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帝国坟场阿富汗前世今生 > 3迈万德的血战(第1页)

3迈万德的血战(第1页)

1878年6月,依托屯于阿富汗边境的雄兵,俄国使团来到阿富汗。俄国特使斯托莱伊托夫将军提出要求,欲与阿富汗签订同盟条约。为寻求庇护,希尔·阿里接受了俄国提出的条约草案,于8月正式与俄国结为同盟。彼时的英国首相是迪斯累利,他的保守党政府带有强烈的反俄色彩。迪斯累利将对抗俄国的使命交给了1876年就任英属印度总督的李顿勋爵。李顿有一套“小物体总被大物体吸引的理论”。按照他的理论,“如果阿富汗不被英国吸引,肯定会被俄国吸引。在两个有同等引力的物体之间,运动着的那个物体的引力总要大于那个不运动的物体的引力”。意思简单明确,“运动着的”俄国必然要吸引“不运动的”阿富汗,阿富汗在英国和俄国之间不可能保持平衡关系,英国的责任就是尽快将阿富汗这一俄国人的工具粉碎掉。俄国使团的出现引起了李顿的愤怒,他要求机会均等,要求阿富汗接受以尼维尔·张伯伦为首的英国使团。

希尔·阿里将俄国看作可以信赖的盟友。由于已经与俄国结盟,希尔·阿里拒绝了英国使团来访。英属印度政府向希尔·阿里寄去信件,语含威胁:“假如殿下匆匆拒绝现在向你坦率伸出的友好之手,将总督阁下的友好意愿当作毫无价值,迫使他把阿富汗看成已经自动脱离同英国政府的联盟和支持的一个国家,那将使总督感到实在的遗憾。”李顿要求,阿富汗不得与俄国保持关系。1878年9月,张伯伦使团在上千英军的护送下出发前往喀布尔,遭到阿富汗人的阻拦,被迫退回白沙瓦。11月,英国向阿富汗发出最后通牒。等不及希尔·哈里的答复,李顿便决定用战争的方式,解决英国与阿富汗的冲突,从而打击俄国在亚洲的势力。于是,英国人表示不能容忍阿富汗与俄国结盟,随即以使团遭拒为借口出兵进攻阿富汗。

希尔·阿里按照同盟条约向俄国求援,俄国却要求阿富汗与英国议和,原因是俄国目前无法援助。俄国特使斯托莱伊托夫将军写来信件:

沙皇陛下把你当作兄弟,而你在阿姆河彼岸也应该表现出同样的友谊和兄弟手足之情……沙皇陛下希望你不要让英国人进入你的国境,而是像去年那样用欺诈、哄骗的手段去对付他们,直到目前寒冷的季节过去为止;那时全能的上帝的旨意会向你显现出来——那就是说,俄国政府将会前来帮助你的。

跟第一次抗英战争时一样,俄国人又一次出卖了阿富汗。希尔·阿里等不到俄国人的援助,英国人的大炮已经轰开了阿富汗的大门。1878年11月,英国殖民军3。5万人分三路入侵阿富汗。南路英军向坎大哈推进,一路未遇抵抗,于1879年1月8日轻取该城;中路英军在派瓦尔山口受阻,马上迂回到阿富汗军队侧后,迫使其后撤;北路英军在开伯尔山口遭阿富汗军队炮火猛烈轰击,前进受阻,但当夜阿富汗军队奉命撤退,英军顺利占领了贾拉拉巴德。南路英军占领坎大哈后,进逼喀布尔。阿富汗大片国土沦丧,希尔·阿里听从俄国人的建议,逃出喀布尔,继续不断向俄国求援。临离开喀布尔之前,希尔·阿里将亚库布释放出狱,任命他为摄政。

希尔·阿里逃到巴尔赫后,继续与俄国代表谈判,甚至准备到圣彼得堡去见俄国沙皇。当时俄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不愿在阿富汗与英国摊牌。权衡再三,俄国以出卖阿富汗为代价,换取了与英国签订《柏林条约》,获得了瓜分没落帝国奥斯曼土耳其的权利;然后,俄国断然拒绝出兵阿富汗。得不到俄国的支援,心力交瘁的希尔·阿里陷于绝望,不久病死异乡。英国人对此倒是心满意足,有人特意写诗:

当我一想到希尔·阿里长眠在墓中的时候,

他是怎样被出卖,心肠欲碎,死在异教徒的朋友和敌人之间,

英国人把他从王位上赶走,他的客人——俄国人却耻笑他,

我对报复已是心满意足了,我看到上帝的旨意是再好也没有了。

希尔·阿里之子亚库布继承了王位。迫不得已,亚库布于1879年5月同英国人签订了《甘达马克条约》。《甘达马克条约》内容包括阿富汗不得同其他国家直接交往,向英属印度割让土地,英国保留对开伯尔山口等重要地方的控制权,英国向阿富汗国王及其继承人支付年金,用武器、金钱和军队援助阿富汗等等。7月24日,路易·卡瓦格纳里爵士作为英国使节进驻喀布尔,监督《甘达马克条约》的执行。卡瓦格纳里是在卫队护送下进入喀布尔的,受到了英国官员们的隆重接待。他骑着一头大象,在一片礼炮和英国驻军的敬礼声中进入喀布尔,在巴拉·喜萨尔要塞设立了公署。

路易·卡瓦格纳里爵士成了亚库布的太上皇,控制着阿富汗的内政、外交、军事和财政。英国使团的到来又一次给喀布尔带来了灾难,这里物价飞涨,阿富汗居民的生活急剧恶化。一个外国使团在首都主宰一切,加之《甘达马克条约》激起了阿富汗人一片义愤,局面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亚库布不断警告路易·卡瓦格纳里,直言人民有可能进攻他的公署。卡瓦格纳里却认为总体情况平稳,9月2日还在电报中说“一切都好”。阿富汗王国的军队曾与英国人的卫队爆发过争吵,卡瓦格纳里劝告自己的卫队:“沉住气,会叫的狗不咬人。”谁知,路易·卡瓦格纳里仅仅进驻喀布尔6个星期零5天,即电报发出的第二天,9月3日,阿富汗局势再次失控。

这一天是阿富汗王国喀布尔卫戍部队的发饷日,已经被欠饷3个月之久的阿富汗部族雇佣军士兵被告知无饷可发。从赫拉特开来的这些阿富汗士兵共有6个团,其中3个团要求发饷。他们要求补齐3个月的欠饷,却被告之最多只能补1个月。阿富汗士兵代表向英国使团请愿,卡瓦格纳里认为事不关己,拒绝干预。请愿演变成暴动,索饷的阿富汗士兵们用石头砸英国军官,冲入英国使团公署,用石头到处乱砸。英国卫队开枪镇压,大批阿富汗士兵倒在冰雹一般的子弹下。

起义就此爆发,来自附近城乡的阿富汗人潮水般涌入巴拉·喜萨尔要塞,捣毁修理厂、炮兵辎重场和弹药库,所有阿富汗士兵和平民一起进攻英国使馆公署。最终,英国使团公署被焚毁,以路易·卡瓦格纳里为首的英国使团和卫队全体人员都被杀。亚库布深恐引火烧身,不敢出动军队,只作壁上观。英属印度总督李顿哀叹:“如此耐心仔细地组成的这个政策之网,已被粗暴地撕破了。我们现在还得去织一个新网,但是我担心这是用无疑更差的材料织成的一个大网。”

英军迅速动员散布在阿富汗各地的兵力,集结起2个步兵旅、1个骑兵旅和1支炮兵队,共有5400人,22门山炮和野炮,由英军将领罗伯茨指挥,向喀布尔开进。10月12日,英军再度占领喀布尔,全力报复阿富汗起义者。对自己命运失去希望的阿富汗国王亚库布仅带着2名随从来到英国军营,宣布退位。他说,自己的一生是可悲的一生,自己宁可留在英国军营当一个割草人,也不愿再当阿富汗国王了。英国人宣布,亚库布自动退位,阿富汗成为一个没有政府的国家;英国将主导阿富汗的政治进程,对阿富汗的未来做出安排。

罗伯茨成了喀布尔的实际统治者。他在自己的官邸外公开绞死了49名阿富汗起义者,逮捕了近百人,还下令在喀布尔城区实施戒严,在郊外焚毁参与反抗的村庄。阿富汗人用反抗作为报复,炸毁了英军两座军火库,喀布尔郊外的农民抗交粮食和税款。起义又一次遍及阿富汗全国,各地的阿富汗部族以加兹尼为基地,对喀布尔形成包围。起义者在喀布尔周围转战,神出鬼没,让英军疲于奔命,被称为“喀布尔的秋千”。

各部族武装在喀布尔城外不断集结,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罗伯茨无法抵挡。他只能将英军从喀布尔城和巴拉·喜塞尔要塞撤出,据守希尔·阿里时代营造的谢尔普尔要塞。12月15日,阿富汗部族武装收复喀布尔,开始合围谢尔普尔要塞。12月23日拂晓,阿富汗部族武装向谢尔普尔要塞发动总攻。举行完宗教仪式后,被激发了宗教狂热的阿富汗战士排成密集队形,冲向谢尔普尔要塞。面对英军的步枪和火炮,他们遭遇惨重伤亡。阿富汗人随身只携带一两天的干粮,无法长期坚持进攻;英军从白沙瓦派来援军,罗伯茨里应外合,用骑兵和炮兵给阿富汗起义者以重创,迫使阿富汗部族武装退出喀布尔。

1880年4月初,英军将领唐纳德·斯图尔特率8000名英军从坎大哈开往加兹尼,准备镇压吉尔查伊人的反抗。离开坎大哈不久,英军侦察兵报告,大量阿富汗部族战士在英军右侧相距若干英里,平行前进。4月14日,英军穿过许多低矮山头,道路傍山蜿蜒有一段距离,然后向东绕过山头而去。英军侦察兵发现,此处绵延2英里左右的前线都有阿富汗部族武装坚守。

英军继续向前推进,忽然大炮开火了,大批阿富汗部族战士如滚滚而来的浪潮冲下山,遍布英军的两翼内外。与此同时,大批阿富汗骑兵威胁到英军的左翼和后方。阿富汗骑兵最初向英军左翼发起冲锋,将向山上冲锋迎战的孟加拉第19步兵营击退。阿富汗部族战士狂热而英勇地向前进逼,无论是英军的大炮连续射击还是步枪密集火力都无法阻止他们小跑前进。情况最严重的时刻,英军的增援部队赶到前线,大炮和步枪的火力将成百的阿富汗部族战士打倒。阿富汗人的冲锋终于被击溃,沿着西边的山头转移,又落到了英军重炮火力射程之内。战斗持续了一个小时,英军的“停火”号声才响起。英军皇家炮兵的汉密尔顿中尉参加了这次战斗的全过程,他记录下了自己的经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