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之地,自古多出饱学大儒。
这时六月,漫山遍野已经都是绿色了。太平山,地处山东的一角,距离开封有着不近的距离,隶属于一个不大不小的小镇,名字也唤做太平,太平镇。
这座小镇人口不少,只不过数百年来,也没出过几个有名的才子,大多数人都是一辈子碌碌。
近些年来的战乱也是波及到了这里,让太平镇不复往日的太平兴旺,众多猎户和山民,渐渐迁移,只求能混口饭吃以求活命。迁移本就不是小事,并非所有人都有能力另迁,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离得开故土。
在离太平山有着几里的小山村里,住着的人就都没有选择迁走。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即便再贫苦,靠着家里攒下来的几亩薄田,再添些别的进帐,还是能勉强过活。要是离开了这里,再去别处,未必就能过的更好。
而且街坊四邻都相处不错,实是舍不得生活了多年的乡土。
“张生,你又去砍柴啊?”
这一天天刚亮,山村里就有不少人早早劳作,即使有几亩薄田,一年四季,众人还是要做些手艺活计来维持生活,各方面的花销实在不少,毕竟,哪户人家没有个婚丧嫁娶?到了那时,几年的积攒怕是都要花出去了,自是要勤俭持家。
张生有着十五六岁,长的虽清秀,力气却颇大,每天都会赶上几里路,去太平下砍柴,一些是家里用,还有一些是挑到镇上去卖,有些大户人家买来烧火用,也能补贴些家用。
张生自小就聪明,为人勤快,而且还跟着一位老先生上了些收塾,这在附近算是小有名气了,刚刚十五六岁,就有着不少人打听着,只不过,他家生活有些贫穷,爹娘的身体都不算硬朗,是以,因此才迟迟没有人上门来保媒,否则以着他的条件,早就有人上门了。
和他说话是同村的李婶,张生笑着和对方打着招呼:“原来是李婶,我正要去砍柴呢,李婶这是?”
“还说呢,这不来找你来了吗,你们那老先生派人来疯了似的说着什么科举,什么一定要找到你的,这不,我知道你来这里砍柴,就自告奋勇过来找你了!”
“……先生……科举……,”嘴里念叨着,张生的眼睛越发的明亮,收拾了腰间的柴刀,“李婶,谢谢了,我这就回去!”说着,飞奔着返回,看那方向,正是他的家中。
“这张生,可是要有出息了!”看着张生离去的背影,李婶念叨着,虽然不是读书人,但科举是什么李婶还是隐约知道一二的,在这小镇中,能参加科举的都是了不得的大人物!
飞奔返回的张生,内心深处止不住的激动。
老师不知道是哪位,到了这村隐居,见张生小时候伶俐,就收了弟子,传授学问,自此张生在家干活,有空就去老师家学习。
只是,虽然老师常说张生的学问已经足以考个秀才,但奈何金国不开科举已经数年之久,张生时时心念着,可是却苦无机会,谁想到今日就有了这个机会。
回到家门,老师身边的小厮已经等的心焦,见到张生,也不让他有片刻的休息时间,待他放下砍柴的杂物便拉着他离去。
老师的住宅在村子最外头,平时人迹罕至,颇是清幽。
快到老师宅院,张生缓了下来,整理整理衣冠,擦一擦汗水,待到胸中血气归于平静,这才进门。
“张生拜见老师!”一进门,张生弯腰行礼道。
“起来吧!”张生的老师身形消瘦,浑身散发着一股温润的气息,“汉天子开了科举,你知道吧?”
“来的路上已经听说了,这是……真的?”直到现在,张生犹自有些不敢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