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明朝那些事儿全文阅读全文 > 第2部分(第1页)

第2部分(第1页)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章 游戏的开始

万历十年(1582年),上车补票的程序完成,王宫女的地位终于得到 了确认,她挺着大肚子,接受了恭妃的封号。 两个月后,她不负众望,生下了一个儿子,是为万历长子,取名朱常洛。 消息传来,举国欢腾,老太太高兴,大臣们也高兴,唯一不高兴的, 就是万历。 因为他对这位恭妃,并没有太多感情,对这个意外出生的儿子,自然 也谈不上喜欢。更何况,此时他已经有了德妃。 德妃,就是后世俗称的郑贵妃,北京大兴人,万历初年(1573年)进 宫,颇得皇帝喜爱。 在后来的许多记载中,这位郑贵妃被描述成一个相貌妖艳,阴狠毒辣 的女人,但在我看来,相貌妖艳还有可能,阴狠毒辣实在谈不上。在此后 几十年的后宫斗争中,此人手段之拙劣,脑筋之愚蠢,反应之迟钝,实在 令人发指。 综合史料分析,其智商水平,也就能到菜市场骂个街而已。 可是万历偏偏就喜欢这个女人,经常前去留宿,而郑妃的肚子也相当 争气,万历十一年(1583年)生了个女儿,虽然不能接班,但万历很高兴, 竟然破格提拔,把她升为了贵妃。 这是一个不祥的先兆,因为在后宫中,贵妃的地位要高于其他妃嫔, 包括生了儿子的恭妃。 而这位郑贵妃的个人素养也实在很成问题,当上了后妃领导后,除了 皇后,谁都瞧不上,特别是恭妃,经常被她称作老太婆。横行宫中,专横 跋扈,十分好斗。

难能可贵的是,贵妃同志不但特别能战斗,还特别能生。万历十四年 (1586年),她终于生下了儿子,取名朱常洵。 这位朱常洵,就是后来的福王。按郑贵妃的想法,有万历当靠山,这 孩子生出来,就是当皇帝的,但她做梦也想不到,几十年后,自己这个宝 贝儿子会死在屠刀之下,挥刀的人,名叫李自成。 但在当时,这个孩子的出生,确实让万历欣喜异常。他本来就不喜欢 长子朱常洛,打算换人,现在替补来了,怎能不高兴? 然而他很快就将发现,皇帝说话,不一定算数。 万历十八年(1590年)正月初一。 解决雒于仁事件后,申时行再次揭开了盖子: “臣等更有一事奏请。” “皇长子今年已经九岁,朝廷内外都认为应册立为太子,希望陛下早日 决定。” 在万历看来,这件事比雒于仁的酒色财气疏更头疼,于是他接过了申 时行刚刚用过的铁锹,接着和稀泥: “这个我自然知道,我没有嫡子(即皇后的儿子),长幼有序,其实郑 贵妃也多次让我册立长子,但现在长子年纪还小,身体也弱,等他身体强 壮些后,我才放心啊。” 这段话说得很有水平,按照语文学来分析,大致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先说自己没有嫡子,是说我只能立长子,然后又讲长幼有序, 是说我不会插队,但说来说去,就是不说要立谁。接着又把郑贵妃扯出来, 搞此地无银三百两。 最后语气一转,得出结论:虽然我只能立长子、不会插队,老婆也没 有干涉此事,但考虑到儿子太小,身体太差,暂时还是别立了吧。 这招糊弄别人可能还行,对付申时行就有点滑稽了,和了几十年稀泥, 哪排得上你小子? 于是申先生将计就计,说了这样一句话: “皇长子已经九岁,应该出阁读书了,请陛下早日决定此事。” 这似乎是一件完全不相干的事情,但事实绝非如此,因为在明代,皇 子出阁读书,就等于承认其为太子,申时行的用意非常明显:既然你不愿 意封他为太子,那让他出去读书总可以吧,形式不重要,内容才是关键。 万历倒也不笨,他也不说不读书,只是强调人如果天资聪明,不读书 也行。申时行马上反驳,说即使人再聪明,如果没有人教导,也是不能成 才的。 就这样,两位仁兄从继承人问题到教育问题,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闹到最后,万历烦了: “我都知道了,先生你回去吧!”

话说到这个份上,也只好回去了,申时行离开了宫殿,向自己家走去。 然而当他刚刚踏出宫门的时候,却听到了身后急促的脚步声。 申时行转身,看见了一个太监,他带来了皇帝的谕令: “先不要走,我已经叫皇长子来了,先生你见一见吧。” 十几年后,当申时行在家撰写回忆录的时候,曾无数次提及这个不可 思议的场景以及此后那奇特的一幕,终其一生,他也未能猜透万历的企图。 申时行不敢怠慢,即刻回到了宫中,在那里,他看见了万历和他的两 个儿子,皇长子朱常洛,以及皇三子朱常洵。 但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却并非这两个皇子,而是此时万历的表情。 没有愤怒,没有狡黠,只有安详与平和。 他指着皇长子,对申时行说: “皇长子已经长大了,只是身体还有些弱。”

然后他又指着皇三子,说道: “皇三子已经五岁了。” 接下来的,是一片沉默。 万历平静地看着申时行,一言不发,此时的他,不是一个酒色财气的 昏庸之辈,不是一个暴跳如雷的使气之徒。 他是一个父亲,一个看着子女不断成长,无比欣慰的父亲。 申时行知道机会来了,于是他打破了沉默: “皇长子年纪已经大了,应该出阁读书。” 万历的心意似乎仍未改变: “我已经指派内侍教他读书。” 事到如今,只好豁出去了: “皇上您在东宫的时候,才六岁,就已经读书了。皇长子此刻读书,已 经晚了!” 万历的回答并不愤怒却让人哭笑不得: “我五岁就已能读书!” 申时行知道,在他的一生中,可能再也找不到一个更好的机会,去劝 服万历,于是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 他上前几步,未经许可,便径自走到了皇长子的面前,端详片刻,对 万历由衷地说道: “皇长子仪表非凡,必成大器,这是皇上的福分啊,希望陛下能够早定 大计,朝廷幸甚!国家幸甚!” 万历十八年(1590年)正月初一日,在愤怒、沟通、争执后,万历终 于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万历微笑地点点头,对申时行说道: “这个我自然知道,其实郑贵妃也劝过我早立长子,以免外人猜疑,我 没有嫡子,册立长子是迟早的事情啊。” 这句和缓的话,让申时行感到了温暖,儿子出来了,好话也说了,虽 然也讲几句什么郑贵妃支持,没有嫡子之类的屁话,但终究是表了态。 形势大好,然而接下来,申时行却一言不发,行礼之后便退出了大殿。 这正是他绝顶聪明之处,点到即止,见好就收,今天先定调,后面再 来。 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次和谐的对话,不但史无前例,而且后无 来者。“争国本”事件的严重性,将远远超出他的预料,因为决定此事最终 走向的,既不是万历,也不会是他。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四章 混战

申时行在的时候,大家都说朝廷很乱,但等申时行走了,大家才知道, 什么叫乱。 首辅走了,王锡爵不在,按顺序,应该是许国当首辅,可这位兄弟相 当机灵,一看形势不对,写了封辞职信就跑了。 只剩王家屏了。 万历不喜欢王家屏,王家屏也知道皇帝不喜欢他,所以几乎在申时行 走人的同时,提出辞职。 然而万历没有批,还把王家屏提为首辅,原因很简单,这么个烂摊子, 现在内阁就这么个人,好歹就是他了。 内阁总算有个人了,但一个还不够,得再找几个,搭个班子,才好唱 戏。说起来还是申时行够意思,早就料到有这一天,所以在临走时,他向 万历推荐了两个人:一个是时任吏部左侍郎赵志皋,另一个是原任礼部右 侍郎张位。 这个人事安排十分有趣,因为这两个人兴趣不同,性格不同,出身不 同。总而言之,就没一点共同语言。但事后证明,就是这么个安排,居然 撑了七八年。申先生的领导水平可见一斑。 班子定下来了,万历的安宁日子也到了头,因为归根结底,大臣们闹 腾,还是因为册立太子的事情,申先生不过是帮皇帝挡了子弹,现在申先 生走了,皇帝陛下只能赤膊上阵。 万历二十年(1592年)正月,真正的总攻开始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五章 东林崛起(1)

首辅走了,日子却还得过,原本排第二的赵志皋应该接班,但这人实 在太软,谁都敢欺负他,上到皇帝,下到大臣,都觉得他压不住阵,于是 皇帝下令,由大臣推荐首辅。 于是幕后人物顾宪成出马了。 顾宪成,字叔时,江苏无锡人。万历四年(1576年)参加乡试,考中 第一名解元。三年后去考了进士,成绩平平,分配到户部当了个主事。当 官后,最不喜欢的人是张居正,平日怎么别扭怎么来。 比如张大人病重,大家都去上疏祷告,他不去。别人看他不上路,帮 他署了名,他知道后不肯甘休,非把自己的名字划掉,那是相当执著。不 过这也没什么,当时和张大人对着干的人多了去了,不缺他一个。 等到张居正死了,他就去了吏部,但也没升官,还接着当六品主事(正 处级),这中间还请了三年假。 总之,这是个并不起眼的人。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京察时,孙是吏部尚书(正二品),赵南星是考功司郎中(相当于司长,正五品),而顾宪成只是个考功司员外郎 (副手,从五品)。

万历八年(1580年)进入朝廷,就当六品主事,混了十三年,才升了 一级,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但就是这么个说不过去的人,却是这场风暴的幕后操纵者(实左右 之),不服都不行。 更为神奇的是,事情闹大了,孙撤职了,赵南星回家了,连王首辅都辞职了,他却是岿然不动。非但不动,还升了一级,当上了吏部文选司 郎中。 之前说过,文选司负责官员人事选拔,是吏部第一肥差。根据史料的 记载,顾宪成大致属于性格顽固,遇事不转弯的人,如此个性,竟然能捞 到这位置,实在有点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的事情还在后面,当初孙刚被免职的时候,吏部没有部长,王锡爵打算趁机换人,推荐自己的亲信罗万化接班。顾宪成反对,推荐了 右都御史陈有年。 最终任命结果:吏部尚书陈有年。 你要知道,王锡爵大人此时的职务,是内阁首辅、建极殿大学士,领 吏部尚书衔兼太子太保,从一品。而顾宪成,是个刚提拔一年的五品郎中。 王锡爵的后面,有万历撑腰。顾宪成的后面,什么都看不见。 第一把手加第二把手,对付一个小小的司官,然而事实告诉我们,顾 宪成赢了。 因为在顾宪成的背后,是一片深不可测的黑夜。

我认为,在那片黑暗中,隐藏着一股强大的力量。 很快,事实就将再次验证这一点。 当万历下令大臣推举入阁人选的时候,顾宪成先生又一次冒了出来, 上疏推举人选,虽说这事的确归他管,但奇怪的是,如此重大的政治决策, 吏部的几位侍郎竟然毫无反应,尚书陈有年也对他言听计从,史料上翻来 覆去,只有他的光辉事迹,似乎吏部就他干活。至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内阁的几位###全部死光,一个看似微 不足道的人,就此踏上这个舞台。 七年前,王锡爵辞职,朝廷推举阁臣,顾宪成推举了王家屏,但有一 点必须说明:当时,顾先生推荐的,并非王家屏一人,而是七个。 这七个人中,王家屏排第一,可是万历不买账,把顾宪成赶回了家。 然而事实上,对顾先生的眼光,皇帝大人还是有所认可的,至少认可排第 四的那个。 南京礼部尚书沈一贯。沈一贯,字肩吾,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算起来,他应该是赵志 皋的同班同学,不过他的成绩比赵大人要好得多,当了庶吉士,后来又去 翰林院,给皇帝讲过课。和之前几位类似,他跟张居正大人的关系也相当 不好,不过他得罪张先生的原因,是比较搞笑的。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沈一贯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进 入了帝国的决策层。 很快,他就展示了他的异常之处,具体表现为,大家都欺负赵志皋, 他不欺负。凭借多年的混事技术,沈先生游刃有余,左推右挡,皇帝信任,大臣 也给面子,地位相当稳固,然而在历史上,沈一贯的名声一贯不佳,究其 原因,就是他太过滑头。 因为从某种角度来讲,朝廷首辅就是背黑锅的,国家那么多事,总得 找一个负责的,但沈先生全然没有这个概念,能躲就躲能逃就逃,实在不 太地道。 而当时朝廷的局势,却已走到了一个致命的关口。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皇长子十九岁,虽然出阁读书,却依然不 是太子,而且万历办事不厚道,对教自己儿子的讲官十分刻薄,一般人家 请个老师,都要小心伺候,从不拖欠教师工资,万历却连饭都不管,讲官 去教他儿子,还得自己带饭,实在太不像话。 相对而言,皇三子就真舒服得多了,要什么有什么,备受万历宠爱, 娇生惯养,啥苦都没吃过,且大有夺取太子之位的势头。 这些情况大家都看在眼里,外加郑贵妃又是个百年难得一见的蠢人, 丝毫不知收敛,极为嚣张,可谓是人见人恨。。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五章 东林崛起(2)

久而久之,一个父亲偏爱儿 子的问题,就变成了恶毒地主婆欺负老实佃户的故事。 问题越来越严重,舆论越来越激烈。万历是躲一天算一天的主,偏偏 又来了这么个首辅,要知道,大臣们不闹事,不代表不敢闹事,一旦他们 的怒火到达顶点,国家将陷入前所未有的骚乱。 然而###没有爆发,因为这个曾经搞倒申时行、王锡爵、王家屏等无 数政治高手,看似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竟然被解决了。 而解决它的,就是为人极不地道、一贯滑头的沈一贯。 说起来,这是个非常玄乎的事。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八月,沈一贯向皇帝上疏,要求册立太子, 其大致内容是,皇长子年纪大了,应该册立太子,正式成婚,到时有了孙 子,您也能享子孙满堂的福啊。 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封内容平平的奏疏,立意不新颖,文采很一般, 按照以往的惯例,最终的结局应该是被压在文件堆下几年,再拉出去当柴 禾烧。 可惊喜总是存在的,就在第二天,沈一贯收到了皇帝的回复: “即日册立皇长子为太子!” 我不知道沈一贯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我想了。 万历并不愚蠢,事实上,从之前的种种表现看,他是一个十分成熟的 政治家,没有精神病史,心血来潮或是突发神经,基本都可以排除,而且 他的意图十分明显——立皇三子。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放弃了这个经历十余年的痛骂、折腾,却 坚持不懈的企图? 翻来覆去地审阅沈一贯的那封上疏,并综合此事发生前的种种迹象, 我得出的结论是:这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万历从来就不想立皇长子,这是毫无疑问的,但疑问在于,他知道希 望很渺茫,也知道手底下这帮大臣都是死脑筋,为何还要顶着漫天的口水 和谩骂,用拖延战术硬扛十几年? 如果没有充分的把握,皇帝大人是不会吃这个苦的。

十几年来,他一直在等待两件事情的发生。然而这两件事他都没等到。 我曾经分析过,要让皇三子超越皇长子继位,修改出生证明之类的把 戏自然是没用的,必须有一个理由,一个能够说服所有人的理由,而这个 答案只能是:立嫡不立长。 只有立嫡子,才能压过长子,并堵住所有人的嘴。 但皇三子就是皇三子,怎样可能变成嫡子呢? 事实上,是可能的,只要满足一个条件——郑贵妃当皇后。

只要郑贵妃当上皇后,皇后的儿子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