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吃饭和玩闹,建筑一二班的辩论队也都熟悉了起来。两个班级的辩论队还一起拉了个群,叫“我们都是冠军”。
决赛的场景,想必不会像半决赛一样剑拔弩张。
这次院新生赛的决赛,本来是定好了,按照以往的惯例直接办了就可以。
但听说,上面调来了一个团委老师,这个老师非常关注辩论比赛的事情。之前因为刚刚交接,工作繁忙没有过问。到了决赛,想起了院里还有这么个比赛。
于是,他插手进行了更改。
原定的辩题没有变动,依旧是“大学生创业利大于弊弊大于利”。毕竟,这道辩题一开始就发下去了,持方也定好了,不便更改。
不过,半决赛失败的两个持方,也要上台以同样的辩题进行比赛,争夺季军殿军。
另外,比赛的赛制,由原本的,一个一个相互问的赛制,改成了全国范围内都在用的“联赛赛制“。
赛制一更改,新规则发放下来,群里直接炸开了锅。
薛涵和莫语一直控诉整个比赛没办法进行,新的环节根本掌握不了。
就连朱晓妍也抱怨,改变的未免太过于匆忙了。
那么,这种赛制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这个赛制下,首先是双方立论,但是立论之后紧接着,对方的四辩,就要进行“质询“。
所谓的“质询”,其概念取自于法庭辩论,形式上就像是审讯犯人。
“你从那里走了之后又去了哪里?“
“长官,我是良好公民。”
“别说没用的,告诉我你当天去了哪里?”
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质询方扮演“警察”,被质询方是”犯人”。质询方可以打断发言,被质询方不鞥你反问或者反打断。
在这个质询之后,又有双方的“对辩”,也就是两个人的自由辩论。
之后的环节,又是质询,三辩需要对对方的三个人进行盘问(和质询是同一个意思),可以更换提问人选那种,一个人站起来打三个,非常壮观。
别的倒是没什么新奇的,正常的自由辩论,正常的结辩,时间稍微长了一些。
赵承言以前是经常使用这个赛制的,任何地区的联赛杯都是这么个赛制。他在群里告诉了大家几个注意事项,比如,三辩质询的时候,对方三个人也要站起来。打断的时候,被质询方要及时不说话。计时人员的计时,有的环节是一起计时,有的是只计算提问方的时间。
详细的介绍了一上午——两节大课。整个群聊才稍微平静了一些。
生活总在强暴、如果反抗不了,只能适应。
总不能,两个班级揭竿而起,直接原地造反,推翻团委老师统治,
那就只能,对着视频和手头的资料,好好准备咯。
建筑二班的讨论,本来就已经很多了。
这次的讨论,反倒不再是由赵承言一个人进行灌论,其余几个人听着了。
薛涵、李欢和杨帆,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
李欢疯狂地寻找各类“大学生创业利大于弊弊大于利”的视频,从海峡赛到联赛到网赛,大大小小十七八个视频音频。
杨帆则是啥也不说,一直低头查资料。
薛涵更厉害,天天给一个不知道是谁的人打电话,听声音好像是在练习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