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终级幻想韵云 > 第46部分(第5页)

第46部分(第5页)

后记

***************

()免费TXT小说下载

*第一部分

***************

韩国人喜欢用国货。街上极少外国车。大学教授几乎人人开车,但没看到一人开的是外国车。麦当劳、肯德基快餐店似乎不像北京那样多。我住的和顺郡城数万人,只有一家麦当劳店,该店对面是韩国一家快餐店,经营的品种与麦当劳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差不多,价格却要比麦当劳高不少,然而韩国店的生意比麦当劳店生意火爆得多。——

听W教授述说华侨境遇——

2003年9月4日周四

中文系的华侨W教授分别为我和H老师买到了电话卡,当晚就给儿子打了半个小时电话,真过瘾。每张一万元韩元(合人民币70元),可打185分钟,与在国内用卡打长途电话费用差不多。

在H办公室听W教授讲他的家世,讲韩国华侨的境遇,很是感慨。华侨在韩地位不高。上世纪80年代整个韩国还有华侨三万多人,但现在只有二万多人。我很是不解地问,中韩建交11年来,两国经贸文化体育交往日益频繁,往来两国间的人流物流与20年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如何华侨人数不增反降?

W教授回答,主要是韩以往历届政府对华侨政策所致。华侨与韩国人同工不同酬。还有不鼓励外国人在韩国置产。如外国人只能在韩国买一处住房,对外国人投资也有诸多限制。不少华侨到了上世纪90年代就迁移到美国、加拿大、澳洲去了。再加上第二代华侨加入韩国籍的人多,这样华侨数量不升反降了。限制外国人置产创业的政策直到金大中总统执政时才有较大改变。

W深有感慨地说:“我们华侨尤其是台湾来的华侨简直是弃儿,韩国说我们是中国人,中国则认为我们出生在韩国,应是韩国人。还又总被人问是大陆人还是台湾人。身份上找不到认同感。真是生的不亲,养的不爱。可我们认为自己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龙的传人,血管人流的是炎黄子孙的血。我们在家里都教孩子认方块字说中国话,但无语言环境,难以吸收继承中国文化。我们这些年近花甲的华侨很少有加入韩国籍的。我们打心里盼望中国强大。无论是大陆人还是台湾人,都是中国人,我们都视他为亲人。”是的,W教授说得一点不错,我们才来不到10天,就与我们聚餐两次,座谈好几次,有时说着说着,就老泪纵横。每当我们对他的帮助表示谢意时,他就颇为生气,说我们太把他当外人看了。我告诉他,国内经济学界对海外华侨的贡献评价甚高。有篇文章曾分析比较过中国与前苏联改革成败原因,认为如舍去其他因素,中国海外5000万华侨对国内的支持——直接投资,是中国改革所以成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听了我的介绍,W觉得挺宽慰。

光州的华侨以山东人居多,尤其是胶东半岛的多。想必是海上距离近,几十年前出入境管理可能还不如现在这样严格,驾一条渔船拖张渔网,在海上飘泊几天,全家跨过黄海也就来韩国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华侨的孩子还不能在韩国上大学,那时韩国与中国还没建交,孩子回大陆读书也不便。华侨的孩子只好到台湾去上大学,现在五六十岁的较有地位的韩国华侨,大都是中国台湾地区的大学毕业的。他们大学毕业后回到光州,经营中餐馆的不少。我们来光州任教的中国的大学教授们聚会多在中餐馆,价格绝对打半折,老板说,只要收回成本就行——

认学位不认职称的韩国薪酬——

2003年9月5日周五

收到朝鲜大学给我的聘书,为“外国专任讲师”。韩国大学里对聘请的外国老师,只认学位而不认你在自己国内的职称,如果有博士学位可聘为助理教授,硕士只能聘为讲师,而我只是有硕士学位。学位高低对收入会有不小影响。我这年近50的研究员要与二、三十岁的讲师甚至是助教拿一样的薪水,真是笑话。

L教授领我到银行办了信用卡。说9月17日信用卡上会有第一笔收入,届时也就知道自己的工薪到底是多少。在韩国任教的外籍教师与韩国本国的老师不可能做到同工同酬。就连像华侨W这样出生在光州,在朝鲜大学执教了近20年的教授收入也比同档次的韩国教授低13。有的第二代移民不愿意忍受此歧视,就加入了韩国籍。另一大学的一个中国女教员嫁给韩国人,入了韩国籍,也在大学教汉语。但是这些改了国籍的中国人的待遇并没有立即得到改善。收入仍按外国老师待遇。何时能拿真正的韩国人一样高的薪水,还得等年头了。

韩国同事办事不是太牢靠,虽然几天前系主任P教授就说今晚全系的教授(时间讲师都无份)要在一家中餐馆为我和H老师摆宴接风。可到了下午五点多钟,也没人正式通知我们。我只好在办公室等,不敢回家。到了七点,还是没有人通知我,只好与L教授联系,他说教授们全部已到餐馆了,他们以为KIM会通知我并开车带我来。结果谁都是自己开车去,没人记得没车的我了。还是华侨W教授打的来接我,来回花了他近万元,还不让我付钱,我极过意不去。我在车上对W抱怨了韩人的“待客之道”,W说,这也许就是文化冲突。在餐桌上,我尽量显得开心,不停用啤酒向他们敬酒,免得让人看出我的不快。不过据说,在韩不会喝酒是很难与人深交的,这又要苦了我这个不沾白酒的人——

领略韩国民族主义情绪——

2003年9月8日周一

每周我只有周二、四、五有课。今天是周一,无课。上网收到学人茶座系列编辑部主任董新兴的电子邮件,倍感亲切。知道第十四辑《经济学家茶座》还差部分稿件,我当即回信,说准备将旅韩日记作为投稿,另外发电子邮件约梁小民、蔡(日方)、张宇燕、姚洋等长期支持《茶座》的经济学界名流写稿救场。人虽来韩,但无时不牵挂着《经济学家茶座》,我曾开玩笑说过,它是我与山东人民出版社同仁们的儿子。

虽说来了不到几天,对韩国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领略到不少。

韩国人喜欢用国货。街上极少外国车。大学教授几乎人人开车,但没看到一人开的是外国车。麦当劳、肯德基快餐店似乎不像北京那样多。我住的和顺郡城数万人,只有一家麦当劳店,该店对面是韩国一家快餐店,经营的品种与麦当劳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差不多,价格却要比麦当劳高不少,然而韩国店的生意比麦当劳店生意火爆得多。满城大街上、高层建筑物的广告尽是“HUNYDAI(现代)、SAMSUNG(三星)、LG(乐喜金星)、KB(大韩银行)、KT(韩国电信)”等民族企业及品牌,难见“可口可乐”、“百氏可乐”等欧美产品广告。商店的门口偶尔能看到有类似国内愤青的韩国青年学生写的“boycottUSAproducts”(抵制美货)的字样,就连用卡车运水果来街头零售的农民也在车上挂个牌,上写着中文“身土不二”(本国产品之意)——

无所不在的汉语方块字——

2003年9月11日周四上午晴下午雨

早晨七点半起床,出门散步。今天往对面的山头上爬。山上种着番薯、蔬菜,更多的是一座座坟墓。从墓碑文上最能发现中国文化对韩国风俗的影响。一般的碑文只简单的用汉字写着诸如“学生(或学士)罗州XXX先生之墓”,下面是“配XXX氏,孺XXX”,显然相当于中国碑文中的妻、儿女落款了。地位较显赫死者的碑石高大,墓志铭(碑文)冗长。有块碑石上的碑文长几百字,里面方块字占一半还多,所以内容大致能猜个不离。由此我想起韩国受到多元外来文化的影响话题。

我有限的韩国历史知识告诉我:韩自15世纪朝鲜王朝(我们常称李朝)建立后,才有自己的本民族文字,也就是现在通用的表音文字,以前一直是用汉字。直到1910年,韩(朝鲜)变成日本的殖民地前,汉字都是韩国人的主要交流工具。日本人进来后,在韩推行日语,二战后,欧风美雨东侵,韩国文化中英语影响日重。来了十几天,我的感觉是,在韩国上流社会里,还是以懂汉语为荣,至少有附庸风雅的味道。如我在朝鲜大学碰到几个并非学习中文出身的教授,他们递给我的名片上,最主要的一行大字都是中文写的:XXX教授,文学(或其他学科)博士。书店里学术著作书名往往用汉字写,内容则是韩文。还有一般较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上都有汉字作房屋名,但其他的文字都是韩文。

今天是中秋节,山上却有不少全家出动的,来扫墓、祭奠先人。找到墓后,他们个个面对坟头,表情凝重,或者双手合十,或者在胸前划着十字,口中念念有词。有的妇女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然后是摆上鲜花、供品,全家绕坟墓缓行一圈。

中秋节在韩国的节日效应显现出来了:

这两天前往汉城、济州等旅游地的飞机、火车、高速巴士的票全面告急。有的是可以买到去的票,不能保证回程的票。私家车出门情况也不妙,看电视,发现各城市之间高速公路上都车满为患,车辆堵塞严重。

商店纷纷关门,员工都回家过节或与亲友外出旅游观光,连银行、邮局都缩短开门时间。幸好有学生事前提醒我备足食物,否则得饿肚子了。

城镇里的街市上空荡荡的,公车上几乎空无一人。

晚上,家家户户都放礼花,焰火,但没听到鞭炮声,是不是韩国也禁放?——

()免费TXT小说下载

从数据比拼中韩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