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滇味饭庄电话 > 第17部分(第1页)

第17部分(第1页)

茨旧竦取?br>

二、白族本主崇拜

本主崇拜是白族最普遍和独有的一种宗教信仰,本主又叫本主神,白语称“武增”,又称“老谷”(男性始祖)、“老太”(女性始祖),各地还称“武增尼”、“增尼”、“东波”等。它的汉语意思就是“我们的主人”、“本境土主”、“本境恩主”、“本方之主”等,“本主”是简称。这些称呼有祖先和主人的含义,却不是单纯的祖先崇拜,确切地说本主是一个白族村落或几个村落的保护神,主宰着居民的命运。

本主崇拜源于原始社会社神崇拜和农耕祭祀,形成于南诏时期,在南诏、大理国时期成为白族的一种重要宗教信仰。据唐朝樊绰著的《蛮书》记载: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南诏王异牟寻与唐朝使臣在苍山会盟,举行了重大的祭典。异牟寻为了表达自己的真心,还立下了谨请西洱河、点苍山神祠监盟的誓言。这两座神祠就是本主庙,可见当时的本主崇拜已经形成。以后又历经数百年,本主数不断增多,其包含的文化内容也更加丰富。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七章 白族文化(2)

白族人认为本主就是村社的保护神,掌管着本地区和本村寨居民的生死祸福,能保佑人们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所以在白族村寨里,几乎一村一庙,供奉本主。本主庙中的祀神有主神和配神之分,“本主”是指本主庙中的主神,配神是本主庙中主神以外的其他各种祀神。因为本主崇拜是多神崇拜,所以各个村寨本主庙内都塑有他们的本主神,有时候也出现几个村寨共同信奉一个本主的情况。不同本主任务不同,有管阴间和人间大小事务的,有管人间疾病和牲畜的,有管阴间兵马的。这些本主神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自然本主,如石头、树疙瘩、水牛、猴子、白骆驼等;神灵本主,如龙王、山神、谷神、猎神、太阳神等。其中最多的是人物本主,又分为英雄本主,如杜朝选、段赤诚、白洁夫人等;帝王、祖先本主,如南诏、大理国王及细奴逻、阁罗凤等高级将领;外族人本主,如郑回、杜光庭、诸葛亮、关羽、李宓、傅友德、李定国等;佛教与道教神祇本主,如观音、老子、李靖等。

从本主的分类也可以看出,本主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自然崇拜、龙神崇拜、人神偶像崇拜。白族的古老先民认为万物有灵,因而把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流、水木石土等看作是有灵气的东西进行崇拜。古代先民把它称为“天鬼”,而这些就是白族最初的本主崇拜。白族早期宗教形态是对动物和植物的崇拜,因此才会有肖石头、树疙瘩、水牛、猴子、白骆驼等本主的出现。白族很崇拜龙,常称龙为龙王,认为湖塘、泉眼是龙王的住所。实际上龙王也就是水神的代名词,而对龙的崇尚与白族的农耕生活是有直接联系的。白族人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生活幸福,把龙和山神等列入了本主崇拜。

本主的人神崇拜大约产生在南诏时期,这是社会和文明发展进步的产物。在历史和传说中,为民解忧、有功于民的人被白族人列为本主;白族在长期的发展中,与周边民族发生交往,也把其他民族的英雄奉为本主,如汉族的郑回、杜光庭、诸葛亮、李宓、傅友德、李定国,蒙古族的忽必烈,傣族的李传珠等。随着佛教和道教的传入,白族人也开始奉佛道二教的神为本主。

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本主崇拜已经具备了宗教的特征,并具有一般宗教组织的形式。这主要表现在:白族几乎是全民族崇拜本主,每个本主都有固定的庙宇和神像,这些本主庙在村寨中自成院落,而且还有本主祭祀的礼仪和《本主经》,形成了一套清规戒律和道德规范。它们要求人要孝敬父母长辈、忠于国家、尊老爱幼、勤俭劳动、不做坏事等。本主庙有专人、专门组织进行管理,并进行公共祭祀活动。除了日常祭祀外,每年有两次固定仪式祭祀本主的庙会,一次是春节迎送本主,另一次是庆祝本主诞辰或忌日。朝奉和迎送本主时,白族的男女老幼都要身穿节日盛装、杀猪宰鸡、舞龙耍狮、烧香焚纸、燃放鞭炮献祭,祈求本主消灾解难,祛鬼驱邪。

三、“白风”与汉俗交融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峰奇岭秀的灵应山麓,有个坝子叫三营坝子。据地方志记载:公元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渡过金沙江,攻占大理国。他见这个坝子紧靠吐蕃(西藏),就留下300户士卒在这里守卫,三营坝子的名称因此而来。在三营坝子里,白族和汉族杂居在一起,相互通婚,因此婚礼婚俗既有白族风情又有汉族民风。

第七章 白族文化(3)

喜庆的白族婚礼

迎亲的“正席日”那天,在娶亲的唢呐声和新娘的哭声中,陪郎头在迎亲的路上就开始让新郎和新娘上演闹剧。陪郎头看到路面平坦的地方,就有意大声咳嗽一下,走在后面抬嫁妆的陪郎们很快就领会了他的意思。他们把嫁妆放在一起摆放在路中心,码成两个大堆,然后就不再走了。这时候,陪郎头就对新郎说,想让陪郎继续走,你就得和新娘一起绕着嫁妆跑“8”字。无可奈何之下,新郎新娘只好照办。跑“8”字时,有时是新郎在前新娘在后、脚跟着脚一起跑;有时是两人手拉着手跑。众目睽睽之下,新郎和新娘比较害羞,也很紧张,往往会步调慌乱,一旦配合不好,新娘就会把新郎脚上穿的新鞋踩掉,这时看热闹的人就在一边捧腹大笑。

在举行婚礼的“正喜日”傍晚,新郎家要在新房外面摆起两桌“团房席”。桌子四周坐的是新郎、新娘、陪郎和伴娘。在欢快的唢呐声中,新郎和新娘先喝交杯酒,再吃“合心肉”。然后,两个人按照惯例开始说四句。说四句的规则是:新郎说第一句和第三句,第二句和第四句由新娘说,这样就形成了夫唱妇随。“说四句”可以现编词,也可以照搬传统“老四句”,但是必须把陪郎、伴娘和围观者逗笑才算过关,他们才能进入新房。要是大家听了之后笑不起来,他们就得重新再来一次,直到大家认可后才准进入新房。有的人编不出来,就用传统的“老四句”:新郎说“八仙桌子四角方”,新娘说“一对红鱼游中央”,新郎接着说“好吃不过红鱼肉”,新娘说“好看不过新大娘!”因为新娘有意自诩自己很好看,人们自然会忍俊不禁,这样一对新人就过关了。

四、白族“客头”

白族人向来很好客,在生活中十分讲究有个好的“客头”,认为这预示着好兆头。哪家的婴儿出生后,从他们家大门口进来的第一个人便是婴儿的客头。客头对婴儿的脾气个性有着一定的影响,客头性格不沉稳,脾气急躁,婴儿长大后脾气也会急躁,不够稳重;客头性格开朗,为人直爽,婴儿也会和他一样。

大年初一的早晨,每家每户都会打开大门,等第一个进来的人做自己家的客头。一些精明能干的人为了避免不明事理的人第一个闯进自己家,抢去了客头的地位,就专门在大门外转悠,等待来往的人,有时候他们还会邀请熟悉的人进门。如果发现一个比较合意的人或者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主人就赶紧伸出手邀请,有的甚至推搡着邀请别人进家来做客头。客头进屋后,一边走一边还要高声祝福:“恭喜四季发财!恭喜来年五谷丰收!”这时候主人就高兴地回答:“多谢您,沾您的福和吉言!”然后给客头倒茶,殷勤款待一番。

白族人在出门赶集和做买卖时,也喜欢找客头。他们走出大门口后遇到的第一个人,就是自己家的客头。当了客头的人,如果看见主人准备去卖牛、卖猪、卖鸡,就会随机应变地想出一些祝贺的词语:“恭喜主人发财,恭喜生意好!”主人则高兴地对客头说:“借您的吉言,但愿能够这样!”而后主客双方互相寒暄几句,就各自做自己的事情去了。如果家里有孩子考上大学,上学出门的这一天,从大门口出去碰上的第一个人也叫客头。客头看到家长和孩子带着行李和箱子,就会连忙祝贺学生学业有成,前途无量!

第七章 白族文化(4)

五、白族入赘男子随妻姓

白族婚姻习俗中有入赘的风俗,不少白族人还有意把儿子“嫁”出去,或者为自己的女儿招赘一个姑爷,所以在白族的民间有“打发儿子招姑爷”的俗语。在白族人的社会风俗中,入赘男子的社会地位和不入赘男子是一样的,而且还会受到女方家庭成员、亲友和邻里乡亲的尊重,并享有继承女方家财产的权利。当然,他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还需要承担赡养女方父母、照管年幼弟妹的责任。

白族男女青年的恋爱是很自由的。如果两个人确定了恋爱关系,女方就可以要求男子到自己家上门,而且男子自己也愿意到女方家上门。他在征得自己父母的同意后,两个人就可以举行定婚仪式。在举行仪式时,女方的家人要把男子及他的长辈和亲友全部邀请到自己家里,还要准备宴席宴请他们。这时,女方的家长要当着亲友的面为自己未来的女婿改姓。从此,他就随妻子的姓,不再使用原来的姓氏,而且按女方在家中的长幼次序获得排位。自此,男子结婚后就是女方家庭中的一员,女方家的同辈人和他以兄弟相称,不再把他称作姐夫或妹夫。

六、白族贺新房习俗

在白族人的生活中,盖房盖屋是人生中的大事之一,而贺新房习俗与祝贺歌在盖新房中占有重要地位。贺新房一般要举行隆重而热闹的仪式,并按一定的仪式和进程吟唱祝贺歌。盖新房先要选择一个好日子,然后动土砌好石脚。石脚砌好之后,大多要隔几个月后再选择一个吉日开工造房。建造房子时,必须唱祝贺歌。祝贺歌一般由“上梁歌”和“封龙口”两部分组成,分别由木匠师傅在不同的时候吟唱。

房屋上梁时,木匠师傅就要唱“上梁歌”。在唢呐、锣鼓和一片祝贺声中,木匠师傅的领头身披红彩,抱着主人准备好的大红公鸡开始步出堂屋,唱道:“大红公鸡雄纠纠,它在家中报五更,遇着主人造金屋,它来报佳音。吉日良辰放声唱,四邻好友贺新房,良辰喜庆大家唱,日子天天新。”他边唱边走,爬过脚手架登上用柱子临时搭好的阳台,面朝四方各拜一拜,并高声唱道:“一点龙头出学子,二点龙尾上天庭,三点龙身立天地,四点年年好年景,五点代代出贵人。”唱完之后,两个泥工师傅从院里抬起一根染红的梁走过来,两人同时唱道:“中梁中梁好中梁,你在山中做树王,主人喜庆造金屋,让我选你做大梁。”

两位师傅唱完后,唢呐和锣鼓就吹奏起欢快的“龙上天”乐曲,两人再沿着脚手架上到阳台。这时乐曲四起,鞭炮声大响,两人各拿一把大木锤,在领头木匠师傅指点下一边敲木头一边唱:“右边敲三下,主人大发财;左边敲三下,满屋生金光。”随后,领头木工师傅接住主人递上的一大箩包子,站在梁上准备丢包子。白族的风俗是丢包子图喜气,增添上梁的热闹气氛。他在阳台上唱道:“上大梁,上大梁,包子丢给大家抢,你争我抢真热闹,众人日子好又长。”然后,他挑出一个大包子给所有在场的人看,接着高兴地唱道:“这个包子蒸得好,主人说是专给我,大家不要多心眼,让我把它收藏好。”他一边唱,还一边笑眯眯地把包子藏进自己的挎包。随后,他分别向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唱颂歌、丢包子,而底下的众人则急着抢包子,整个场面十分热闹。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七章 白族文化(5)

房屋建造完工后,还要封龙口、唱祝贺歌。封龙口也叫“合龙口”,就是在屋脊上由师傅盖上最后一片瓦。在这一天,主人为了感谢泥工师傅为建造自己的新房付出的劳动和心血,还要单独为他们摆席。泥工师傅也不忘木工师傅的劳动,他们会相约到这里进行祝贺。这一天的封龙口歌,则是由泥工师傅的领头吟唱。仪式开始后,领头接过主人递来的大红公鸡,大声唱道:“接到主人一只鸡,身穿五色凤凰衣,吉日良辰点吉礼,点幸福根基。大红公鸡生得好,恰似凤凰来祝贺,今日借你开金口,幸福自来朝。”上面的师傅在唱,底下的看客则发出“好”、“好”的祝贺声。领头走上屋顶后就顺着屋脊开始滴鸡血,然后又唱道:“良时良辰合龙口,谷米满仓金满斗,今日盖下大金屋,钱粮样样有。”接下来,他还要面朝东南西北中各个方位唱祝贺主人的歌,并进行一些风趣的即兴表演。封好龙口后,他就爬下脚手架来到主人面前,把公鸡交回给主人,接着唱道:“一座楼房已建完,鲁班弟子来归交,祝贺主人再创业,幸福财源大无边。”然后主人设宴款待泥水工师傅,酬谢他们的辛劳,整个盖新房仪式和吟唱祝贺歌就此结束。

七、白 族 丧 葬

在云南白族,当家中有老人快要咽气时,子女便要给老人口中含一粒“断气果”,在白语称“尼期”。“断气果”是用银子作外壳,内装有荔枝和桂圆肉,放它的目的是让死者到阴间后不缺衣少食。

老人死后,还要举行一个送魂归祖的仪式。然后,家里人才向亲邻报丧,孝子为长辈净尸,并把尸体停放在正房中,杀猪祭灵。碧江的白族在晚上还要围绕尸体跳舞、唱挽歌。明代以前,由于受到佛教习俗的影响,白族比较盛行火葬。经过长期的演变,现在白族人大多改为棺木土葬。男子死后一般进行装敛,妇女死了还必须等娘家人看后才能入棺。入棺仪式要请村里的老人主持,木匠师傅要点血开棺,主持人以言语安慰灵魂。接下来是设灵堂,夜晚以歌舞送灵。

出葬前一天的下午,人们用五色彩纸扎成八角或十二角的“彩球”、“摇钱树”,由家里的孝男孝女哭着把它们送到大门外,竖立悬挂起来,意思是丧葬正式开丧,亲友都可以前来悼祭。出殡之前,按白族葬俗还要举行一个“鉴点”仪式。在进行家祭鉴点时,先要在供桌上摆好果酒和佳肴,由两位司仪引导所有的孝男孝女在灵前下跪,鉴点主持人在长子的食指上扎一针,把血滴点于亡者的牌位,然后安放在神龛上。

出殡时,一位长辈在前面走,引导死者的灵魂回到祖先处。棺木下葬入土时,墓穴底部中央要安放一个海底罐,罐里要装一些水和活鱼,并用红布封口,这称为“活水养鱼”,表示死者是安葬在吉祥之地。出殡结束后,垒好土坟,在死者头部的方位竖一根长粟木棍,并挂一些土锅、麻布衣裳等祭物,而且要把死者生前所用之物一并烧掉殉葬,表示悼念。在下葬后,死者的“灵魂”还要重返家中,所以人死后第一、三、七、三十日各送魂一次,在第一百天时送最后一次。送魂时,要准备酒宴请村邻亲友守夜,为死者送魂。白族人认为只有这样做,死者的魂灵才能到达阴间。

八、白族板凳戏

每逢结婚、竖房子、火把节、本主会,白族人就会围拢在一个地方,不需要戏台和化妆,只要吹起唢呐,敲起锣鼓,就可以演出传统的“板凳戏”。板凳戏以清唱滇戏为主,有时也穿插演唱一些白族调子。滇戏主要采用京胡和打击乐伴奏,白族调使用龙头三弦伴奏。板凳戏的演出程序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唱三出首(财神、赐福、魁星),是由一个德高望重、夫妻偕老的年长者唱财神:“吾乃财神老爷,今日前来庆贺,魑魅魍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