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臣段干木一行人数人,离开中牟城,过漳水,走沙丘,直奔扶柳城,躲开了中山国内的战场,绕道来到了中人城。
赤章丘得报,喜出望外,他如同盼到了救星一样,亲自出城迎接,并先将段干木安排在馆驿。当晚,赤章丘设宴款待段干木一行,他想和段干木提前沟通一下,摸摸底,看看段干木此次来中山国究竟带来了魏斯什么样的旨意。
他当然寄希望于,段干木来中山国是告诉他,魏侯准备出兵抄姬窟的后路。
酒宴之上,宾主寒暄几句,也没有过分客套,毕竟两人非常熟悉,曾在中山国的朝堂上共事多年,彼此甚是了解,虽然当初赤章丘与段干木的关系并不是很融洽,但是,此时的赤章丘真的把段干木当成了“及时雨”,他面脸堆笑,殷勤备至。
段干木没心思喝酒,也没心思看着赤章丘那副嘴脸,所以他先问赤章丘:“国相大人,姬窟如今兵至何处了?”
放下了酒樽,赤章丘也不隐瞒,便将姬窟已经攻占了中山国的五座城邑,并且势头正劲地向中山国的腹地进发的战况通报给段干木。
段干木又问道:“如今,姬窟有多少兵马?”
“大约有两万多人。”
“国相大人可有退敌之策?”
赤章丘心想,自从赵襄子故去后,魏斯在中山国的利益最大,此时姬窟出兵,势必会侵害到魏的利益,况且中山国的君夫人又是魏斯的女儿,他不可能袖手旁观,他十分笃定自己的判断,于是,他一改刚才的献媚之态,故作胸有千军万马的傲气说道:“区区一个姬窟,安能撼动中山国,让他几个鄙邑,诱其深入,觅机歼之,此为退敌之策也。”
“果如国相大人所说,甚好!”
赤章丘一听这口风,不对呀,难道魏斯不打算出兵?他冷静了片刻,刚才的傲气已经荡然无存,他此时心中多了些怒气,不过,他仍小心翼翼地问道:“段相,魏侯对姬窟出兵攻中山,有何见教,在下愿闻其详。”
“暂不出兵。”段干木回答的很干脆,他这是直接向赤章丘交了底,让赤章丘不要指望有援兵,中山国的事情还要中山国自己解决。
空气瞬间凝固,赤章丘沉默了,他此时咬牙切齿的恨魏斯,他心想,如果魏斯袖手旁观,那以后他们在中山国的利益也不能保证了,那君后魏倾,吾也不用敬着她了。
察言观色,段干木看出赤章丘的表情上的细微变化,他非常了解赤章丘,那是个心胸狭隘睚眦必报的人。
段干木微叹道:“哎…齐国出兵黄城,秦国和义渠仍在河西之地与魏对峙,吾主确实分身乏术啊!”
“果然魏侯自顾不暇呀,想必段相还不知黄城已经易主了吧。”赤章丘嘲笑着,这次他的表情没有丝毫的掩饰。
“啊!”段干木这才知道,黄城就在他赶往中山国的这段时间里已经被齐队攻占了,并且齐队还杀了黄城令,洗掠了黄城百姓。他的确没想到,出来的这几天时间,局势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是他始料未及的,他此时更加惦记黄城的战事,不知道他的主公派出的军队是否能控制住黄城那边的局势,因此他越发地觉得,中山国的战事必须尽早平息,否则牵扯的方方面面的事情太复杂了,尤其是牵扯魏斯的精力太多!
段干木告诉赤章丘,魏侯的意思是让文公把公子吉生立为世子,目的是让姬窟出兵伐中山师出无名,这事由赤章丘去办,而他自己负责去姬窟军中和姬窟谈谈,让姬窟不要心存幻想,让姬窟放弃攻打中山国,最好让姬窟和他去安邑为官,只要姬窟愿意答应上面说的这些,魏侯愿许给他国相一职。
赤章丘听段干木这么一说,心情痛快了许多,他觉得,只要魏斯愿意为中山国出力,就等于在助他,同时,段干木还说要亲往姬窟营中去规劝姬窟罢兵,他很欣慰。
两人深谈至半夜,酒没喝多少,话却说了个口干舌燥的。
赤章丘吩咐下人进些茶食,两人用完,然后,他禀退身边伺候的那些人,又对段干木说道:“既然魏侯有旨意,让国君立公子吉生为世子,何不趁此机会一不做二不休,干脆顺势废了中山君,将大位直接给了公子吉生,岂不省事!那公子吉生虽身体不好,但只要有吾在,朝政不会乱,这样想必那姬窟也就没了奢望。段相也曾为中山相,想必也知道,朝中有许多姬窟的跟随者,如果公子吉生成为国君,那些追随者见大位易主,也就死了心,这叫做树倒猢狲散。”
会说的不如会听的,虽然段干木表面上没做任何反应,但他心想:“废了中山君,那公子吉生时而清醒,时而疯癫,这中山国岂不真正的落到尔赤章丘的手里了吗?尔想一手遮天啊!没准哪天,尔再废了公子吉生,尔就成了中山国国君了,哼…尔可真敢想啊!再者说了,就算是哪天真的要废了中山君,让公子吉生继位,也应该由吉生的母后吾家主公的女儿公子倾主理朝政,也轮不上尔赤章丘呀!尔这手未免伸得太长了吧,看来尔这尾巴终于还是藏不住了,野心不小嘛!不行,不能让他有这种想法,那是要坏大事的…”
想到这,他安慰赤章丘说道:“国相,吾家主公对国相期有厚望,也知国相为人坦荡,深得群臣倚重,所以觉得立公子吉生为世子,仍由国相协理朝政,是最佳的安排,而将中山君易主,不是解决中山国当前危机的良药,搞不好更加激化了矛盾,给了姬窟伐中山充分的理由,这样岂不适得其反,更会让姬窟他们狗急跳墙,到那时,局势会糟糕得一发而不可收拾呀!”
赤章丘也知道刚才自己的一番话,暴露了自己的野心,现在他很后悔,他忙掩饰道:“吾视段相如知己,故而多饮了这几樽,段相勿多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