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消息的兵部尚书李彦与传令兵急急忙忙入宫觐见太主,紧急汹涌的战火让李尚书焦头烂额,可是他没能想到听完奏报的太主竟然还能泰然自若,丝毫不见惊恐,与自己的焦急形成鲜明对比。
李彦心道,莫不是太主还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可是关乎边境安宁、国家存亡的大事啊!
元衡放下手中的奏章,沉声静气道:“差人准备地图、沙盘,今日申时宰相、三省及六部长官、兵部全员到含英殿议事,刻不容缓。”
见她胸有成竹,李彦稍稍安心,掐指一算,还有两个时辰准备,便领命退下,且看太主如何应对。
元衡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她同样震惊,也同样惊慌,但她不能露怯。恐慌没有任何用处,反而会招致祸患,令那些想看她笑话的或者想把她拉下来的人迫不及待。
大周北邻燕、赵,东南与越接壤,有如群狼环伺,敌国虎视眈眈。
周边三国中,越国幅员最狭,实力最弱。五十年前大周开国睿帝扬鞭至越土,意图将其版图收入囊中,但他因年迈和伤病而最终勒马于碧崖江岸。
于是两国休战和谈,原本的越土一分为二,碧崖江北归入大周,南岸为越国领土。如今它们见大周皇帝年幼,主政的太主又是女流之辈,便以为大周可欺,越国迫不及待地发起了进攻。
元衡当然知道对越的应战意味着什么。
如果大周被越国打得节节败退,毫无应对之力,那么北方的强国一定按捺不住瓜分周国的心,届时周就成为了三条虎狼的盘中餐。
与燕国的和谈还没尘埃落定,而就算是双方交换国书,真到了大周岌岌可危的时候,燕绝不可能置身事外,把天大的好处留给别人。
这突发而来的战事是一场劫数,是国运的劫,也是元衡的劫。
元衡对于这件事的发生毫不意外,主少国疑又是女主临朝,它们不趁火打劫她反而觉得奇怪,妇孺向来都是最容易受欺负的。
她要把劫逆转成她的势!
元衡将儿子扶上皇位,自己摄政临朝,本就是铤而走险,既然走到了这一步她就从不畏惧前方刀剑与风雨。
这一仗打赢了,她能树立威信,更能把军权握在手中,后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她不会主动发起战争来谋求威望,但既然有人迫不及待了,她绝不会怯战,她要保住自己的地位,更要保住大周的太平!
元衡从书案上起身,将原本摆放在桌面上的奏疏摆放到一旁,空出一片区域,铺纸其上。只见她提笔沉吟,眉目深锁,随后笔走龙蛇!
一篇檄文逐渐在浓墨之下呈现出词笔犀利的清晰面貌。
元衡亲自撰写了一篇声讨越国入侵边境的文章,她要告诉大周的百姓太主和皇帝对于越国挑衅的愤怒,还有打赢这场战争的坚定决心,同时鼓舞将士、鼓舞百姓,坚决同不正义的入侵势力做斗争。
这篇文章是表决心,更是稳民心。
战争消息传来,人心惶惶,作为国家的统治者她必须站出来,成为天下人的主心骨,要让臣民知道大周的太主不惧战,要让臣民相信大周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这是元衡反击的第一步。
申时,得到召命的群臣齐聚含英殿。
议事厅正中摆放着宽大的沙盘,以砂石造山势,以蓝巾仿水形。而在首座之后的墙上挂着巨幅地图,线条流畅,绘作明晰。
众人坐定后,元衡开口:“事情众卿都已经知晓,便不再赘述,今日要议的是应对之法,且看战局。”
她目光牢牢锁定沙盘之上的,位于碧崖江北岸的军事重镇岿阳已经失守,越军以岿阳为跨江作战的重要堡垒,下一步极有可能向北攻占富庶城市或者向西北切断周军的行兵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