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熹转身看着李淳,这个孩子从小就调皮、到处惹祸,一直到现在仍不消停;他已经有了孩子、已经失去孩子,可他还是会在自己面前哭泣、委屈。他的双眼很像承平,目光没有承平的沉稳、却更加狡黠,也许有点像自己,也许谁都不像。
赵熹走到李淳身前,摸了摸他的头:“不是你就好,这件事我会仔细调查,放心。这些天你也很累了,回去吧。”
李淳轻声应下,想了想,又问:“母君您不回府么?”
赵熹道:“我还要去其他地方见别的人,你先回去吧。”
其他人自然就是韩东。
“本来说好不再打扰你,没想还是要你出马。不过最后一次了,这事罢你就去逍遥江湖吧,离朝堂越远越好。”
韩东颇为不忍。大儿子去世、却要调查自己的小儿子,赵熹心中的苦岂是常人能受。只盼这事跟李淳毫无关系,不然赵熹又要陷入两难。如今韩东也只能道:“属下一定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两人话还没说完外面就吵嚷起来,韩东疾步至门口正要斥责,见到来人面色一变,回头看了看赵熹。赵熹往门外一瞥,原来是五郎。
一个要债的。
“叫他进来吧。”
五郎眼睛红肿,嘴唇抿得紧紧,拼尽了力气才哽咽地问出一句:“天哥,真的死了么?”
赵熹叹道:“听幸存的亲卫说,是的。我已交代元奢,叫他把大家都带回来;仇人必将血刃,你放心。”
五郎又哭了起来,韩东不由道:“五郎,我们做的本就是又在刀尖的营生,能为大君做了这么些事、人生足矣。唯一叫宋天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了,别叫他担心。”
五郎没答,抹了把泪,道:“仗也打完了、我也没用了,等天哥回来,我想带他回家。”
赵熹知他心灰意冷、强留无意,只得道:“你很有天分,齐物局永远为你敞开。”
五郎并没回答,向赵熹一拜、反身离开,赵熹看着他,竟有曲终人散之感。
第351章废立
李温遗体于五日后抵达京都,身上除致命的刀伤外还有被亲卫护送出城时受到的损伤,因已经过整理,仪容大体还算安详。虽战事未结、调查也刚刚开始,但天气渐热、在南边时遗体又未精心处理,赵熹只得忍痛举办丧礼,将其尽早下葬。
李温英年早逝,然其身份贵重、又早入朝堂,朝中官员皆来平园吊丧,尤其陶希仁为其老师,自启蒙至今对其谆谆教诲盼其承先圣开天平,猝闻噩耗陶希仁之悲伤难过不逊承平赵熹。
陶希仁在冀然搀扶下步履蹒跚进入平园,遥遥望见灵堂中高烛冷白幡寂,人影多哭声悲,故人还未见、老泪已先垂。陶希仁本想再见李温最后一面,还未到入堂,众臣已拥了上来。李温在朝堂日久、为人谦逊恭谨,众臣对他很是爱戴,陶希仁与他如师如父,众臣不见承平、都来向他吊唁。
“大公子年纪轻轻遭此劫难,国失基石朝失砥柱,亲痛友悲同僚呜咽,人间惨事莫过于此!”
“大公子甚至都未成亲、留下血脉,竟客死他乡!君子失小人行,苍天无眼啊!”
“大公子品行高贵志广才高,无论如何都不该是此下场啊,真是天妒英才!”
“这两日李家子嗣接连出事,绝非吉兆,怕是埋祸隐忧!”
“无非就是那位罪孽深重、上天警示不但不知悔改还变本加厉、终于天惩降临!”
众人噤声,齐齐望向说话之人。说话之人舔了下唇,道:“你们看我做什么,这事大家不都心知肚明?不过不敢说罢了。以前只觉得无关紧要、大家装聋作哑,可如今他已登上朝堂、干预朝事了,上天又降下天罚,大家还要装作一无所知么!”
陶希仁早就厌烦,闻言斥道:“故人灵前怎好乱说胡话,大公子为国而战、为国而死,壮烈骄傲,怎容污蔑!”
那人不满:“陶大人,您莫不是怕了他!您本是清流巨擘、文人脊梁,应当舍身卫道、不屈权威才是,如今却唯唯诺诺、连说句真话都不敢,怎么,铮铮铁骨的陶希仁也被熔在淫威之下了不成!”
陶希仁眉头紧皱,冀然忙道:“今日祭奠故人、还是免谈朝事吧,有什么事来日朝上再议!”
“天下事天下议,哪有只在朝上谈朝事的说法!吕武之祸早有先例,不防微杜渐、反而要袖手旁观坐视不理?真要等李家江山改赵姓、懦懦男儿为妇欺才悔不当初么!”
“大人说得有理啊,眼看南征已了赵熹这南征元帅非但没有卸任反而走上朝堂,陶大人,当初您可不是这么说的!”
“一步退步步退,退无可退不能再退!先失孙后丧子,这就是上天的警示啊!为人臣者岂能顾怜己身知君错而不谏言,这是不忠不义之行!”
“咱们都好几日没见王爷了,不如趁今日求见王爷,要他约束后院、勿效高宗、遗祸宗室!”
“赵熹不除、天下难安,不如请王爷废掉赵熹!”
“废掉赵熹?”
“废掉赵熹!”
群臣议论纷纷、渐渐竟众口一词,陶希仁看在眼中,脸色铁青:“赵熹于朝廷有功、又为李家绵延子嗣,虽不应上朝听政、却也不该被弃下堂!你们是要将王爷置于不义之地!”
“王爷偏宠赵熹、后院再无他人,如今大公子去世、王爷膝下只剩一子,怎么能算子孙延绵?反而是赵熹善妒不贤、至李家人丁稀薄才是!他又不安于室、王爷还在他就敢打骂大臣干预朝事,万一山陵崩、天下谁能治他!您不仗义执言就算了还为他说话,陶大人,你胡涂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