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襄阳我还听到另一故事,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一跟随张的抗日老兵退伍在襄。一日,被驻军请去干活,正遇上新兵训练。此老兵不由梦回沙场,上前接枪示范,白发皓眉,雄姿勃发,吼声震天。全场为之震惊。可见张将军的治军之风。
将军待民以亲,待下以慈,持己则严。虽是战时,他仍不忘民生。襄阳著名的秦代水利工程白起渠年久失修,他就向当时已流亡到恩施的湖北省政府打报告,倡议修复,并亲率士兵挖渠。他常说军队离不开老百姓,抗战胜利全赖民资助,每驻一地,即筹划生产,公平贸易。这一点很像左宗棠,虽在行伍,却有政经胸怀。
他的部队开饭前先唱《吃饭歌》,歌词大意是:“这些饭食人民给,救国救民我天职。”逢节日时常有座谈联欢,对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亲送礼品一件。一次宿劫后山村,见百姓极苦,就吩咐军需官每户发洋十元。一老妪感激下跪,他急搀起说:“是该我们当兵的给您下跪,我们没有保护好老百姓。”
他爱兵如子。每宿营,兵无食,他必不食。伤员出院归队,必亲自一一验伤,凡子弹从身前穿入者,即大声点名,让其站前排,彰其英勇。伤者无不感无上光荣,人人争先恐后。临沂战役,跟随他多年的冉营长负重伤,自知难保,留下遗言。一是望司令见其遗体一面,二是勿告家属,三是墓上立一小碑。张抱尸痛哭,亲写碑文,后将遗属接到部队说:“冉营长为国牺牲,死得有价值。今天我张自忠还在,说不定哪一天也会死在抗日战场上。这是一个军人在国难当头时的责任。今后,有我张自忠的一天,就有你们母子的一天。两个孩子的教育费由我负责。以后我的家属在哪里,就送你们去哪里,与我的家眷在一块。”而他严于律己,为当时高官所罕见。一次指挥部转移新地,荒村破舍。副官调几名战士打扫卫生,他批评说:“士兵是国家的士兵,不是我张自忠的奴仆。他们保卫国家,战死沙场是本分,但没有给我打扫卫生的义务。弟兄们行军已走得很累,你让他们累上加累,很不应该。”
他历充要职,却持身极俭。他的参谋长张克侠(共产党员)回忆他:“如偶有过人享受,辄有不安之意……公殁后,余回部,过其所居,见报纸糊壁,敝席悬门,其刻苦奉公之状如在目前,不禁泣下。”一九四〇年三月文人梁实秋到前线慰问,遍访九个战区,张的司令部最为简陋。他留下这样一段文字:“张将军司令部固然简单,张将军本人却更简单。穿普通的灰布棉军服,没有任何官阶标识。他不健谈,更不善应酬。他见了我们只是闲道家常,对于政治军事一字不提。他招待我们一餐永不能忘的饭食。四碗菜,一只火锅。菜以青菜豆腐为主,火锅是豆腐青菜为主。……我看得出来,这是他在司令部里最大的排场。……大概高级将领能刻苦自律如张自忠将军者实不多见。”长官如师如父,可见一支军队之炼成,首先是长官人格意志之造就。张自忠将军带出来的这支军队,后来在淮海战场上由张克侠、何基沣两将军带领起义,投向人民的怀抱。
自从大刀抗战之后,将军又有几次痛快的杀敌。一九三七年底他辗转回到自己的部队,失声痛哭,言今日回来乃为杀敌报国,共寻死所,部下皆泣不成声,誓死赴难。他重新出山后一战淝水,二战临沂,皆建奇功。不到一年,除撤销处分外,连获晋升。由军长而军团长、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他说别人都可以打败仗,唯有我张自忠不能打败仗。
一九三九年五月日寇进犯襄阳,张率部在襄河东岸指挥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毙伤敌九百余,更重要的是缴获了敌人准备大规模渡河的舟船辎重。其中竟有张学良放弃东北,日军借其兵工厂生产的折叠船。可见当年不放一弹而失东北之恶果。张立令全部烧毁。此役虽小却粉碎了敌突破汉水,攻占襄阳、宜城之企图。其时将军拔剑独立汉、襄两水之间,一如当年屹立长城。
岳飞有名言,只要武官不怕死,文官不爱钱,国就不会亡。文天祥在《指南录》中谈到他于国难中不知几死。纵观张自忠将军之精神,就是抱定武人必为国赴死的信念。自敌寇压境,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就是“死”。一个人只要拼得一死,总能干成一件事,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
他每见长官必言死,战前他致电蒋介石:“职现亲率两团渡河,攻击北窜之敌,如任务不能达到,决一死以报钧座。”他去重庆述职,行前别老上司冯玉祥,突然下跪。冯忙拉住说:“这是干什么?”他答:“蒙先生栽培,终身难忘。此去我死也死个样子,决不给先生丢脸!”冯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劝慰。
他给部下训话,常说的是:“不惜一切牺牲,阵地就是棺材!”他给亲人(弟弟)写信:“吾自南下作战,濒死者屡矣。濒死而不死,是天留吾身以报国耳。……吾一日不死,必尽吾一日杀敌之责;敌一日不去,吾必以忠贞,死而已。”他答记者问:“现在的军人,很简单地讲句话,就是怎样找个机会去死。因为中国所以闹到这个地步,可以说是军人的罪恶。十几年来,要是军人认清国家的危机,团结御敌,敌寇决不会来犯。我们军人要想洗刷他的罪恶,完成对于国家的义务,也只有一条路——去死,光荣地死!”这是他由一个旧军阀部队的将领,在国难当头时自觉转化为一个爱国将领的心声。他到日本考察,日本人说你们中国有文德而无武德,女人死节者多,男子捐躯者少,很刺他的心。他说这一回,我一定要给日本人看一看。每有大战,他即将军务推给副司令,亲上前线督战。正如他言:“濒死者屡矣。”
一九四〇年五月,敌再犯襄阳。他又如以往,从容做好一死报国的准备。会战刚开始,五月一日他即致信五十九军团以上将校,表示共赴国难:
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枯),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小兄张自忠手启
五月四日又给副司令留下遗书:“已决定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奔着我们最后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开作战会议时,他见一团长未佩手枪,便说:长官上前线一定要带手枪,一为自卫;二为必要时杀身成仁。大家预感不妙,劝他说主将不应冒险到前线去拼命。他说:“不是日本人不怕死,而是中国人当大官的太怕死了。”五月十六日遭敌最后包围,他说;“你们每个人都可以走,唯有我张自忠不可以走。”遂从容指挥,将苏联顾问、文职、后勤、伤员等一一安排护送走。然后带少数警卫与敌激战,先是左臂被子弹打穿,后弹片划伤肩、胸、肋多处,此时敌已近身,将军昂然而立,怒目逼视,大呼杀敌,又遭枪击、刀刺,终于殉职。
张自忠将军的牺牲震动国共两党。其遗体被我军拼死抢回,前线将领抚其伤口,放声大哭,十天前将军的遗言犹在耳旁。部下瞻仰遗容,皆泣不成声。前线总部作简单吊唁后入殓,楠木棺内置《孟子》一本,彰其为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大丈夫;又置《三民主义》一本,“三民”之第一义即求民族独立,彰其为争民族独立之英雄。
灵柩过宜昌,十万人送行,敌机在头顶盘旋,无一慌乱。抵达重庆后,蒋介石以下军政要员在码头迎灵。国民政府先后宣布为其国葬,入祀忠烈祠,改宜城县为自忠县。八月十五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一九四三年将军牺牲三周年之际,周恩来又亲在《新华日报》著文,说每读“将军的两封遗书,深觉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一九四五年十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专门去拜望将军在世的老母,表达崇敬之情。
新中国一成立,张即被颁布为烈士,北京、天津、武汉等地设张自忠路。二〇〇九年,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又被评为“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二〇一五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又为之重立丰碑。
死生,人之大节也。将军在世时,不知曾经几死;其死后实又每日犹生,与国同在。痛哉!天不留其身,然其忠魂长在,壮我华夏。他如岳飞、如文天祥,是一位永彪青史的民族英雄。
命薄原来不如纸
京西宾馆是专门开会议政的地方。会议大厅里挂着一幅大画《万里长城图》,上有张爱萍将军的题字:“极目长空万顷波,纵横点染势嵯峨。中华儿女雄今古,万里龙盘壮山河。”画的落款时间为一九八四年,到今天整三十年。这个宾馆也已经不知经历了多少共和国史上的大事,送走了多少大大小小的人物。画的作者及张将军也都已作古。我每次去开会,都不由得要扫几眼这画。三十年了,仍然是纸白墨黑,树绿花红,色泽不改。而我却两鬓渐白,抬头有纹。再环顾四周,旧朋渐少,新人如笋,物是人非,逝者如斯。顿觉人的生命原来是这样的娇嫩,这样的不耐岁月,竟不如墙上的一张纸。其实,这三十年的宣纸还只能算纸中的婴儿。前些日子,报上说发现一幅晋代的字,距今已一千七百年。人的寿命往长里说,九十年可以了吧,但也只有这张晋代字纸的十九分之一。呜呼,命薄原来不如纸。看来,人如要寿,只有把生命转换成墨痕,渗到纸纹里去。
纸墨之寿,永于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