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胡同老照片 > 第9部分(第1页)

第9部分(第1页)

今年夏天,我找到北京广渠门东花市斜街52号,在参观了袁崇焕之墓后,打算再拜访佘树芝老人,不过我这时才知道,佘树芝一家因袁崇焕墓已列为北京文物保护单位,被动员外迁了。尽管在此之前,她和她的祖辈世世代代守住在袁大将军的坟墓旁;尽管这座宅院是自己祖宗留下来的房子;尽管她们一家人本身已成为鲜活的历史,但这些也难以动摇有关部门执行红头文件的决心—“文物保护单位,不能有私家居住。”佘树芝老人与丈夫焦立江及子女,一步三回首地离开了这座精神居所。

如今,东花市斜街已完全拆尽,重新修葺一新的袁崇焕墓在新开发的居民小区里躲躲藏藏。不过,站在袁崇焕的墓前,可以听到广渠门学校里孩子们的读书声,袁崇焕当年他认为值得丢弃生命去保护的好日子,现在,可以天天看到了。

多尔衮—一切都如过眼云烟(1)

北京紫禁城的东侧,有一条叫南池子的街道,这里在明清两代属皇城禁地,普通官吏和庶民百姓是不能随便进入的。大清顺治朝摄政王多尔衮的王府,就设在了紧挨紫禁城的南池子。

多尔衮的摄政王府就建在明朝的“南宫”、又称“小南城”的旧址上。这里曾是明英宗在“土木之变”后幽居的地方。

摄政王府殿宇雄伟,地基有一丈多高,三十六根檐柱撑起了主人在世时的尊贵与奢华,单那色彩绚丽的三层椽檐,就连皇宫内的殿堂都逊色三分。

紫禁城内所有宫殿,包括太和殿,其檐椽无一例外都是两层,唯独功高盖主的多尔衮敢于拿自己的王府挑衅皇宫里的宫殿。通过摄政王府这不可一世的建筑,就可以读出多尔衮当年的冲天霸气,以及不把皇帝当回事的骄横与跋扈。

当年,南池子的摄政王府,是不折不扣大清国的第二朝廷。那时,大清皇帝福临才刚刚六岁,国家所有军政大权,都掌控在多尔衮一人手上。

人们可以想象,当时摄政王府的喧嚣、气派是何等浮夸、撩人,每天进进出出的文官武将,足以把南池子这条街巷,塞到抛起一粒豆子都找不到落下去的空地。若是哪一根腿能跨入王府的大门,当时,便是被咵地一声掇上了一枚价值盖过黄金万两的身份确认章,好像是动物具有了群族间相互辨认的气味儿,且不说这味儿到底是臭还是香。

多尔衮白天在紫禁城武英殿临朝摄政,夜里回王府休憩。他的生活习惯还沿袭了关东时的许多旧俗,就连王府的大殿建筑在许多架构细节上,都凸显着旗人的风格,譬如在柱头上弄一个鬼脸装饰,殿宇的窗台开得极矮,窗户纸糊在了窗棂外,以防窗户积雪损坏窗纸。

多尔衮率大军入关进驻北京时,已32岁,在此之前,他一直生活、战斗在冰天雪地的关东地区,应该说,多尔衮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

1612年11月17日(明万历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多尔衮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是乌拉那拉氏阿巴亥为努尔哈赤生的第二个儿子,他上面有个叫阿济格的同母哥哥,下面有一个叫多铎的同母弟弟。

这一年,努尔哈赤可谓双喜临门,第一喜,他又添了多尔衮这个儿子;第二喜,他再添了一个媳妇,添子娶妻福喜双至,兴头上的父汗,为多尔衮起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爱新觉罗·多尔衮。

“爱新”是一个姓,满语“金”的意思;“觉罗”就是汉语“姓”;“多尔衮”在满语中就是东北原始森林中的一种威猛彪悍的动物“黑熊”。爱新觉罗·多尔衮,用汉语来说,就是姓金,名熊。

人们常说,少年丧母是人生最大的苦难,在多尔衮刚刚长到14岁时,对他格外偏爱的父汗努尔哈赤去世,在父亲死后的第二天,还没在痛苦中醒过神来的多尔衮,又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母亲阿巴亥大妃被人活活勒死,做了父汗的生殉。多尔衮几乎是在眨眼之间失掉两位亲人。一个14岁的少年,遭受如此沉重打击,再高妙的文字也无从描述。

努尔哈赤死后,与多尔衮同父异母的哥哥皇太极继位。从此,他必须每天把头缩在胳肢窝里生活。也许因为他是块铸剑用的钢,生活的磨难不但没有击垮他,反倒成了他的磨刀石,与他的生命蹭出“霍霍”的燎原之火。

多尔衮从一个纨绔少年,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被晋升为统兵元帅、晋封为硕睿亲王。多尔衮征蒙古,攻朝鲜,围北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23岁时获元朝传国玉玺“制诰之宝”,为皇太极实现改汗称帝、一统中原,寻找到了一把冲锋向前的号角。

凭多尔衮个人的文韬武略,他在努尔哈赤所有儿子当中,应当是最为出类拔萃的,他的才干甚至超过了皇太极。让这样一个人当一辈子的王爷,显然是委屈了点儿,后金大汗的宝座才是与多尔衮最相衬的东西。幸好老天有眼,终于让多尔衮等来了机会。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多尔衮—一切都如过眼云烟(2)

1643年9月21日,就在多尔衮已经坐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的时候,皇太极白天还在大殿接见群臣、谈笑风生,晚上就在寝宫里双腿一蹬,痛痛快快地翘了辫子。

皇太极死了,一块活生生的肉被从龙椅上抠了下来,留下一口煞眼的疤。

按中国历代帝王产生的方法,无非是两种,一种是父死子继,另一种是兄终弟及,多尔衮与皇太极的大儿子豪格在众多帝位继承人中最有分量。

照常理推测,不论是从年龄、阅历、战功,还是军事实力,继承皇位的不是多尔衮便是豪格。然而,正是由于他们两人实在过于势均力敌,才使得二人最终都与皇位无缘。

于是,有人把多尔衮两次竞争帝位的失败,看成是他人生最大的失败。

其实在明白人看来,多尔衮在争夺帝位的问题上能够顾全大局、知难而退,采取隐忍、妥协的方略,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多尔衮没有眼疾,至少他肯定没长着一双绿豆大的小对眼,只会死死盯住后金的帝位宝座,他解开胸襟,放眼看到的是整个大中国。

努尔哈赤与皇太极去世的时间,都处在后金与大明争夺天下的关节点上,多尔衮在争夺汗位中的敌人,在对抗大明皇朝和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方面,又恰恰是他的战友加兄弟。为了完成鼎定中原的大业,多尔衮甘愿牺牲个人当汗称帝的理想,与他的兄弟子侄们一起结成牢不可破的统一战线,来共同对付大明国这个敌人。正是因为有了多尔衮这样有本事将天下收入眼底的人,后金政权在帝位的转换过程中才避免了内讧。

多尔衮在拥立爱新觉罗·福临继承皇位以后,很快抓住了大明与大顺政权鹬蚌相争的大好时机,成功降服吴三桂,在取得山海关大捷之后,一举攻占北京城。

1644年,旧历十月初一,在这个汉人忙着为死去的祖辈过鬼节的日子,年仅六岁的福临在皇极门正式昭告天下,定鼎北京。

多尔衮辅佐顺治帝,采取了一系列正确措施:以“和”字为治国总纲,颁布法令、设立官职、整治吏治、恢复科举考试、创建绿营、准许满汉联姻,废除三饷,奖励垦荒,废除匠籍制度、放宽对手工业的垄断、提高商人地位,等等。在这十多项正确的措施中,多尔衮做得最为漂亮的还是为崇祯皇帝发丧。多尔衮大肆宣传:“国家之定都,燕都,乃得之于闯贼,非得之于明也。”今天,我们大清国为汉人报了仇,按大明皇朝的典制给崇祯举行了最隆重的葬礼,我们可谓做到了尽善尽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