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路上,所有人都在担心下雨。刚走到巷口时,陈婉琴甚至给哥哥打了个电话,问他们什么时候回来。
“你们现在在哪里,怎么去了这么久?“
方继亭:“我们去看电影了,电影刚结束。“
“什么电影?“
“沙丘。“
方宁佩服地看着他。哥哥和她不一样,从小到大很少说谎,以前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模范儿童。没想到他说起慌来竟然如此淡定,眼睛都不眨一下,声音也没有抖。如果陈婉琴继续询问,她毫不怀疑他甚至可以说出地点、场次和剧情来。
“行,你们快点回家吧,你爸订的蛋糕已经取回来,菜我也做得差不多,就等你们回来吃饭了。“
“好,我们现在就回去。“
“你们打车,别坐地铁公交,越快越好,不要等下雨了浇感冒。“
“嗯。“
方继亭挂了电话后,没有打开手机上的打车软件,而是拉着她站在公交站的铁皮檐棚下等了几分钟,招手拦住了一辆出租车。
临下车时,他从钱包里抽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用现金支付。
司机师傅问他:“要发票吗?“
方继亭摇摇头:“谢谢您,不用了。“
直到他掏出钥匙开门的一刻,方宁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打出租车而非网约车、现金、不用发票……他还真的是一点证据和疑点也没留下。
==
十八岁的生日和过去的那些年没什么太大的分别。无非也就是全家人坐在一起,吹蜡烛、切蛋糕、吃饭、爸爸妈妈送她一件礼物——今年是一瓶芦丹氏的香水,倒是与她向哥哥要的礼物不谋而合,都是迈向成人的第一步。
只是方宁今年心情放松不下来,一直到回了房间才长出一口气。
她远没有方继亭那么淡定,也没他沉得住气。
他们的思维有着本质的差异。他的第一反应永远是计划“如何去解决“,而她往往陷在担忧与害怕的情绪里,消耗过多精力。
所以,同样是做了心虚的事情,哥哥优先思考的是如何把每一步的证据清除掉,而她在餐桌上却一直在害怕爸爸妈妈察觉到有哪里不对。
方宁翻开那本《野蒿园》,把6月23号没能读完的最后一章读完,思绪也跟着女主人公在云霭疾逝的天际、在有着一人高的芦苇和狗尾巴草的荒原里走了一遭。
读完最后一章,又从头读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