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
第34章童话小屋
第三十四章
付明熙调取j区监控,调整时段,移苗机记录时间前。
4k高清摄像,放大图像,能够清晰看见在移苗前植株就已经出现了损坏。
“你们这儿可真厉害。”陈师傅拍下坏株,继续前行,“那么多的苗,我原本以为起码要请几十个人一起搬上一天,然后又要一个一个确认,肯定要折腾很久。”
“以往鉴定坏株的时候总是免不了扯皮。”陈师傅道,“有时候工人不愿意说自己弄坏的,就要推给我们,让我们来买单。弄坏的多了,超过了运输坏苗率,多出的钱就要让我自己赔偿。还好你们这都有记录,是运输还是搬运出了问题都一清二楚。”
“这也是应该的。”付明熙笑着望了眼摄像头,“毕竟投入了这么多,如果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那不就白费了力气。”
清理完坏株数目,一共有三百六十二棵坏株,其中三百四十棵是运输坏株,剩下的二十二棵,是移苗中的误差造成的。
上万株坏株,只有三百四十棵为运输坏株,运输坏株率较低,又考虑到小农场仅用一上午便完成了以往需要一天与后续不断扯皮的工作,陈师傅干脆将为数不多的二十二棵移苗坏株一起算进运输坏株,帮忙申报赔偿。
司机和装载人员又走了,距他们到来不到三个小时,现在偌大的农场又只有三个人,付明熙,霍贾,吴洪岚。
周源源打来了电话。
“不是说今天上午移苗吗?设备运行得怎么样?”
两百亩不是小数目,对于自己推荐与设计的设备运行方式,她难得有些忐忑。
“挺好。”付明熙答道:“一万多株苗,只有二十二棵损坏。”
听到肯定,周源源这才松了一口气,言语中带上欣喜:“那就好,要是设备运行方式有什么问题及时通知我,我尽量马上赶到。”
挂了电话已是中午,三人简单吃过炒面,便开始调整摄像机位。
大棚边的摄像机位暂时不用调整,只需要调整摄像机高度和角度,而放在自动灌溉器和植株内的则需要再次调整机位,从而能够有广角纵览和长焦特写。
同时,大棚内每隔一段距离都有高清摄像头,确保即使云平台故障,植株依旧有视频记录,短时间内能提供质量保证。
“机位都调好了,等下可以同时进行无人机航拍。”吴洪岚道,“室内顶高十米吗?”
“准确来说是十二米。”付明熙回答,“水培架最高处两米。”
吴洪岚点头,设置无人机最高和最低限制,边调试参数边道:“既然没有脚本和导演,只需要拍摄好看的画面,那我就自由发挥了,后面的由剪辑来。”
“你随意。”付明熙和霍贾凑在边上围观,“只要画面好看,有高端专业的感觉就行。”
嗡的一声,旋翼启动,在视网膜留下残影,带动银白无人机向上,而吴洪岚手上屏幕显现无人机镜头拍摄画面。
银白的骨架根根直立,撑起巨人似的广阔大棚,一架架排列整齐的白色立体绿植架,干净整洁,而透明材质覆盖挑出高阔空间的机械之上,透出棚外天空湛蓝,日光灿烂。
植株在呼吸,在洁净的水培架上,营养液流动中带着生机,一呼一吸,伴随着立体绿植水培架边的数值跳动,不断成长。
镜头不断向前,掠过广阔规整的绿意与机械,飞跃跳动的数字和流动着的水培营养液,穿出开着的大门,不断升空,尽览两百亩机械与自然的结合。
方正的建筑与寻常印象里的大棚并不相符,材质具有类亚克力板和玻璃的透明视觉效果,板块接线处的白线淡的几乎不可见,纵览下就像是一间庞大的玻璃童话屋,透出交错的机械骨架和内里的绿植血肉,奇幻瑰丽。
无人机继续抬高,升至百米。
童话玻璃小屋不断缩小,在广阔的田野上独立,黄的麦田,绿的野草,风在吹拂,于是麦秆野草哗啦摆动——只有那一间小屋,绿意静止着,像是现实世界中抹平的一块油画颜料。
——屏幕归于黑暗,白字浮现。
——云上小农场。
“好……好看。”看完剪辑视频的付明熙终于能够从震撼中回过神,思来想去也用不出更准确的词来形容,“好像奇幻的童话世界。”
“最后一幕很像梵高的画。”霍贾望着付明熙,嘴边噙笑,“那些麦田在旋转呼吸——你选的大棚材料真的很符合拍摄视频的需求。”
当初最后筛选出三种材料——第一种不透光,全靠内部灯管提供合适光线,优点是灯管调控精确;第二种全透光,价格便宜;而第三种则是他们选的这一种,可选择性透光,虽然是最贵的一种,但具有第二种的美观性和第一种的可控性,同时自然光线在某种程度上贴合高端种植的想法。
“这也是有你支持。”付明熙看着霍贾的黑眼睛,微微笑着,眼神柔软,“我觉得这个视频剪辑得没有问题。”
“嗯。”霍贾点头,“那就让他直接上传,然后看数据选定直播时间吧。”
距种苗抵达已经过了五天,那天吴洪岚下午拍摄后便回去了,晚上就把素材传给了剪辑,剪辑姓林,还是给他们剪vlog的那个。
他们的项目是最优先级,因此这五天,林剪辑只负责他们一个项目,花了三天出初稿,两天反复修改,最终在今天定了最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