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两边浅浅的呼吸声中,柴米又睡了过去。
等柴米再次醒来时,天光已经大亮了,茅草屋只有一个木窗,窗帘是用草编的,比较稀疏,能够看到星星点点的光照进来。
两个小家伙还没醒,柴米也没起床,开始漫无目的的发呆。
看看周围,柴米心里一阵发苦,这个家真的好穷啊。
再回想,原主和两个弟弟妹妹也一人两身补满补丁的衣服,这还是爹娘疼孩子的情况下,两个大人的两身衣服,随着他们一起下葬了。
想到原主爹娘,就想到其他人。
小柴米爹就叫柴老二,娘亲李氏是逃荒路上捡的,他们俩也还年轻,死的时候一个才25岁,一个26岁。
恰好是柴米穿越前的年纪,但是现代柴米只是是个单身狗,而他们夫妻俩已经有三个孩子了,在16岁就可以结婚生子的古代,很正常。
柴米一大家子都是从南边逃荒过来的。
现在这个朝代叫大禹朝。
根据原主的记忆,和柴米作为文科生的记忆一对比,得出的结论,大禹朝只是一个架空朝代,可能是其他平行时空,但是生活习俗却和古代类似,甚至于对女性更友好一些,因为有女将军上战场打胜仗的传说。
如今是大禹八年。
还是前朝的时候,天灾不断。先是蝗灾,后有洪涝,家不成家,老柴家在南边实在是过不下去了,怕被淹死,于是和村里人开始往西方逃难,结果又遇上旱灾,就只能继续走。
同时,朝堂混乱,前朝的皇上病重,三个皇子开始争权夺利,从不管百姓死活,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
在老柴家逃荒第一年的末,时局已定,皇上的第三个儿子登基为帝,改年号大禹,兢兢业业治理天下,如此过去八年,民间对皇上评价很好,禹皇很得民心。
老柴家逃荒的时候有七口人,但是一路艰难困苦,他们是逃荒两年了才安家在小圆村的。
逃荒第一年,柴爷爷柴奶奶带着柴老大一家三口,柴老二,柴家小妹一起上路。但是在路上,柴小妹由于生病又找不到大夫医治,不幸去世。
老柴家不是重男轻女的人家,对于疼爱的小女儿病死,老两口差点没缓过来,还生了一场大病。
要不是柴老大家的大儿子柴锅一直陪着爷爷奶奶,加上一家子还没安定下来,放心不下两岁的孙子和家人,老两口怕是就随着小女儿去了。
小柴米的娘是柴老二在逃荒的路上捡的。
一路上人又多又乱,所以大家都走得不算快,但随着逃荒的时间越来越长,很多人已经开始为了活下去不择手段,易子而食的现象经常发生。
一次暴乱,老柴家和村里人走散了,一家人男女老少的,势单力薄。夜黑风高的时候,就有偷小孩的找上了他们。
在人贩子就要得手,抱着柴锅马上要走出人群的时候,边上窜出来的李氏一把抢了孩子,任凭那些人打骂都不松手抱着柴锅,眼看弄出了大动静,老柴家才反应过来,一家人围上去救下了孩子。
随后老柴家了解到,李氏家里人全部都死光了,她的小弟弟被偷,娘疯了走散了,爹也病死了,所以看到有人偷小孩她才忍不住上去想抢回来。
看着才16岁的孩子,和自家小女儿同岁的年纪,却一点活下去的欲望都没有,老两口动了恻隐之心,留下了李氏跟着一起逃荒。
结果在路上的相处过程中,柴老二和李氏看对眼了。
在老两口的同意和见证下,两人拜了天地,就成了夫妻。
婚后李氏马上就怀孕了,一家子对新生命充满希望,即使是吃草根吃树皮,也都一路坚持了下来。
终于在逃荒的第二年,也就是大禹三年,老柴家在小圆村安家,小柴米也出生了。
安家后,一家人虽然苦了点,穷了点,但是好在朝堂新立,没什么苛捐杂税,天灾已过,就算吃野菜一家人也饿不死。
于是在小圆村村脚盖了四间茅草屋,就此落户。
大禹三年末,柴老大和媳妇王氏在柴米半岁时,生下二儿子柴碗,柴米和柴碗是同岁。
一家人就这样地里刨食,虽然饿不死,但是也并不宽裕,看着孩子们渐渐长大,日子还算有盼头。
大禹五年,李氏和王氏相继怀孕,于年末生下柴米的双胞胎弟弟柴醋和妹妹柴茶,大伯母生的是小妹柴花。
人口一下子增多,房子也不够住了,老两口就做主给两个儿子分了家。
老两口和老大一家过,给老二一家在村最末盖了三间茅草屋,也不偏不倚的分了家产。
但逃荒已经耗尽了家财,几年过来也只买了几亩地,能分的除了土地,也就几副碗筷和几身衣服罢了。
从此柴米一家就搬进了村最末的三间茅草屋,现如今已经过去三年,柴米六岁,双胞胎也三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