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淳已经在家里关了半个月,不单承平、连赵熹都不去看他,其他下人除了近侍更不能靠近,府中尚且如此更别提朝中。他的消失悄无声息,承泰等人问起承平也不肯多说,大家都猜测李淳做了什么事遭到了承平的厌弃。吴衍自然不能坐视不理,思量许久,还是决定直接来求承平。
虽平时都是赵熹骄纵孩子,但承平要罚、赵熹绝不会违背他的决定;承平这些年跟李淳两人一家朝夕相处,情义更比同李温还深些,听吴衍这么说、承平又想起赵熹不在身边、李淳陪自己度过的岁月。
承平叹了口气,当时并未说什么,只是在元旦那天将李淳放了出来的李温一同参与祭祀事宜,过后又将他关了回去,不过也足以让朝臣打消猜疑。
第325章孽缘
朝臣从宫中离开拥着宋荣声和陶希仁去到宋荣声府邸,打算想想办法看如何应对承平。
宋荣声叹道:“这两件事也非王爷突发奇想,在这之前他已经多次暗示,不过大家都不同意、所以装作听不懂、不明白,如今王爷明明白白地提了出来、看来是毫无回旋余地了。”
陶希仁冷哼道:“那也不成,他虽大权独揽、可他还不是皇帝,就算是皇帝也不过代天牧民,我等为人臣便要规导劝谏、岂能容他胡来!”
户部尚书卢静劝道:“王爷是有些急了,但这件事也都有他的道理,咱们只能慢慢劝,若是将王爷惹急了认起真来,咱们无论如何都拦不住的。”
中书令林孝安道:“明日就沐休过节、之后一直到出正月,朝中都不会讨论重大事宜,等于之后一个月这两件事都不会有人反对。我看啊,王爷是想用缓兵之计,叫咱们当做没听见、稀里胡涂拖延下去,等南征结束、大军归朝再次提出这两件事,那时咱们再反对反倒显得咱们拖延误事了!”
卢静道:“我还真想当没听见呢!封赵之事暂且不忙,但迁都之事年后就要给他回信了,怎么拖?况且他一时提了两件事出来,一件缓一件急,我猜啊,我们若不同意迁都、他就会立刻把封赵之事提出来,他毕竟是摄政王、待天理政,一共提了两件事,咱们总不能全都否了吧!不准迁都他就要封赵,咱们绝不会同意封赵、也只得妥协迁都了!”
“难道迁了都王爷就肯退步不再封赵么!”林孝安反驳道,“京都作为都城已有近百年,朝中多少官员在此安家,如今说迁就迁、还要迁到燕州那鬼地方去,大家怎么能同意!要说起来,赵元帅丰功伟业、如何不当封!本来就是一家人,人家夫妻情趣、咱们在这参和什么?还是阻止迁都要紧!”
卢静急道:“迁都之事古来有之,何况王爷早已有所准备、连宫室都建好了,可见其决心!何况上安路有官道河有水渠水路畅通也算四通八达,至于朝臣,王爷都搬家了、咱们哪有嫌远的道理?可赵元帅是双元啊!又是摄政王的妻子!古往今来,哪有妇人上朝议政、哪有妻子站于人前!听闻林夫人也是才女,怎么,大人也想叫妇人走上台前、自己退于内堂不成!”
“你!”林孝安气愤不已,反唇相讥“你如今嫌弃赵元帅是双元,那当初南征你怎的不替他去!既要人家打仗又不肯给人家论功,果然是打算盘的精于算计,一点亏都不吃啊!”
眼看两人要吵起来,宋荣声忙劝:“如今陈平之等人已站在王爷一边,咱们再妹弓起来、就真遂了王爷的意了!孝安所说迁都之难我等都清楚,我们也一定会反对;赵元帅劳苦功高,要封他名号赏他功劳大家心服口服,可难就难在王爷一心要他任官上朝,这是绝绝不能。孝安也明白其中道理,就别说气话了!”
林孝安哼了一声:“我看啊,你们已经打定主意迫不得已时同意迁都以换不封赵元帅了!就怕最后你们鸡飞蛋打、什么都不成!”
“孝安!”陶希仁不满道,“故土难离,你我生在京都长在京都,谁都不愿意离开;何况迁都无论如何都是劳民伤财,这点大家谁都不愿意看到!可王爷的顾虑我也清楚,北边之重在于胡蒙,如今东北辽金又兴,要制住他们、都城必得北迁,咱们拦是为政局稳定、百姓安稳,而不是为私利!等时局安稳些、我也是要劝上北迁的!”
林孝安和陶希仁都是京都人,二人官位虽相近承平对陶希仁的信任却是林孝安不能比的,陶希仁算是故朝老臣中的砥柱,如今他这么说、林孝安也只得忍气吞声。
陶希仁又道:“还有封赏赵熹之事。我等确实亏欠他许多,可大礼在前、他不得不亏啊!自古以来巾帼英雄数不胜数,最后都得封赏,但要入仕上朝、揽政弄权那是万万不行!”
宋荣声道:“这事非要说起来也好办。王爷爱护妻子、自然想满足他的愿望,但老赵将军深明大义、其中厉害他必然明白。咱们只需去拜见老赵将军、让老赵将军去劝赵元帅,赵元帅总不会忤逆父命,他自己不再求、王爷那边也就好说了。”
陶希仁摇了摇头:“赵熹若肯轻易妥协、当初他也不会改嫁。何况本就是我们亏欠于人,怎么还要借势压人?”
“那该如何?”
陶希仁叹了口气:“我会亲自去见他。”
陶希仁想见赵熹并不容易。赵熹还有伤在身,轻易并不出府,元日那天倒是有出席祭祀,但承平一直陪在他身侧、不叫陶希仁等同他说话。
新年总是匆匆忙忙,除李、赵两家亲友,其余官员上门拜会承平一律推脱,乱哄哄新年过去,元宵又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