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tsEveryAchieverKnows
佚名
Anonymous
1982年10月,在纽约城举行的马拉松赛中,一位25岁的女子跑完了全程。你可能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你知道琳达·唐的情况,就不会这么认为了。琳达·唐患有脑瘫,她是第一位依靠拐杖完成26。2英里赛跑的女人。唐摔倒了很多次,但她毅然坚持跑下去,终于在比赛开始11个小时后到达终点。她身体的残疾影响了速度,但丝毫没有削弱她的决心。
亨利·沃德兹华斯·朗费罗曾说:“开始是伟大的艺术,而更为伟大的是结束。”如果人人都有一个能帮助自己达到目标的神,那该多好啊!遗憾的是,没有这样的神。我们所拥有的内在动力,就叫做自律,而这种自律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代价。潘得瑞·伍斯基的一场演出结束后,一位狂热崇拜者对他说:“我要想弹这么好,需要弹一辈子。”这位才华横溢的钢琴家回答道:“我正是这么做的。”
成就往往带有欺骗性,因为它背后的痛苦和坚忍,我们往往看不到。所以,我们常常把成就归结于头脑聪明、身体好或运气佳。别再自寻烦恼了,这三个方面我们都无法达到,我们自身某些努力的背后就有着成功的潜质,连续不断的练习并不能使我们成为钢琴家。只有坚定的意志,全身心地付出,才能达到目的。
如何做到坚韧不拔呢?没有简单速成的办法。我总结出了一种让我多次从困境中解脱出来的思维模式,以下是其基本要点:
“不”的力量
它和意志力同等重要。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说过:“人必须有所取舍,这样他们才能集中精力做好该做的事。”
自律意味着选择
确定一个目标,就等于放弃了追求其他目标。任何成功都要付出代价。成功就是我们锁定的目标,而其中伴随的代价并非我们所追求的。著名的乌克兰美籍男中音歌唱家埃戈·格里,讲述了他早期学歌的经历。他喜欢吸烟,一天,教授对他说:“埃戈,你是想成为一名伟大的歌唱家还是一个烟鬼,你得择其一,不能两个都选。”从那以后,他不再吸烟了。
迟到的喜悦
畅销书《捷径》的作者斯考特·派克是这样形容他的自律方法的:“这是一个合理安排苦乐时序的过程。这一过程使我们由苦及甜,从而让幸福升级。”
这也许囊括了平日生活中的大小决定,譬如放弃喜爱的晚间电视节目,早早上床休息,以便有清醒的头脑和饱满的精神参加第二天的会议。即使这样的小决定,或许也要坚持不懈。一个带着三个孩子的年轻寡妇决定让自己接受大学教育。她知道自己经济困窘,又没有多余时间,但她认为,这些牺牲与学历所带来的机会相比微不足道。如今,她已是拥有高薪的财务顾问了。
做到如此全身心投入的秘诀,是从繁重乏味中看到希望。“事实上,很多有价值的努力毫无乐趣可言”,辛迪加广播电台和电视评论员默特·克莱姆说,“的确,只工作、不休息会让人变成傻子。但想让每项工作都充满乐趣,只会遭遇更为惊骇的磨难,因为生活——即使是最具价值的一面——也有枯燥乏味的时候。我热爱自己的记者工作,虽然这工作并不总是充满乐趣,但我知足了。”
保持平衡
不要把自律和千篇一律混为一谈。完美并非我们追求的目标;掌控自己,从而保持平和的心态才是目的。
每个人都需要休息,工作之余,外出散散步或吃点儿东西。无论是哪种,只要能使我们精力充沛,恢复活力就行,但休息时间不要过长。这种劳逸结合的方式能让人精神焕发,也能更好地激励人们做好自己的工作。
要真正做到自律,就需要在自我调控上下功夫,而不是一味地拼命盲行。要知道,自律本身也需要管理。
自我发展
自律的人更快乐,因为他们内心的潜在需求得到了满足。在我的一个研讨会上,一位女士告诉我,她6岁的女儿参加了一支游泳队,每天早上练习1小时,游2000~3000米。她还说起了她女儿和家里一个朋友的对话。
“你喜欢游泳吗?”那个朋友问。
“当然,我很喜欢。”
“游泳好玩吗?”
“不好玩!”
一个6岁大的孩子已经领悟到了大人们未曾体会到的东西,即自律和自我发展的乐趣。遗憾的是,自律一词往往令人生畏,听起来给人一种受限制和惩罚的感觉——就像一个不称职的长官偷偷溜到我们身旁,审查遵纪守法的状况。真正的自律不是困扰在心头的势在必行之事,它就在你身旁,时刻催你奋进。你一旦明白,自律不是自虐,而是关爱自己,那么,你便会着力培养它,而不会退避三舍。
查尔斯·波斯威尔曾是阿拉巴马大学的一位足球明星,他想成为一名职业棒球运动员,但在“二战”期间双目失明了,但这并未阻止他“17次成为全国盲人高尔夫球赛的冠军”。他曾说:“我从不计较失去的东西,我只在乎现在拥有的。”这就是自我发展,即自律。
改变习惯策略
很多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总想用自己都厌烦的行为来替代坏习惯。
不止一个人这样跟我讲,他们想吃健康食品,但又不愿放弃可口的垃圾食品。他们应该考虑自己能吃什么,而不是不能吃什么。果汁加矿泉水是高热量软饮料的极好替代品,全麦和炸水果等点心丝毫不比糖果逊色。
改掉老习惯并非易事。研讨会上,一个很胖的女人走过来对我说:“我缺乏自律,控制不了饮食,房间总是乱七八糟,感觉自己就像邋遢的懒汉。”我告诉她,她并非毫无自律性。“你参加了这次会议,每个阶段都及时到场,况且你还衣着整洁呢。”她笑了,我接着补充道,“你减肥不成功或没把房间整理好,或许有其他原因吧。”
之后,我发现她果真有难言之隐。她一年前就成了寡妇。丈夫是一个酒鬼,结婚24年里,他经常辱骂她。她从未想过,一个糟糕的自我形象让她不能积极有效地改变现状。意识到这一点,她就开始寻求专业意见,采取措施给生活注入一些自律成分。同时,她的一些朋友也提出去她家帮忙清理屋子,这让她更坚定了改掉坏习惯的决心。
集中注意力解决关键问题
记得上学时,妈妈每天都喊:“起床了!”我在被子里痛苦地挣扎到最后一刻,把妈妈也惹恼了。后来,我离家上大学,就得自己起床了。最后,我厌倦了和起床作斗争,决定闹钟一响就爬起来——仅仅是我想这么做,并没考虑自己的感受。这种方法很奏效,从那以后,我正常起床了。
《感觉良好,新心理疗法》的作者大卫·伯恩斯在这本书中写道:“先有行动,后有动机。你得先给水泵注水,让它启动起来。如果想等到有心情时再做,那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不想做某事时,你可能会先把它放一放,但我们往往会在投身于做这件事后才会劲头十足。
自律是习惯的形成过程。它的益处很多,自律行为由少及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习惯。一旦彻底克服了旧习性,你就会感觉更好。自律时——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我们都处于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