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伦怒道:“你小子会妖术!”
林国余笑道:“这不是妖术,这只是中国散打。”
阿伦道:“我不信,中国散打能有多厉害?怎么敌的过我们五百年不败的泰拳?”
林国余笑道:“中国武术搏大精深,千年历史,不比你泰拳更厉害吗?”
阿伦说道:“我不信,你有本事松开手,咱们再比划。”
林国余通过阿伦的这两句话,倒感觉这个小伙子有几分可爱。于是松开了手,和刚才阿伦交手这两招,林国余又已经把自己的胜算在心中提到了七成。阿伦拳快,招数狠,可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与林国余在天王陵、梁王陵里遇到的种种怪物相比,林国余甚至在这时候脑子一动,心想是否可以在这个阿伦这里得到一些关于朱记棺材铺的线索呢?
既然想交阿伦这个朋友,林国余索爽快的松开了手,故做轻松的道:“阿伦,你还想再打吗?”
阿伦脸色一红,但是林国余的大肚没有让他释怀刚才被林国余治服的屈辱感,尽管在林国余看来,刚才的扣住手腕的行动,实在是有些意外,如果阿伦不是过于大意,不是对于中国经脉、位这一整套理论的无知,他肯定不会如此轻易的败在了林国余的手下。阿伦手脚获得了自由,马上又流星冲霄,直扑林国余。林国余侧身回击,阿伦这一次却是再也不敢让林国余轻而易举的接触到他的身体了,他实在是害怕了林国余的妖法。
但是这也又成了林国余取胜的法宝,阿伦不敢让林国余接触到他,就要时时的躲闪,这样一来功夫就大打折扣。而两人的散打格斗的功夫来在伯仲之间,一方略有怯意,就等于事实上已经认输了。走了三十几个回合,阿伦被一个棺材一下子绊倒,林国余手轻轻一送,把阿伦送到了棺材里面。
正文 第六四五节阿伦(5)
紫菀指着阿伦狼狈的样子,哈哈大笑;另外四个跟着林国余一起来的青年都感觉林国余给他们出了口的一股恶气,也都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阿伦见众人耻笑,更是恼羞成恼,翻身立起,一招鳄鱼摆尾,踢向林国余。林国余侧用用掌来敌,二人又斗在一处。阿伦实战经验不如林国余,又吃了心浮气躁的亏,这次斗了二十几个回合,又被林国余一脚勾在地上。
林国余笑盈盈地看着阿伦,说道:“这次你还起来打吗?”
紫菀在一旁边也笑道:“余哥,他怎么会不打,他是属癞皮狗的,只是这一身的癞皮还在,就没有不打的道理。”
四个青年一齐道:“再起来打。”
木匠劝道:“阿伦,你别惹麻烦了,快去后面帮忙。等老板回来要骂你了。”
阿伦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想了半天,终于战了起来,说道:“我打不过你,不跟你打了。”
阿伦这一句话倒真出乎林国余的意料,本来以为怎么样也要和三国时代的诸葛亮一样,七擒七纵才能打的阿伦服气,结果只交手三次阿伦就被打服了。
阿伦服气,林国余自然也不会让他过份的难堪,伸出手去,阿伦想了一想,握住了林国余的手掌站了起来。阿伦道:“这位兄弟,你是中国顶级的拳师吧?”
林国余摇了摇头道:“不是,我在我们中国是默默无名。比我强的人太多了。”
阿伦有些不太相信,说道:“没有名气?这怎么可能?这位兄弟,我阿伦可是星马拳神的徒弟,十四岁时就已经小有名气,在日本人没打南洋之前,我可是在羽量级十七战十七胜,被称为最有可能成为拳神接班人的拳师,你能三次把我击倒,你怎么可能是无名之辈?”
对于所谓的星马拳神,林国余并不知道。但是这位拳手当时在暹罗的名气,丝毫不低于张习镇在中国法术界的名气,真正的是一代拳神
正文 第六四五节阿伦(6)
阿伦这么一说,林国余才对这个朱记棺材铺的老板收留阿伦的用意有了一点认识,很有可能这位朱老板就是想通过阿伦的关系,把泰拳的这一个流派纳入到他的掌控之下,虽然说他们的功夫并不是很高,但是泰国人十人九打拳,很有可能他的这一个流派人数并不少。而且阿伦的拳法现在并不算利害,可是并不代表他的师父师兄们不行,阿伦毕竟年纪还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林国余答道:“在下在中国的确是寂寂无名,不值一提。倒是这位兄弟居然是拳神的徒弟,倒是真上在下失敬了。”
林国余深知已经把人家打败了,那么自然要再给人家一点好听了,正所谓打一巴掌给个甜枣,不然这梁子可就结下了。
阿伦听到林国余敬他的师父,也得意道:“那时当然了,我师父在泰拳界有不败战绩,不然拳神岂不是浪得虚名?我敢保证,兄弟你在我师父面前,连十招都过不了。”
林国余笑道:“那是自然了,凭我这点微末道行,本来就不值一提。倒是你做为拳神的弟子,居然还在这里做工,有些可惜了。”
阿伦低头道:“没有办法。日本人打过来了,再也没有人看拳,我们的活路都被断了,现在在泰国,要保证一日三餐都困难。”
林国余又问道:“那兄弟这么好的身手,怎么不参加呢?即可以混口饭吃,又可以给国家效力。”
阿伦道:“别提了。上几个月我的确参军来着。可是我们班的班长看我不顺眼,总是仗势欺负我,被我一气把他的两条胳膊打断,这才逃出了军营,无处为生,才辗转到了中缅边镜,后来多亏了朱老板让我在这里打杂,说来也有些对不住朱老板,因为我一向说话有口无心,让朱老板得罪了不少的顾客。”
林国余心道:“这位朱老板既然敢用你,当然不会怕你坏他的生意,他的生意本来就只不过是一个掩饰身份的工具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