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中解元,说明人家有真材实料。狂一点,也没什么吧?”一个憨厚模样的考生对考题泄露一事,不太敢相信。
“哼!我听人说,这次会试考题《四子造诣》,就提前泄露了。”一个消息灵通人士爆料。
“哦,还有此事,请这位兄台,详细道来。”
“据说《四子造诣》这个考题,只有唐伯虎、徐经答上了。其他的考生都没有回答上。”消息灵通人继续爆料。
“唐伯虎、徐经答上了这个考题,又不能说明什么?也许人家博览群书、才高八斗呢。”有考生质疑反问。
“你可知道,此次会试的主考官是谁?”
“当然知道了,是礼部右侍郎程敏政程大人。”
“你们可知道,徐经和礼部右侍郎程敏政程大人是什么关系?”
“这还真不知道,这位仁兄请说。”
“徐经字衡父,号西坞,江阴人,出身耕读之家。最主要的是,徐经乡试科考的主考官就是程敏政。他们是师生关系。”
“礼部侍郎程敏政大人主持乡试,又不是只有徐经一个学生,这说明不了什么。”
“哼!此次科考,徐经进京之后,第一个拜会的人,就是礼部右侍郎程敏政。而且此次会试的“四子造诣”就是陈敏政拟的。”
“哇!居然有如此内幕。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这个消息灵通人士,四下看看,低声说道:“我也是听人说的,据传,是唐伯虎的老乡都元敬酒后失态说的。”
“我有点懵!唐伯虎的老乡都元敬,怎么会知道此事?”
“据传,徐经和唐伯虎在江南的时候,都是比较出名的才子,他们相交已久。这次会试进京,他们在京城偶遇。徐经就拉着唐伯虎,一起拜会了礼部侍郎程敏政大人。”
“中间还有这么些弯弯绕绕。”
“可不是。”
“那你的意思是说,礼部右侍郎程敏政大人把考题泄露给了徐经、唐伯虎。”
“我没说,我也是听别人说的。”
“那都元敬怎么会知道此事?”
“那唐伯虎为人狂傲,说不定是喝醉酒后说的。有句老话说的好:酒后吐真言吗。”
“啪”一个酒杯,被一个喝得微醺的读书人摔在了地上。
“这些个囊虫,及及经营的小人!可怜我苦读寒窗十年,竟比不上人家的一顿饭,一杯酒。可恨!可叹呐!”
“不错!我们这些没有门路的寒门仕子,除了苦读,哪还有什么出路。就是这么一点希望,都让那些肮脏的囊虫给断送了。我不服!”又一个喝得醉醺醺的考生,愤怒的大喊。
唐伯虎、徐经拜会礼部右侍郎程敏政事件,就像一个宣泄口。不时有考生出言谩骂、嘲讽。
大明王朝的会试,就是千人过独木桥。只有才学出众之辈,才能脱颖而出。绝大部分的举人,只能望风兴叹。
会试就是这样,有很多因素,能决定一个读书人的成败。比如,出题人的兴趣爱好;阅卷人的好恶等,都是其中因素之一。
会试注定只有少数人,能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