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梁衡的21堂作文课电子书 > 第10章 好文章 要能展现智慧和力量 文章 的哲理之美(第1页)

第10章 好文章 要能展现智慧和力量 文章 的哲理之美(第1页)

一篇好的文章,字里行间都充满着思想的汁液。哲理美的效果是思想上的冲动与共鸣,是一种思想上的享受。作者不论是写景、抒情还是讲故事,最后总能水落石出而现出一个道理。

今天我们讲第九讲,文章的哲理之美。

一个好的作家,作品里无处不有思想;一篇好的文章,字里行间都充满着思想的汁液。描述美的效果是感官刺激,是感官上的享受;抒情美的效果是心理刺激,是情感上面的享受;而哲理美的效果是思想上的冲动与共鸣,是一种思想上的享受。作者不论是写景、抒情还是讲故事,最后总能水落石出而现出一个道理。

哲理美与前面的形美、情美有什么不同呢?前两个是在感官和心理的层面,哲理是在思想的层面,它更高、更美。哲理之美至少有四个特点。

一是有深层之美,一下讲到了要害,为世人所公认。因为读者中什么样的人都有,一种景或一种情,可能只能打动某一类的人,而理却能让所有的人都感同身受,获得共鸣。

二是有久远之美,这种发自内心的美作用的时间长,停留在人们心中的时间也长。

三是有简洁之美,哲理的概括经常是三两句话,不像描述和抒情,需要大段的文字,所以更精炼。

四是有经典之美,因为上升到了理性就成了一个公式,能举一反三,起到普遍的指导作用。

怎样表现深层的美,可参看我的《青山不老》《佩莱斯王宫记》,都是表现生命的意义。有一个国王用一生修了一座艺术的宫殿。国王权力再大,也会随生命而止。于是他趁有权之时,干了一件能让后人永远记住他的事,这便是生命的延长。他选择了艺术,他知道艺术之河常流,艺术之树常绿,就如这佩莱斯的山和水。这两篇文章都提炼出同一个思想,就是人生怎样才算不朽,比单讲故事更能吸引读者。

久远的美,可以参看《大无大有周恩来》《觅渡,觅渡,渡何处?》这两篇文章。我虽见过总理一面,但并没有资格亲见其工作,不过可以阅读材料。一个作家的写作源泉,是由生活和阅读两个方面构成的。我后发制人,在经过二十年的材料搜集后,将这些感性的形和事提炼出一个理性的主题,在周恩来百周年时发表了《大无大有周恩来》一文。这篇文章发表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年年有转载。中央电视台拍周总理纪录片,又专门采访了我,拍了这篇文章。

《觅渡,觅渡,渡何处?》是一九九六年写成的,写的是中共历史上被敌人杀害的最高领导人瞿秋白。当时他是总书记,有一段时间被误认为是叛徒。我对他从人格角度解读,他是一位坦白的光明磊落的人。文章里有一句话:哲人者,宁可舍其事而成其心。这篇文章被选入中学课本,又刻碑立在常州的瞿秋白纪念馆里。二〇一六年该文发表二十周年之际,常州市还专门举行了研讨会,认为这篇文章提升了烈士的形象,也提升了他们城市的文化形象。为一篇散文发表二十年而开研讨会还从来没有过。以上两篇文章都是二十多年间常读不衰,就是因为提炼出了与别人不一样的哲理,可以让人长久地思考。

简洁之美。哲理的概括经常就是三两句话,会成为格言或者警句。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读过的好文章,虽然也会对好风景、好故事留下印象,但是记忆最深的还是那些理性的句子。如立志方面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敬业方面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爱国方面的“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因为它们有高度的概括性,思想容量大,能作用到了人的心里,大家就记得更长久。

司马迁在受到汉武帝的处罚后,给朋友写了一封信,这就是很有名的《报任安书》。他一边表达心中的不平,一边又表示要坚强地活下去。里面有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流传了近两千多年后,又被毛泽东引用,他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他把司马迁的这句话又重新表述了出来。

还有大家熟悉的文章《爱莲说》,表面上是写莲花,实际上是上升到人性,讲怎样做人。里面有一句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也是流传千年而不衰的名句。人们记不住整篇文章,但是记住了这句话,这就是理性的简洁之美。

最后是经典之美。凡是理性的东西都含有规律,就像公式定理一样,它有一种万能的指导作用。经常指导后世人的工作、生活。如学生学习,你要先弄懂了原理,掌握公式定理,才能在做题的时候一通百通,游刃有余。

好,就讲到这里。文章的三个层次,形境、情境、理境的美我们都已经讲完了,下一课开始我们将开始讲这三个层次的综合运用。

附佩莱斯王宫记

我曾暗发宏愿,如可能要遍访世界上现存的王宫。因为王是一国权力的最高象征,王宫自然集中了这个国家最好的东西,包括自然风景、建筑艺术、历史文化等等。所以当罗马尼亚主人邀请我们访问佩莱斯王宫时,我窃喜正中下怀。

车子从布加勒斯特出发,向北驶去,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刚翻过的土地袒开褐色的胸膛,天边或路旁不时出现一片茂密的森林,我顿然感到大自然的辽阔和这异国风光的美丽。路边靠着公路很近的地方常有农民的住房,这极普通的建筑却令我在车里激动得无法坐稳,欠着身子,贴着车窗贪婪地向外看。

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房子不是给人住的,而是给人看的。大凡给人住的房子,总是面积求大,结构简单,用料用工求省,所以现代民居,或者平房就是一个火柴盒子,或者楼房就是一个大集装箱。而这些房子却绝不肯四面整齐划一,房子的一面或凸或凹,呈折线或弧线的美。

我的视线紧紧捕捉着一套扑过来又急急闪过的房子,它的门厅有意不开在正中,而是于房角挖掉一块,像一个熟鸭蛋被切了四分之一,露出蛋黄剖面,颜色和方位都十分雅致。路边所有的房顶都不像中国的房子一样,成一面坡或两面坡,那房收顶时才是建筑师大露一手之际,屋顶伸出许多尖的、圆的、多棱形的高柱,如魔盒子里探出的手。

我想这房主人都是些大公无私、为他人着想的人。要是只为实用,大可不必这样复杂,他却花钱花工,给来往的行人制造了一件工艺品,免费参观,提供美的享受,使许多如我这样的外乡人大饱眼福。这是参观王宫前的一个铺垫,我的情绪先有了一个适应异域的空间转换。

车子甩脱平原渐入山区,远处是白雪皑皑的山峰,公路沿着一条山谷穿行,谷下有河,名佩莱斯河,此地就因河得名。河隐藏在浓密的松树、白桦、冷杉深处,水流潺潺,只闻其声。树是特别的高大,一般要二人合抱,密密地插在山坡上。积雪压着落叶上,铺满树下,雪静树更绿,空山不见人,有一种莫名的幽邈。

我忽然想起曾看过的一部电影,是描写罗马尼亚古代社会的。公元前,这片土地上生活着达契亚人,这是罗马尼亚人的祖先。公元二世纪罗马人侵入这里,达契亚人开始了与罗马人的长期征战、融合。那片子的外景大约就是在这沟里拍的,也是这树、这水和沟里尖顶的草房。武士们用笨重的铜剑格斗,声震山谷,尸横遍野。印象最深的一幕是:一支军队因败阵归来要执行军纪,处死一半,于是站成一列,一、三、五,单数点名,点到的人出列,伏首到前面的木墩子上,引颈等着巨斧劈下,遵命如流,视死如归。那曾经是一个多么野蛮又多么壮丽的时代。当时我坐在影院,被震慑得如痴如呆,忘乎所在。想不到今天能溯访此地。我停车路边,向深深的谷底、密密的林中眺望,希望那里能走出一两个腰围兽皮、握剑持盾的勇士。山风吹过,树森然不动,只抖下一些纷纷扬扬的雪。

王宫坐落在山湾子里,公路在这里随山的走向回了一个圈,水好像也是在这里发源的。东面是一面斜伸上去的大雪山,凄迷的雪雾一直漫到天外,古树在雪线以下排着奇幻的方阵,忽出沟底,忽涌坡上,森森然,如黛如墨,有时消失在远处的雪光中又如烟如织。

王宫在山坡上临谷面南而立。这是一座石木结构的民族式宫殿,它本身就是一座巍然的小山,王宫以厚重的花岗石起墙,越往上越层叠错落,挑出许多的尖顶,用橡木镶拼成各种图案的门窗,衬着皑皑的白雪,掩映在常青松杉和还留着些红叶子的枫树林中,完全是一个童话世界。这王宫的第一位主人是一八六六年从德国来的卡罗尔国王。卡罗尔是中国宋徽宗、李后主式的人物,身为国王却酷爱艺术,这王宫是他亲自参与设计督造的,里面结结实实地收藏着各种艺术品。王宫于一八七五年开始建造,一八八三年基本建成,到一九一四年全部完工时,卡罗尔也已去世了。

王宫共三层,一百六十间房。门向西开,进门就是一个通高三十多米的天井,中央是客厅,墙上垂下十八世纪的壁毯,厅内全套意大利硬木家具。

上二楼,左边一武器库收藏着五世纪到十九世纪的武器,有阿拉伯的剑、中国的弓,还有一把关公刀,一副连人带马的骑兵铠甲,据说是全罗马尼亚唯一的了。

右边是国王的办公室,室内桌椅的侧面、腿脚处、扶手上全是浮雕,椅子扶手的造型是四个坐着的小人,还都跷着一条腿。桌上的烛台分两层,上下层间有三个顽皮的小儿,作头顶重物状,神色颇惹人爱。天花板是三寸厚的木浮雕花饰图案。另有一写字台,侧面浮雕一老人头像,他勇往向前,长发被风吹向后面,如呼啸的火车头。台角的废纸篓也是皮革精制,上面刺着花纹,墙上有伦勃朗的名画。

再往前是天井式的藏书室,二层楼,橡木书柜,有旋梯可上下取书;桌上有信札箱,是皇后手绘的箱面。王宫里紧邻办公之地就有藏书室,这大概是欧洲皇帝的习惯。沙皇冬宫里的藏书室也与这差不多,只是更大些。我在中国故宫没有见到这种设施,也许我们的皇帝不如他们爱读书,或者我们现在搞旅游的人不着意展示这些。藏书室后又有一小办公室,小办公室右拐,便开始出现了一大串的客厅。这客厅很类似我们人民大会堂以各省命名的大厅,不过它是以艺术类别或国家、地区命名,而分别收藏着各地的艺术品。

第一个是音乐文学厅,国王在这里接见作家、艺术家。全套桌椅是印度国王送的,黑色硬木,镂空浮雕,据说用了三代人工才完成。还有日本的瓷器,一对中国的大双龙洗,直径约有半米。最可看的是墙上的四幅油画,全以一个少女为题,据说是王后的构思。

第一幅代表春天,少女从花丛中走出,和煦的阳光照着她幸福的脸庞;第二幅代表夏天,阳光从浓荫中射下,她的纱裙飘动着幻化出一种热烈的向往;第三幅,色调转深,那女子低着头,一种秋的悲凉;第四幅,少女半裸着伏在一片雪地上,一片圣洁。这王后是国王上任后三年娶过来的,她也酷爱艺术,是一个作家、诗人,夫妻算是珠联璧合。可以想见他们每天在王宫里就是以这艺术的切磋来打发时日。没有听说过宋徽宗有什么擅画的妃子做伴。李后主的周后只是天生的美貌,他后来又纳了周后之妹,一个更美的美人,为她写了那首著名的“手提金缕鞋”词,却也未见二周与之有什么唱和,看来他们还是不如卡罗尔幸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