”
“小莲有身子了?”周父激动地问。
周母一噎,嗫喏着:“那倒还没有……”
“嗐,那你急啥?害我白高兴一场。”
说到这里,周母忍不住叹了口气,也没了盖大房子的心思,孩子?说不准那俩压根还没圆房呢,哪里来的孩子!
“哎,他爹,你说家宝摔的那一跤,会不会把别的地方也摔坏了?”
“嗯?哪里坏了?”
“哎呀,就是,就是那个地方嘛!”
周父看着媳妇儿欲言又止的样子,皱眉想了一会,忽然福至心灵,明白过来。斥道:“你胡说什么呢?!当年大夫只说脑子摔坏了,可没说别的!”
“唉,我也知道,我这不是着急吗?”
“行了,好好的说着房子,怎么说到这里了?别想了,快睡吧,也不许去小莲面前提这事。”
“知道,还用你说?这事又不怪她!”说着,两人就熄灯睡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