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瑞卡的“抗寒救灾”行动圆满成果。
接下来,“抗寒救灾国际民兵团”在蓝星其他国家建立天煜分基地的步伐明显加快,他们汲取了在美瑞卡建立天煜分基地的成功经验,更加高效地推进这一全球性的“救援与重建计划”。
在蓝星的其他国家,陈煜和他的“抗寒救灾国际民兵团”采取了与美瑞卡相似的策略,但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灵活的调整。
他们首先选择拥有丰富资源和潜在发展潜力的国家作为优先目标。
通过展示实力、提供援助和建立信任,逐步赢得当地民众的支持。
而当地的豪绅见有利可图,便归顺于“抗寒救灾国际民兵团”,并且为了提升自己的地位,主动带人向周边扩张,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这些归顺的豪绅不仅为“抗寒救灾国际民兵团”提供了重要的地方资源和情报,还成为了天煜分基地在当地的开拓者、代理人,以及各个工厂的股东,帮助基地及工厂的管理和运营。
距离陈煜等人第一次开辟海外天煜分基地已经过去了9个月,在极寒天灾降临的地2年零3个月,天煜分基地已经遍布蓝星主要国家和地区。
各个海外分基地生产的出来的纺织品、初级工业产品等被一艘艘货运飞艇运回大夏,而从大夏各基地生产出来的从大夏各基地生产出来的精密机械零件、高科技电子产品以及高端制造品等,同样通过一艘艘先进的货运飞艇,运往各海外分基地。
形成了一个高效、全球化的供应链网络。
在这个网络中,各个海外分基地作为资源与初级加工的中心,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材料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将原材料转化为纺织品和基本的工业制品。
而大夏的各个分基地,则是技术创新与高端制造的摇篮。
这里汇聚了蓝星最前沿的科技力量和顶尖的研发团队,专注于未来高科技产品的研发与制造。
从人工智能芯片到量子通信技术,从新能源解决方案到生物科技突破,大夏的分基地不断推动着科技边界的拓展,引领着全球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带领人类仅剩的幸存者们战胜这场史无前例的极寒天灾。
至于剩下比较落后的地区,比如大黑州大部分地区,由于其本就地广人稀,而且需要民兵团“抢救性保护”的资源并不多。
因此,陈煜直接放弃了对那些地区的“抗寒救灾”工作。
至少,他自己是不打算亲自带人过去了,待得日后各海外分基地发展起来了,再让其他人去搞吧。
至于一些极度搞神权化统治的国家和地区,陈煜在尝试建立第一个分基地的时候就遇到了极大的阻碍。
这些地区的民众深受宗教思想的影响,对外来力量持有高度的戒备和敌意,使得“抗寒救灾国际民兵团”的援助工作难以开展。
他们为其分发救援物资,人家拿得倒是开心,但是根本就不领他们的情,甚至有人将他们的行为视为对神灵的亵渎,对民兵团成员进行攻击和驱赶。
面对这样的困境,陈煜并没有选择跟他们胶着下去,他深知在这样的地区,强行推进只会适得其反。
即便他花费大力气在这些地区建立了天煜分基地,怕是很快也会被当地的宗教势力或民众推翻,无法稳定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