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乡亲父老,明日巳时正,庐州府衙门审理苏记少东家当街殴人一案,应苏家家眷所请,准予旁听观看;届时不得喧哗吵闹,不得多言多语,违者当藐视公堂论处。”
围观着这张告示的百姓个个神情激动,苏小官人之名早已家喻户晓,这段时间可说是风头出尽,在庐州城宛然如超级明星一般,却不料缺心眼儿当街揍了知府衙内公子,这番可是要吃苦头了。
人们有的好奇,有的兴奋,有的担忧,有的叹息种种反应不一而足,大多数人抱着一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理,反正这些有钱人不管是商是官,日子总是过得比小老百姓逍遥,管他谁好谁坏,人们乐于看到的是两只狗互咬,各自咬下一嘴毛来,最好是各自撕下一片肉来,百姓们好当做谈资,凑凑热闹。
大多数人都搞不懂苏家为什么要要求公开审理,苏小官人要么臀杖,要么赔钱赔礼恕罪,总之是丢面子之事,苏家人要求公开审理,难道是嫌丢人丢的不够么?
当然还有人知道其中的关窍,一小部分人甚至能感觉到这件事的不同寻常,一个小小的斗殴案居然可以发布告示,要求公开审讯,这不是脱裤子放屁之举么?如果中间没有隐情,那可真是见了鬼了。
城南包府中,包拯负手站在院中,扶着院中一棵古槐若有所思,身后立着一名师爷摸样的人,两人正在轻声的交谈。
“大人,您是否觉得这其中颇有蹊跷呢?”那师爷摸样的人道。
“师爷你看呢?”包拯反问道,他的这位师爷是个聪明人,包拯每每有什么案子发生都喜欢跟他聊一番,启发自己的思路。
“照正常的程序,一般这等小小案件当日便可处理,今日上午,那朱大人得知消息到现在已经将近三个时辰,按理来说应该审讯完毕才是,为何又要拖到明日巳时方审,若不是故意为之,那便是这位朱知府另有要事要办,这事便拖下来了。”师爷捋着长髯道。
包拯浓眉紧皱,点头道:“师爷分析的很有道理,但是一个能花一个多时辰在我宅中闲聊不去的知府大人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办呢?这事重要到比审案子这样的公事都要推后,岂非矛盾之处?”
“或许有紧急公事也未可知。”师爷道。
包拯正色道:“姑且算你说的在理,苏锦打人到官府发出告示这中间的三个时辰内,我们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吧。”
师爷猛然停住捻着胡须的手,张大嘴巴道:“大人……你……”
包拯伸出两个手指头道:“第一件事,便是苏家人去了府衙,要求公开审理此案;苏家人为何如此做,恐怕是觉得事情有些棘手,生怕知府大人假公济私,借百姓的目光给予监督;而第二件事便是苏家失踪三日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成衣铺掌柜秦大郎的尸身忽然为人所发现,发现的地点恰恰是平日里孩童们每日都会去嬉戏玩水的三里桥芦苇荡,师爷难道不觉的有些蹊跷么?”
“对呀,失踪三日之人,若是在三里桥溺水而亡,应该很快便会被发现,而且苏家人应该到处找了一遍,为何苏家人寻不着,却被几个小娃娃见到了呢?”师爷顺着包拯的思路往下理,得到的结论让他大吃一惊。
“难道大人认为……有人故意在这个时间段让秦大郎的尸身出现,而且这秦大郎极有可能不是自杀,而是……他杀。”师爷得到的结论确实令人惊骇。
包拯默然不语,手扶苍老的树干轻轻拍打。
“但是衙门的仵作查勘之后定了自杀的结论啊,这又是为了什么?”那师爷依旧沉浸在案情中不能自拔,喃喃自问。
包拯转身道:“所有这些事都跟这位苏小官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官对这位苏小官人倒是越来越感兴趣了;师爷你也无需纠结,仵作之事很好理解,仵作乃庐州府之仵作,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恐非自己所能控制;本官所虑的是,这几件事的发生意味着什么?跟这位苏小官人打人的案子又有什么联系呢?”
那师爷沉思一会,忽然笑道:“明日便知晓了,大人何须过于思虑,我猜大人明日定会去观审的。”
包拯难得的露出一丝笑意,笑容在白净的脸上一闪而没:“师爷说的对,答案明日便可揭晓。”
第七十九章 众生相
公示上的言辞没有作伪,确实是应众人的要求,朱世庸才无奈的答应明日公开审理苏锦殴人案;朱世庸对苏记这么多年来的不把他这个知府当一回事的所为早就暗藏不满,而这位不识抬举不识时务的苏小官人居然主动来撩拨于他,这一次要好好惩戒他一番,教他知道这是谁的地盘谁的治下。
同时,商会跟苏记势同水火,这段时间闹的不可开交动静颇大,朱世庸全部看在眼里,但是开始他采取的只是一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他认为无论是论手段,论实力,苏家小子绝不是商会几个老狐狸的对手;但事情的发展让人有些意外,苏家不但不落下风,反倒将商会整的欲仙欲死。
商会已经不再掩饰他们的怒火,唐纪元也数次递帖子来求见自己,朱世庸明白他们要向自己要一个态度,一个可以让他们为所欲为的态度。
朱世庸的选择是默认,出面接待的虽然永远是贴身的师爷,商会送来的大批钱银却全部照单收下,这是一种明确的信号,商会当然不会不懂,于是在苏家粮仓大火燃起之后,朱世庸心里比谁都亮堂,商会动手了。
苏家小官人在这个节骨眼上胆敢公然闹事,朱世庸真是笑都笑不动了,儿子脸上挨了一砖头他确实心疼,但是这一砖头挨得值啊,这一砖头价值千金啊,朱世庸当然要将这件本可以在一炷香之内便能解决的案子压下来,压到商会的人来找他,商会能放过这次机会才怪呢。
一切都是按照朱世庸脑海中的步骤在进行,唯一让他意外的便是惹出来即将上任天长的李重和京城中得罪不得的和丰楼晏东家,这让朱世庸有些始料不及,看来传言晏家这位小娘子跟苏锦之间的瓜葛并非空穴来风,这事且放下,留待以后再慢慢查探,或许又会成为自己的一张底牌也未可知。
至于李重的出面,朱世庸能明白他的初衷,苏家小官人的几首新词朱世庸也拜读过,身为读书人,朱世庸自然明白这几首词确实是惊世之作,李重对于苏锦不遗余力的支持他也能感同身受;但是无奈呀,谁叫这位苏家小官人站在自己的对立面呢?
担任庐州知府这几年来,朱世庸从商会手中得到的好处已经多到他自己也记不清多少了,和商会之间虽表面上来往不多,但自打自己将疤脸黑七从死囚牢中弄出来交到唐纪元手上的那一日,朱世庸便明白自己和商会已经是拴在一条绳子上的蚱蜢,所以对于苏锦这个在庐州城搞风搞雨的角色,就算你有经天纬地之才,也要被踩成肉泥。
朱世庸的处事当然足够圆滑,立刻审讯苏锦的事情既然自己不能干,对苏家以及晏东家、李重等人便需有个礼让的态度,于是他一面推诿有朝廷要事今日必须处理,另一方面也同意了苏家和李重晏碧云等人提出的公审的要求。
双方这样的妥协其实反映一件事,那便是双方都明白这件事不是那么容易便可以了结的,对晏碧云等人来说,争取到在百姓的眼皮底下审案能够降低枉法徇私的危险;对于朱知府而言,他则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来完善自己的计划,他们要光明正大的将苏锦打翻在地,在庐州百姓的眼皮底下治苏锦之罪。
……
夜色淡淡,一弯新月高挂天空,照的庐州城的夜宛如洒上一层轻纱,这几天庐州城中的爆炸性新闻太多,刺激的白日里大家都兴奋的过头了,清爽的夜晚,正好缓解一下白天的兴奋劲儿,两更一过,庐州城中便是鼾声一片了。
这个夜里,注定有些人是彻夜不眠的,苏府中的柔娘、浣娘、小穗儿和大掌柜们,和丰楼内堂深闺中的晏碧云,逍遥津逍遥湖畔对酒赏月的李重、南城包宅中独坐书房的包大人、商会诸位暗中串谋的东家们……当然也少不了枯坐牢房对窗望月的苏小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