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出版的《阿格拉凡和赛莉塞特》,被梅特林克自称为“转折性作品”。在这里,主人公已不再是命运的牺牲品,赛莉塞特为爱人的幸福勇于自我牺牲,而阿格拉凡则不向陈规陋习屈服,终于战胜了命运。从同年出版的散文集《卑微者的财富》中可以看出这种思想上的转变,他开始转向带有消极悲观色彩的浪漫主义。
1898年梅特林克又移居巴黎,此时的他已然是风行一时的象征主义剧坛的代表了。他开始和赞成社会主义的人士不断接触,这也使得他从空想向现实生活和真实的世界靠近,无论思想还是创作上,他都有所前进。在他的论文集《智慧与命运》中,他呼吁人们参加社会实践,积极地认识世界。到20世纪初,他开始对传统观念和信条产生了怀疑,他试图从自然界的生命里,从现实环境里去探索真理、认识世界。他开始写作一些自然哲学的作品,如《蜜蜂的生活》《花的智慧》《白蚁的生活》等。但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家,他是想借此“确定我们在大地上的地位”,探索道德、人类命运等问题。
这一时期是梅特林克创作的一个高峰。在《莫娜·瓦娜》中,梅特林克肯定了人有爱的权利,肯定了爱国主义思想,提出了自己新的道德观。在《圣安东尼显灵记》中则鞭挞了资产阶级,揭露其贪婪虚伪之本性。而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也是梅特林克的代表作则是《青鸟》。在六幕剧《青鸟》中,剧本通过樵夫的两个孩子棣棣和咪棣在圣诞节前夕梦见他俩受仙女蓓丽吕之托,为她病重的女儿去寻找青鸟——幸福的象征,表达了“只有甘愿把幸福给别人,自己才会获得幸福”的思想。《青鸟》歌颂了人的善良和力量,相信人能够战胜自然界尚未被认识的力量和规律,能够战胜贫困、饥饿和战争。从《青鸟》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理想的憧憬,这也是梅特林克戏剧创作中少有的一部富于乐观精神的作品。
无心插柳的诺贝尔奖
1908年《青鸟》发表后,引起剧坛的极大反响,该剧首先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搬上舞台,而后相继在英、法、德、美等国上演。此后,众多剧团排演该剧,演出盛况空前,《青鸟》使得梅特林克真正具有了世界影响。这也引起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的真正注意。其实早在1903年,梅特林克的名字就出现在斯德哥尔摩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的办公桌上,那次,他的推荐人是大名鼎鼎的法国作家法朗士。那一年,法朗士推荐的名单共有三位:第一位是托尔斯泰,第二位是布兰德,第三位便是梅特林克。而直到1908年《青鸟》被发表后,才开始形成一股声势浩大的推荐梅特林克的热潮;梅特林克在《青鸟》发表后的第三年,终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是由一位瑞典官员——瑞典驻罗马的公使毕尔特推荐的。
这一年,英、法、意等国都推出一些强有力的人物参选,法国民众团体推荐的是“昆虫世界的荷马”——法布尔,理由是他的著作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并在报纸上介绍这位经济拮据的昆虫专家的感人事迹。而法兰西学院则推荐了作家罗狄,并开列其著作书目,评论文字等,足有60页之巨。英国则推出哈代、萧伯纳、詹姆士等人。意大利也推出小说家弗加沙洛,然而他在推荐书刚刚送出没多久便去世了。
与英、法等国推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梅特林克的推荐书简单得仅仅只有极短的五行字,这“有心栽花”与“无心插柳”的对比,使得梅特林克的最后获奖更富戏剧性。1911年梅特林克获得令众人瞩目的诺贝尔文学奖,授奖理由是“赞赏他多方面的文学活动,尤其是他的著作具有丰富的想象和诗意的幻想等特色。这些作品有时以童话的形式显示出一种深邃的灵感,有时以一种神妙的手法打动读者的感情,激发读者的想象。”然而,由于健康状况不佳,梅特林克未能亲往瑞典领奖。
默默而终
“一战”爆发后,梅特林克站在民族主义立场上发表演说和文章,反对侵略,并在战争期间创作了反对德国占领的剧本《斯蒂蒙德市长》,以此揭露德国军国主义。但他的创作在战前就已开始从高峰向下跌落。社会民主主义在比利时的危机,大战期间比利时遭受的蹂躏使他又避开了现实的课题,在一定程度上又退回到神秘主义中去了。
1921年,他被选入比利时王家学院,1932年被比利时国王封为伯爵。两次大战期间,他在法国南方置了产业,长期居住在那里从事写作和园艺活动,写过许多饶有趣味的研究花草和昆虫的著作。“二战”期间法国投降,梅特林克流亡到美国。他隐居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直到战后的1947年才回到法国定居。1948年他发表了回忆录《蓝色的气泡幸福的回忆》。一年后,1949年5月5日夜间在法国尼斯病逝,享年87岁。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梅特林克去世,有整整30年,其间经历“二战”,他一共只写过15个剧本,发表的寥寥无几,而且几乎没有产生过什么影响。此外,他还出过16册各种文集,作品虽不算少,效果却微乎其微。这也说明梅特林克没有超出自己20世纪初的思想境界,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尽管如此,梅特林克在欧洲现代剧坛上仍然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英国当代文艺理论家马克法伦对他做了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他说尽管梅特林克没有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以及斯特林堡、契诃夫那样崇高的威望,但是“他对当代人的吸引力却是无人可以比拟的”。
六幕梦幻剧《青鸟》的主题恰恰是他一生的写照。正如《梅特林克戏剧选》译者张裕禾先生在译者前言中所写,“作为一位诗人、剧作家、散文家、昆虫学家,梅特林克在漫长的一生中,像希腊神话的西绪福斯向山坡上推巨石一样,怀着绝望的心情,怀着顽强的生的欲望,在黑暗中追求幸福与光明。他在上世纪末所表现出来的对人类命运的忧虑,对世界与人生的荒谬感,在二次大战后法国兴起的荒诞派戏剧中,仍然可以找到回响。”
1862年8月29日出生于比利时根特市。
1874年进耶稣会办的圣-巴勃中学学习。
1881年开始学习法律,并在《年轻的比利时》上发表诗作。
1885年获法学博士文凭;在埃德蒙·比卡尔律师所实习。
1886年去巴黎学习法律,并加入律师协会。
1889年诗集《暖房》出版。剧本《玛莱纳公主》问世,法国作家奥克塔夫·米尔波在《费加罗报》上撰文赞扬。
1890年发表剧本《闯入者》和《盲人》。
1891年翻译出版了用弗来芒语写作的神学家罗斯博洛克(1293~1381)的作品《精神婚姻的荣誉》。剧本《七公主》问世。
1892年发表剧本《佩列阿斯和梅丽桑德》。
1894年剧本《阿拉丁和帕洛密德》、短剧《室内》、剧本《丹达吉勒之死》先后问世。
1895年与法国女演员乔若特·勒勃朗结合。翻译并出版德国诗人诺瓦利斯的论文《萨依斯的信徒》和其他片断。
1896年发表抒情诗《十二首歌》(于1900年改为《十五首歌》)剧本《阿格拉凡和赛莉塞特》、散文集《卑微者的财富》问世。迁居法国,先后在巴黎、诺曼底、尼斯等地区居住,直到1939年。
1898年发表散文集《智慧与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