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唐国往事
第二日,爹领着乐儿到周永旭府里去了。乐儿临去门前,还在为昨日的事生我的气,仍不愿意理我,我本想嘱咐他几句,可他看也不看我,就跟着我爹走了。
府里就剩下我和娘两个人,我们在屋里边绣花,边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
娘看我绣的花,称赞道:“绣得真好,针法这么娴熟都超过娘了。”
我对着图案又绣了几针,道:“以前每日在宫中很无聊,只有绣花消磨时间。”
娘在旁边拿起针,换了另一个颜色的线,道:“你一个人在外面这些年,心性改变了不少。”
我笑了笑,没说什么,专注得绣着花。
娘放下手里的针,道:“昨晚听你爹说,你和秉天说了什么,秉天已经死心了。”
我在绣布上面抽针的手,微微一抖,差点扎到手指,不敢看娘,“嗯”了一声。
“那你自己的心呢?也死了吗?”娘察觉到我异样问道。
我捏稳手里的针道:“娘,我的心早就死了。”
娘眼中含着悲悯的神色,道:“这些年难为你了,一定吃了不少苦吧!”
我对娘释然一笑道:“没有,娘你想生活在皇宫里锦衣玉食的,能苦到哪里去。”
娘微微侧首,叹道:“不要骗娘了,娘知道虽是衣食无忧,但那份苦不是常人受得了的。”
原来娘心里如明镜一样清楚,我装作专注的继续绣花,“月儿,针法绣错了。”娘提醒我道。
我这才发现针法全乱了,我只好拿剪刀剪断了绣线,转移娘的话题,道:“爹他怎么会武功啊?可从我记事起爹他从来没练过武啊?”
娘示意我放下手中的针线,语气平和的道:“这件事,我和你爹一直想跟你说,只是没找到合适的机会。”
我放好手中的针线,望着娘道:“娘,你和爹到底有什么事一直瞒着我啊?”
“其实你爹真名并不叫王康,你爹原本叫肖文剑,是唐国御史大夫肖大人的儿子。而娘叫唐紫吟,是唐国的二公主。”娘边说边看我的反应。
我惊悸的咽下口中的唾沫,道:“怎么可能?那娘和爹怎么如今在这里,而且我从未听你们提过唐国的事。”
娘凄苦的一笑,自己已陷入对往事的回忆中,娓娓道来:“娘至今还记得,江南秀丽的风光。在那盛夏时节,采荷的女子站在小舟上,撑着竹篙穿行在荷叶中,唱着好听的采荷歌。
那时娘也就十六岁,和你爹两个人,总是流连在西子湖畔。还记得和你爹泛舟在湖上,在荷花幽幽的芬芳中,你爹在船头划着桨,我坐在船尾心像小鹿一样怦怦直跳,湖水清清从两边流过,就像荏苒的时光一去不返。
父皇当时有八个儿子,却只有我和姐姐两个女儿,在众多儿女中,父皇最疼爱的就是我。我的姐姐叫唐紫萱,比我大四岁。
还记得从小在父皇的宠爱下,我过着无忧无虑的公主生活。
你爹做为太子的陪读,每日都要来皇宫的学堂,而我七岁时得到父皇的允许也可以到学堂念书。
那时我被父皇宠坏了,连太子哥哥都要让我三分,戏弄先生,抓弄来陪读大臣的儿子,是我常干得事。”
我沉浸在娘的故事中,完全不相信娘小时候会这样调皮,不禁好奇的问:“娘,那你的母妃不管你吗?”
娘遗憾的道:“我的母妃在我才一岁多时,就病故了,我从不记得她的模样,只是懂事后听宫里的人说,母妃在世时很受父皇的宠爱,我也长得很像她。”
娘的眼眸似乎已穿越了时光,回到了唐国的宫中,继续讲述着她和爹的故事:
有一次我又戏弄了先生,趁先生正在专注念书时,我用弹弓夹着石子把先生的头打肿了。先生当时捂着头,生气的指着我,却也不敢骂我一句。
我正笑得开心时,你爹突然夺走我手里的弹弓,怒斥我,要我向先生道歉。你爹比我大五岁,当时已十二岁了,他凶我的样子很是吓人。
在你爹之前还没人敢这样对我,我一下子就大哭起来,闹到了父皇那里。
可你爹见了父皇一点都不害怕,不卑不亢的把我在学堂里的劣行都讲给父皇听了。
父皇听完后并没有责罚他,反而开始对我在各方面留心管教起来,派了宫里有经验的嬷嬷宫女对我进行女红礼仪等各方面的训练。
自那以后,我对你爹就怀恨在心,总想各种方法抓弄他,可每每都不能得手,他每次总是嘲弄的笑我,搞得我只觉得委屈的想掉眼泪。每当这时,他又会拿出自己在宫外买的小玩意哄我。
我们就在这种相互斗气中,一天天的长大了。在我十三岁那年,齐王来向父皇求亲,父皇为修两国盟好,将姐姐许给了齐国太子。那年十七岁的姐姐,远嫁到了齐国,成为了齐国的太子妃。
我和你爹在不知不觉中暗生了情愫,父皇一直都很重用御史大夫肖大人,对你爹也是很器重。
肖大人家原本在唐国是世代相传的著名医术世家,几乎每代人都宫廷里的太医院任首席太医,从你爷爷开始就转到朝中做大臣,在这个重武轻文的乱世里,每个有条件有官阶的男人都会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