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全然接受是真爱允许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推荐序

唤醒与生俱来的喜乐与自在

你手中的这本书是个珍贵的邀约。请记得,我们都拥有以明智且温柔的佛心来应对生命难题的潜力。在本书中,受人爱戴的塔拉?布莱克以亲切的话语诉说着具足疗愈力的方法以及她的心得体会,这些都是她多年来担任禅修教师与心理治疗师的宝贵经验。塔拉以满心的慈悲与宽容,献身于重建人性尊严的事业,她的教导能够消融生命的包袱,让我们全然地活在当下。

现代社会生活充满了压力与竞争,致使人们缺乏自我价值与自我批判精神,人心的神性也逐渐沦丧。《全然接受》所表达的精神,对于渴望重获喜乐的生命而言,更显得异常重要。这本书将透过生动形象的故事以及学生和客户的案例,透过塔拉自己的心路历程,透过清晰且系统化的练习,告诉我们如何明智地训练、提升自我,转化悲伤并重获完整的人格。

最重要的是,《全然接受》能重新唤醒我们的佛性,也就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喜乐与自在的权利。请你慢慢品味本书的每一页内容,铭记作者所提供的教导与修持方法,让它们引导你的灵修道路。

杰克?康菲尔德

2003年2月于心灵磐石禅修中心

txt小说上传分享

前言

一定是我有问题

读大学时的某个周末,我和一个年龄比我大也更有智慧的朋友到山区徒步,她那时约22岁。搭好帐篷之后,我们一起坐在溪边,望着溪水刷过岩石旋流而去,聊着自己的生活。当她说到她正在学习“如何当自己的好朋友”时,一股巨大的悲伤顿时涌上我的心头,我忍不住崩溃啜泣,因为,我绝不是自己的好朋友。当时,我不断受到自己内在的判官骚扰,这位判官无情、残酷、吹毛求疵、精力旺盛,虽然不见踪影,却整天忙碌地工作。

我的假设是:“我根本就是有问题。”于是,我奋力去控制并修正那个自认为根本就有瑕疵的自我。当时我不断驱策自己用功读书,同时积极投入忙碌的社交生活。我企图通过暴饮暴食,以及追求功名来逃避痛苦(结果反而制造了更多痛苦)。我的休闲方式还算健康:接近大自然、跟朋友相处等,但有时我也会做出一些寻求刺激的冲动行为,比如玩票性地吸食毒品、*等等。在世人眼中,我的生活很精彩;而我在内心深处却感到焦虑不安,时常抑郁沮丧,我无法跟自己生命的任何一部分和平共处。

这样的失落感与深切的寂寞如影随形,青春期时,我有时会幻想自己住在一颗透明的球体中,和周围的人事物都隔离开来。当自我感觉良好,或者跟他人自在相处时,这泡泡就会愈来愈稀薄,薄到犹如肉眼都看不到的一缕轻烟;一旦觉得自己差劲极了,泡泡就会变浓,浓到好像大家都看得到一样。我把自己囚禁在泡泡里面,既空虚又孤独。随着年纪稍长,这种幻想逐渐消退了,然而,我还是活在一种生怕让别人失望或受人排斥的恐惧之中。

但是,和那位大学朋友相处时,感觉却截然不同——对她的信任足以让我完全敞开心扉。接下来两天的高山徒步中,我们有时说说话,有时只是静静坐着,我开始了解,在起伏不定的沮丧、寂寞和沉沦的情绪之下,潜伏着强大的自我缺陷感;这是我初次瞥见痛苦的核心,而往后的生命中,我也经常产生这种感受。我因此体会到,由于与痛苦坦诚相见,我已踏上心灵的疗愈之道。

那个星期天晚上开车下山时,尽管心情比较愉快,但我的内心仍隐隐作痛。我渴望对自己更宽容些,渴望与自己的内心为友,渴望能对生命中所遇到的人产生更亲密、更自在的感觉。

多年以后,这样的憧憬驱使我走上学佛之道。从中寻获的教诲与修持,使我得以直面缺乏自我价值与不安全感的悲苦,明了自己当下的经历,并懂得了如何将慈悲融入生命之中。佛陀的教法也帮助我消除了这些念头:我孤独一人面对痛苦,痛苦是个人问题,痛苦应该、也是我自己的错。

身兼心理医师与佛学老师的二十年中,有数千位心理咨询客户和学生向我透露,他们因自我贬抑而痛苦不堪。无论这样的情形是发生在十日禅修闭关课程之中,或是出现在每周的协谈时段,每个人的痛苦——觉得自己有瑕疵、缺乏自我价值的恐惧感,基本上都一样。

对大多数人而言,自我缺陷感时时会作祟,任何一种状况,比方说,光听到他人有所成就、受到他人批评、与人争执、工作上出了纰漏,都足以让我们觉得自己差劲极了。我有一位朋友这样形容自己:“我不断在这无形的、自我缺陷感的有毒气体中呼吸着。”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总是自觉有缺陷,那就等于是把自己禁锢在“缺乏自我价值的迷惘”之中,以致无法认清自我的本质。

在我指导的一次禅修闭关中,一个叫玛丽莲的学生告诉我,某段经历使她深深体会到生活在迷惘中的悲哀。她曾经一连数天在弥留的母亲身旁呆上好几个小时,读书给她听,在她身边禅修打坐,握着她的手,一次次告诉她,自己有多爱她。大部分时间里,母亲都陷于昏迷状态,呼吸费劲且紊乱。某一天的拂晓时分,母亲突然睁开眼睛,专注地望着她。“你知道吗,”母亲轻声说,“我这辈子一直都以为自己有问题。”她轻轻地摇摇头,仿佛在说:“真是白白糟蹋了。”然后阖上双眼,再度陷入昏迷,几个小时之后就与世长辞了。

我们实在不必等到临终才领悟到:自己其实没有问题,此前都是在白白糟蹋宝贵的生命;然而,由于自我缺憾的感受积聚已深,想从这种迷惘中觉醒,不仅需要痛下决心,更有赖于积极训练心智。透过佛法的觉性修持,我们可以学会辨认何为当下的真相,并以开放的心拥抱所见的一切,如此一来,我们便能使自己从痛苦的迷惘中解脱。这种正念①(Mindfulness)与慈悲心的培养,我称之为“彻底接纳”。

————————

①佛法所说的正念并非“善念”,而是一种洞察力,或说是对起心动念的自觉。

“彻底接纳”能够扭转我们惯于对抗不熟悉、可怕经历的窠臼。对于长年忽视、批判、严苛对待自己,且总是排斥当下经历的我们来说,这无疑是一剂解药;彻底接纳,就是要求我们乐意去体验自身与生命的本来面目。一刻的彻底接纳,即是一刻的真正自在。

二十世纪印度的禅修大师殊利?尼萨噶达他(Sri Nisargadatta)鼓励我们全心全意进入解脱之道:“我只如此恳求你:‘用爱圆满自己。’”对玛丽莲而言,母亲临终的遗言使她醒悟,她描述道:“这是她的临别赠言,我由此了解,自己不必像她一样虚掷生命,由于爱——对我母亲的爱,以及对生命的爱——我决心以更开放更宽容的态度来对待自己。”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如此选择。

练习彻底接纳时,先从生命的恐惧与伤痛开始着手,然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慈悲心无限地扩充延伸,于是能够更自在地去爱这个鲜活的世界。这就是彻底接纳的祝福加持:当我们从“我根本就有问题”的痛苦折磨中解脱时,就能够全然信赖自己,并体会真实的内心本质。

在此我祈愿本书所提供的教法,能帮助我们一同觉醒。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发现自己最深刻的本质:纯净的觉性与爱;愿我们充满爱的觉性,能拥抱所有众生。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 缺乏自我价值感的迷惘(1)

你将在某个夜晚游走……

倏然间,发现自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