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赵石在国武监这一呆就是数日……
洋洋洒洒,数十篇文章,下面还有不少小节,汇聚了上百人的心血,涉及到的东西也是方方面面。
编的很细,但在赵石看来,却还是十分粗陋。
这就是涉及太广的副作用了,还是那句话,以国武监的人力物力,不足以编成一部震古烁今的煌煌大作,勉强一些说,只能是开一代之先河了。
缺失之处众多,但也无法抹去这一部著作的重要性,这就是国武监操典初一面世时的结论了。
当然,既然能称之为开一代先河,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在这部国武监操典中可谓是比比皆是。
尤其是军略篇中,除了摘抄自前人的兵法著述之外,第一次详尽的描述了汉家军伍的种种特征。
这是前辈兵法大家们不曾描绘,或者可以说是不屑于叙说的地方,但实际上,对于初入行伍的军人而言,这些东西却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知识。
换句话说,国武监操典中的军略篇,不再是文人掌中之物,它更适合于普通军人的启蒙读物。
不再那样艰深而充满哲理,平实的叙述了军伍之事,也不再摘引春秋故事,旁证以大秦历次征战中随军笔记以及老军之经验,详实而又有说服力,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军中操典……
而膨胀的最多的还是医药篇,开始的时候,医药篇的编纂,多数偏重于军中防疫,以及外伤的医治。
但现在,国武监操典辎重篇下面的医药篇,更像是一部真正的医书。
初步成型的战场医疗之外,更引入了很多在杏林会上证明有效的方子,更对一些药草,做出了详细的描述,图文并茂之下,就算单独拿出来,也能编写一本草药集录了。
尤其是其中还包括了,这几年从大秦各地送过来的草药样本。
像是从吐蕃那边过来的番药,也就是原始的吐蕃巫医们所用的一些草药他,就头一次真正出现在了汉人书籍记录当中。
这样的东西还不在少数蜀南,西北,草原等地特产药草,都有编入,看上去很杂,也没多大用处,但对于这个时代的医学而言,却是开创性的成就。
这也是国武监众人数载努力的结果,其中有着形形色色的人物,衙门的影子,这无疑是国家推动造就出来的产物,凭一己之力,漫游山川所得,真的很难与之相比。
可以想见的,之后十年二十年,甚至于更长的岁月之中,这药草一节,还将迅速的扩张填充起来,会变得越加的详实。
这是最简单的著书立说的路径,只是自古以来站在朝堂上的人们,从来不会仔细在这个上面下功夫罢了。
林林总总,也坐实了国武监操典初一成书,就是一本大杂烩的事实。
而像医药篇这样在未来大有文章可做的篇章,还有不起眼的语言篇。
这是国武监操典最末一篇,更像是大将军赵石突发奇想,而弄出来的东西,不过同样是国武监独有的东西。
因为没有视频,也无法做出详细的讲解,这一篇编写起来,看上去很晦涩,篇幅也不长。
只是叙述了一些地方的人,使用怎样的语言,并给这种语言取个名字等等。
这里面包括了吐蕃,突厥,女真,契丹,党项,鞑靼,乃蛮,蒙古等异族的语言,实际上,这些语言,在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中,大多都有着明显的共通之处。
这些语言的根系,已经无法追朔本源,因为时代所限,或是以国武监的人力,也没有去追朔的能力。
主持编纂这一篇的西域女奴玛丽安娜,已经非常努力的去做了自己能做到的一切,包括回忆西域行程中,一些似是而非的地方语言,但也就只能到这个程度了。
她既不是什么语言大师,也没有那样广博的知识,她只是一个对语言很有天分的女人罢了,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很少有人能帮的上忙。
所以,这一篇文章,看上去很是不如人意。
不过,赵石也没有苛责什么,在他看来,既然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文章,后人若是有心的话,自然会去完善,用不着他太过操心。
而且,在他有生之年,随着大秦疆域的扩展,很多人才自然而然也就会出现在他的面前。
当各族语言,文字汇聚而来的时候,占据先机的国武监,完全可以将语言这一篇单独拿出来,成为一个国武监当中,或是大秦外事官员们不可或缺的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