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荡,字江陵,湖广神童,出身寒门。
五岁便识字,七岁背诵经义,十二岁时已经中了秀才,十三岁参加乡试。
今年十六岁,他前来扬州参加府试。
盘缠用光,囊中羞涩,被有名僧人陆崖方丈收留,便暂居于扬州木兰寺当中,以僧饭为食,等每日寺中钟声敲响,与僧人一并进食。
这一日。
寺中钟声大响。
卢荡捧着自己的小木碗,走过了寺院禅林,踏着青石板,院子里的细雨吹在他的脸上,很是振奋。
到了斋院之后,却看到一众僧人已经吃完了,在收拾碗筷。、
那堂中,已经空空如也、一无所有,只有他一个人在那里发呆凌乱。
见到卢荡捧着碗来。
那故意在饭后敲钟的僧人笑了笑,看了过来。
有和尚上前来双手合十,笑着说道:
“卢秀才,实在不好意思,今天你来晚了,我们已经吃完斋饭了,却是钟敲得晚了一些。”
往常寺庙里都是敲钟用斋。
卢荡便也等着这钟声一响,便来同一众僧人和尚吃饭。
今天却是专门吃完饭之后再敲钟。
明显是专门针对于卢荡,不想让他再蹭饭下去。
呼!
卢荡的脸一下子变得通红,羞愤不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难堪,一下子自尊心饱受打击,当即就回到禅房内收拾了行囊,要离开木兰寺。
准备离开之前。
一腔郁闷之气难解,激愤之下,从行囊之中取出笔墨,便在那红墙之上留下两句:
“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和尚饭后钟。”
然后掷笔含愤,快步走下山寺台阶,只留下一众背影。
“写的什么这是……”
一众和尚跑来看了诗词,都互相对视。
寺庙之中,识字的和尚也不多。
这时候,有一个身材魁梧的香客目睹了前后过程,不由开口讥笑:“堂堂佛门,以乞食天下百姓为戒,饱受众生施舍,如今竟然不愿意给一个穷苦秀才施舍几餐饭,真是让某家长了见识。”
一众和尚闻言羞愧。
有小和尚小声道:“只是跟他闹着玩嘛,再说了,他都在我们寺庙混吃混喝了半个月……”
“呵!”魁梧香客不屑多言,拂袖离开。
不一会儿。
寺庙之中走出陆崖。
和尚们问道:“方丈,你看这两句诗,我们要不刮掉吧……”
陆崖微笑看着那两句诗,道:“刮什么,留着吧。”
山下。
一处破草芦内,卢荡羞愤的捶地。
“知耻方能后勇,发愤方能图强。”
忽然有一瓮声如雷般的声音炸在他的耳畔,道:
“你在寺庙受到的屈辱我都看到了,那一众和尚确实不对,但你若能以此为激励,高考中举,再去那寺庙洗刷耻辱,不是更好。”
卢荡闻言连忙问道:“不知壮士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