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蒋月泉上金山 > 第1部分(第2页)

第1部分(第2页)

书记探询的眼光扫视到哪个,哪个便惶惶地低下头。纪委书记黄清见大家这个状况,索性说:“我看还是书记和县长商量商量,直接定算了!我们保证没意见!”

皮球居然踢到了书记、县长面前!

会场再次陷入无语的尴尬。

在座的都知道,金陵金箔厂属于特殊行业。厂子虽小,产值也不高,可是名气却很大。因为他们专门生产真金箔,是真正与黄金打交道的人!这个行业的从业人数,全国加起来还不到一千人,比国家的院士还少。金箔厂的艺人们,个个身怀绝技。他们将银行国库里取出来的黄金块子拿回来,经过化条、拍叶、打开子、炕炕、做捻子、打了细、出具、切箔等十二道工序,竟能锤打成一张张十公分见方的薄如蝉翼、轻如鸿毛的金箔。一克黄金可锤打24K金箔半个平方米,锤18K金箔一个多平方米,照此算来,一两黄金可覆盖一亩二分地!说到金箔的用途,那就多了。各种古老和现代的高级建筑都离不开它,比如寺庙佛像贴金,高级工艺品和家具瓷器的贴金,高级中成药的配方和裹金,金银线织物原料,都需要金箔。天下闻名的金陵云锦,就是用真金箔搓成金线,然后再织成的。凡贴裹金箔者皆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经久不变色!黄金的价值决定了它的去向和用途,使用金箔的,不是有钱的,就是有权的,小小金箔厂,经常有各方要人光临。因此,金东县历届领导谁也不敢轻视这个小厂。

就说眼下,令县委书记和县长着急的还真有一件“天大”的事呢!

前几天,工业局长钱仁德接待了两位北京客人。客人入座后,递上一张介绍信,钱局长一看吓了一跳,介绍信上赫然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兹介绍张国祥、刘之明前来商谈天安门城楼装修急需金箔事宜,请接洽!落款是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红色大印庄严肃穆,上面还有省、市、县人民政府加盖的大印。原来,明年是建国35周年大庆,###要登上天安门城楼阅兵。为此,有关部门对天安门进行大修,急需40万张金陵真金箔。

“这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时间只有3个月!希望你们要高度重视,保证完成任务!”来客张国祥是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语气严肃认真。

钱局长当场表态:“坚决完成任务!请放心!”牛皮是吹出去了,可他想到金陵金箔厂是那么一个群龙无首、人心涣散、管理混乱的烂摊子,脚下就像踩着棉花,心中根本没底。他生怕吃不了兜着走,连夜汇报到了金东县最高层!钱局长很清楚:天安门维修金箔任务再急,也没有金箔厂的一把手定不下来更急!如果没有一把手来接这个任务,难道叫我这个局长去接?

不是传说的传说

“金陵金箔,中华一绝!”

1993年,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参观中国金箔发展史展览后,挥毫写下这八个大字!可想而知,金陵金箔的身价、地位非同一般。

2700多年前,人们还不知道什么是金箔。天下所有的寺庙、菩萨都是泥塑的,连皇宫也是灰暗暗、乌朦朦,根本谈不上什么金銮宝殿。

金陵胜地,自古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传说中神仙云聚、仙女常住。帝王在此建都、佛家在此建庙。葱葱郁郁的钟山山脉,虎踞龙蟠、天高云低、雾气袅袅,上仰百丈高崖,下临浩荡长江,煞是壮观。从钟山往东南延伸,古称黄龙山,绵亘起伏,经汤山向北延伸,直插龙泉,雄踞于扬子江畔。就在这黄龙山一带,分布着200多座寺庙。只可惜,庙寺里所有的菩萨都灰头土脸,“无精打采”。

传说,有一天,金陵大地有两位仙家道人驾雾而来,降落在龙潭黄龙山的顶峰上,转眼化成两个峻拔的身影,耸然屹立。

这两位仙家就是吕洞宾和葛仙翁。他们往赴王母蟠桃大会,醉别而归,路过龙泉,看到龙泉寺庙香火升腾,一派兴旺,只是菩萨神像都是毫无光泽,于是便降下云层。两位仙家合计,何不在这里做一件好事,开创一个用金不多就能使神像发出金光的“饰金术”?

平平展展的两块方石,放在各自的面前。那石块上面,各放着一块金片。

叮当!叮当!吕洞宾和葛仙翁挥舞铁锤,锤打着金片。

葛仙翁看到吕洞宾的金片越打越大,他唯恐落后,急中生智,将石块斜横起来,把金片放在石棱上锤打。这一变招,进度马上就超过了吕洞宾,锤出来的金片又薄又光。原来,由于锤面与石块的接触面变小,金片受到约束,不易破损,成形快,色泽亮。

吕洞宾见比试不过,便腾云驾雾,去了浙江。

葛仙翁则留在龙泉,向龙泉百姓传授了他的制箔工艺。

葛仙翁的金箔工艺代代相传。到了清朝年间,乾隆皇帝也曾光顾过这里。“葛仙翁智胜吕洞宾”的传说,自然也随着金箔工艺世代传颂。金陵从此成为“金箔故乡”,金陵金箔也名扬天下。

本来,金陵人拥有“金陵金箔”这个祖传瑰宝,应该世代吃穿不愁。其实不然。原来,这金箔产品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兴旺,金箔兴旺!国家衰败,金箔衰败。解放前,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所以金箔生产凋零残败。新中国成立之后,万物出现生机。到了1955年,人民政府鼓励金箔艺人组织生产合作社,大力生产金箔。于是,龙泉镇梅长生、徐德志和徐德明等艺人,走乡串村,挨家挨户做工作,带领64名老金箔艺人自带工具,自筹经费,租用了当地政府没收来的一座地主庄园做厂房,正式成立金东县第一家金箔锦线生产合作社。成立那天,彩旗飘飘,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省、市、县、乡领导纷纷到场,连国家轻工部也派人祝贺。成立之初,金箔生产很是红火,各地订单雪片似的飞来,生产量无法满足客户需要。于是,合作社规模扩大,改成了金陵金箔厂。

其后,由于政治运动不断,加上三年自然灾害,金箔生产受到重创。到了“###”风暴席卷祖国大地的时候,金箔厂基本上已经名存实亡了。“###”结束,百废待兴,人们忙着算旧账、填肚子,一时无暇顾及金箔厂。到了80年代初,金箔生产几乎绝迹,金箔艺人下放的、退休的、改行的,再也无力“鞭炮齐鸣”了!尽管频繁调换厂长书记,但谁也没有回天之力,一个个都败下阵来。特别是最末一任书记曹永刚,此人是从大三线兵工厂调过来的,不知金箔厂深浅,工业局让他到金箔厂当一把手,他便同意了。上任之前,他也曾信心满怀。不料,那年金陵一带连降暴雨,长江水猛涨,金箔厂所在地龙泉镇大堤破裂,大水将金箔厂淹成一片汪洋!曹永刚遭此一劫,心灰意冷。大水回落以后,他就想方设法离开了金箔厂,到局里任职去了!

眼下,一面是国家急需金箔美化天安门,一面是金箔厂群龙无首的烂摊子,谁来主事,真真急煞人也!

金东县委常委们闷坐抽烟,面面相觑,却无人推荐人选。面对这种情况,朱书记只得点名了。

“万县长,你是老工业,还是你来推荐提名吧!”

“我?”县长万庆彪没有正面应答,他挺了挺背,国字脸上剑眉飞耸、目光如炬。看到大家都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他,他胸有成竹地笑了笑。其实,万庆彪早就料到朱书记会点他的名,他心里也早就有了一个人选。

此人名叫何大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