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1871德意志统一 > 第89部分(第1页)

第89部分(第1页)

同时开工的还有两条大型战列舰,该级舰以普鲁士省份命名,首舰为“西里西亚”号。

西里西亚级战舰的设计乃是詹姆斯参考了日本海军订造的新式战列舰得来,由于该级舰预设的主要作战任务是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和英俄主力军舰抗衡,因此詹姆斯降低了军舰的干舷,4米稍多一点的高度也只能在北海和波罗的海打打转转,连带着也不得不取消了下层甲板副炮的炮位。

在保持主炮火力、航速、装甲不变的情况下,西里西亚级战舰的排水量很好的控制在一万吨的水平。虽然150毫米副炮数量比建造中日本战列舰少了一半,总共只有六门,不过能节省2800吨的排水量还是十分值得的。这也意味着最终造价将控制在约2000万马克或90万英镑的水平。

“西里西亚”号和同级舰“威斯特伐利亚”号于1895年10月分别在德国最大的两家私营造船厂布洛姆福斯和伏尔铿造船厂铺下龙骨,计划于1897年初下水并于一年后舾装完毕加入帝国海军。

面对德日两国在海军建设上咄咄逼人的气焰,俄国新沙皇尼古拉二世签署了“大海军计划”的补充修订方案,计划对太平洋舰队进行大规模扩充。

这一计划决定建造八艘最新型战舰用于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但是俄国自身的造船能力有限,国内仅五个能建造大型战列舰的船台,只能同时建造五艘战列舰。

为了能实现既定方针,俄国决定先向英国和美国订购两艘代表这两个国家最高造舰技术的新式战舰,然后参考其设计在本国同时开工五艘融合它们先进技术和工艺的新式战舰,最后再总结性的整合前述战舰的优点和教训建造一艘最强的超级战列舰。

1895年10月由苏格兰的约翰-布朗船厂承建的“皇太子”号和美国费城的克朗普船厂承建的“列特维赞”号战列舰相继在船台上开工。按照俄国海军的要求,这两艘战列舰均装备了两座双联装和305毫米重炮和六座双联装150毫米速射炮,排水量高达13000吨。

当各国都卯足了劲开工新式军舰时,威廉却再次把目光放到了技术革新上。

世纪之交的“海军革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燃煤锅炉被燃油锅炉取代;另一个是蒸汽轮机取代了功率已到极限的往复式蒸汽机。

为了让海军在将来的技术革新中不至于被英国甩在后面,威廉在一次海军会议上特别提出了这两个问题。

对此,海军军官并未感到奇怪,因为无论燃油锅炉还是蒸汽轮机都已经发明了很多年。之所以没有被大量投入使用,一方面重油的价格比煤炭要贵一些,最主要的还是欧洲各海军强国均出产煤炭,却不出产石油;至于汽轮机,当时虽然已经在一些发电站获得应用,但是轮机的大型化存在较大的加工困难,而且也被认为是不可靠的,所以即便是詹姆斯这样的对新技术异常敏感的设计师都从未考虑过要在军舰上安装汽轮机。此外,有关汽轮机的全部专利都掌握在英国帕森斯公司的手里,德国各机械工厂对此毫无技术储备,在明知加工困难,市场需求也不大的情况下自然不愿去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在威廉的要求下,威廉皇家海军造船厂同意就蒸汽轮机展开研究,至少在学术方面保持和英国公司的接触。

至于燃油锅炉的问题,海军方面是无能为力了,威廉只好委托他的朋友——汉堡-美洲航运公司的总经理巴林先生,在该公司新建的豪华客轮上试用燃油锅炉。以使德国的锅炉工厂尽早积累生产经验。

第一百七十二章 劳工

从1893年开始,瓦德西在总参谋部中新设劳工处,研究和办理引进契约劳工事宜。

劳工处派人到中国、印尼和非洲进行了详细考察,最终决定主要从德属西非和英属尼日利亚引进非洲籍契约工人。

中国政府历来反对西方人在华拐卖劳工,所以劳工处在甲午战争前夕仅仅从江苏、福建和广东沿海引进了5000多名华工,之后便停止了在中国“开展业务”。

印尼人在体力和智力都不如中国工人,因此被劳工处直接否决。

之所以最终决定从非洲引进契约工人,主要原因一个是当地人口丰富,并且缺乏有效的政府管制,英属尼日利亚当时并未成为英国保护地,而仅仅是由皇家尼日尔公司在经营,公司的主要精力放在垄断沿河的棕榈油贸易——按照柏林条约的精神,这种阻碍自由贸易的做法是不允许的。所以,他们对德属西非种植园在当地大规模招工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此外,由于波茨南犹太人日益来到德属西非开垦种植园,大量女工被种植园吸收,但是男工一般被认为懒惰而游手好闲不受待见。这种情况下,劳工处按照全世界通行的办法,靠一壶烈性酒和一张字据便把大量的黑人劳工运到了德国的各大煤矿,其后的生产和生活均由军方进行统一的管制。

1894年,劳工处从外国引进的劳工总数为5万人,1895年这个数字翻了一倍达到10万。

瓦德西乐观的估计,到1900年在德国工作的外国劳工的总数将达到50万。

和那个年代亚洲和非洲普遍存在的饥饿相比,在德国工作的这些工人起码是能吃饱饭的。

所以,契约工人虽然有名义上的工资,但是却基本拿不到手里,这是那个时代的通例。因此工资可以忽略不计,他们的食物成本大约每年100马克,再加上组织管理和运输费用,使用一名契约工人一年的成本是120马克,其工作效率和雇佣的德国矿工相当,而后者提供食宿的情况下,一年的工资平均为480马克。

在这种情况下,劳工处从中获得的利润是显而易见的,即使将差价中的一半返还给矿方,10万名工人一年下来依然可以赚取高达2400万马克的净收益。

引进非洲契约工人的做法对于德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及其重大的,西里西亚和鲁尔区的矿工们为此阻止了声势浩大的罢工游行。对此,瓦德西一方面动用军队进行了严厉的镇压,另一方面他接受自由党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每周60小时工作制。这一举措比历史上提早了5年。

由于此时德国经济蓬勃发展,建筑工人尤为缺乏,工作时间的缩短又加剧了各大城市的“用工荒”,所以失业的矿工并不难找到一份新的工作。而且加上各大煤矿在接受劳工处“整体改制”前会给辞退的工人发放高达半年的失业津贴,因此罢工事件慢慢消失了。

对德国的另一显著影响体现在经济方面,引进契约工人后,煤矿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鲁尔地区每吨煤炭的出厂价从13。6马克下降到11马克,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因为这使德国煤炭在和英国煤炭的竞争中首次具备了成本优势——加的夫装船的普通烟煤的出厂价格一般在9-10先令,折合11。8马克。

劳工处以军队特有的严格和高效,在瓦德西政府的支持下,经过短短一年时间便完成了对鲁尔、萨尔和莱茵兰地区所有煤矿的整合,德国莱茵煤业卡特尔宣告成立。

作为鲁尔地区,同时也是全德最大煤矿和内河航运业老板的施廷内斯成为该组织的第一任主席。雄心勃勃的施廷内斯在走马上任的第一周便被瓦德西引荐给威廉,瓦德西此举在于向威廉展示自己的功劳,而威廉也乐意倾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