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吃了两个包子,柴米这次感觉饱了,不得不说大伯家的包子好卖也是有原因的,味道确实不错。
而几个孩子一人就吃了一个,听柴米说晚饭有好吃的,就留着肚子晚上多吃一些。
剩下的两个包子,柴锅和柴爷爷一人一个分了吃掉了。
柴米和柴爷爷说好,晚上在家里吃饭后,就带着弟弟妹妹回家了,家里也有些事情要做,去街上一两天了,得都看看。
回到家先把黄豆泡上,要不然晚上可能煮不熟。
家里的小鸡柴爷爷有帮忙喂了,但柴米还是拌了些鸡食,添了水,然后收到了三个鸡蛋。
现在才两三点左右,煮饭还早了些,但做其他事儿好像有些晚了,柴米看着太阳还好,就将被子都抱出来晒晒,让两个孩子拿着棍子一人敲打一边,柴米时不时的翻个面。
被子敲得差不多了,柴米让双胞胎停下来,开始起火烧水,洗头洗澡解决个人卫生。
等姐弟仨都洗漱完,时间已经快四点多五点了,柴米就开始做饭了。
打算先做黄豆猪蹄汤,黄豆猪蹄汤是一道药膳。做法简单,营养丰富,适合秋冬季滋补,具有通乳、气血双补、补虚养身等功效。属于乳母食谱,通乳食谱,气血双补食谱,孕妇食谱,补虚养身食谱。
适合老柴家这种才吃饱饭,但身体不算好,得慢慢补的人,食补才能慢慢起效果。
猪蹄扔到火塘里面烧,等毛都烧没,皮也烧黑了,拿出来泡水,刮去浮皮,用刀切块备用。
提前泡好点黄豆洗干净,姜洗干净切成片;小葱切段,备用。
猪蹄放入锅内,加入清水、姜片煮沸,撇去浮沫;加上葱,黄豆,盖上盖子,慢慢煮,直到筷子能戳透,加些盐,这猪蹄就算是熟了。
说起来这个锅盖,还是李爷爷送的,竹子编的锅盖,很密,煮着东西也没有太多水汽透出来,也不知道李爷爷是怎么做到的,手艺是真的不错。
柴米要给钱,但李爷爷不肯要,柴米没办法,让爷爷帮忙去给钱,结果柴爷爷去了,又拿了一个锅盖回来,钱也没给出去,让柴奶奶说了一顿。
家里的锅用了,柴米请柴爷爷帮忙在老柴家多煮些饭,因为大家都饿了,煮少了怕不够吃,就算吃不完明天早上热热还能吃。
柴爷爷听柴米这么一说,想到明天早上不用重新煮,就蒸了满满一蒸笼的面疙瘩,是平时老柴家一家十口的量。
柴米等猪蹄熟了,就装到盆里,铁锅用来炒其他的菜。
在现代,回锅肉起源四川农村地区。古代时期称作油爆锅,四川地区大部分家庭都会制作。所谓回锅,就是再次烹调的意思。回锅肉在川菜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回锅肉一直被认为是川菜之首,川菜之化身,提到川菜必然想到回锅肉。
回锅肉,是四川传统菜式中家常菜肴的代表菜之一,属于川菜。其制作原料主要有猪后臀肉(二刀肉)、青椒、蒜苗等,所谓“回锅”,是指食材先煮后炒,两次入锅,二次烹调之意,将“回锅肉”翻译成英语,亦指“煮了第二遍的菜”。
柴米没现代的料那么全,只能先做简易版的回锅肉。
铁锅烧热,将带皮五花肉皮向下,贴着贴锅,将皮上的毛烫没,皮烫熟一些,皮再刮洗一遍,冷水下锅加入葱段、姜片,花椒,煮开。
撇净浮沫,煮至筷子可插入,取出,将肉切成薄片,姜、蒜切片,葱切成斜段。
将青蒜的白色部分先用刀拍一下,然后全部斜切成段备用。
炒锅上火,加很少的油煸香辣椒、花椒。
下入肉片煸炒,炒至肉片颜色变透明,边缘略微卷起。
将肉拨到锅一边,下入稍微大酱,没有豆瓣酱,柴米也不敢放太多大酱,怕做不成反而坏了味道。
加了了一点点糖浆调味,等大酱炒出味,糖化开后,下入青蒜,加上盐,调好味道即可出锅。
现在整个老柴家都弥漫着肉的香气,柴米也被馋得很,借着试试味道的机会,尝了尝这回锅肉,虽然和现代的回锅味不太像一个味道,但也很好吃,很下饭。
另类版的回锅肉炒好后,柴米就开始爆炒猪肝,不一会儿,整个老柴家又是另一种香气飘出来,几个孩子已经不受柴爷爷控制了,在堂屋里围着柴米打转转。
三个菜还是太少了,柴米又用瓦罐煮了一锅佛手瓜汤,清汤加上蘸料就很好吃了。
铁锅炒了一锅佛手瓜片,加了辣椒炒出来,甜辣甜辣的,很是过瘾。
今天的菜都是很下饭的,柴爷爷将饭连蒸笼一起带过来了,一群人都想着尽快开发。
所有菜都上桌,大家都要就坐了,结果门外传来喊人的声音。
柴米和大家都出门看看,原来是大伯母他们回来了。
在街上差不多正午包子就都卖完了,他们在临街铺子那都收拾好了,感觉天色还早,但已经没有牛车了,于是三个人就决定走路回来。
也是刚好,柴米饭菜做好了,他们回来刚刚能吃。
不一会儿,老柴家一家十口都坐在桌子前,一边低头猛吃,一边抽空夸奖柴米的手艺好,最好,所有菜都被吃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