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尘、烟尘。
烟尘像不透风的墙,遮掩了将士的眼,只有后马的前蹄跟着前马的后蹄才能勉强辨别来时的路。
烟尘、烟尘。
烟尘蒙住了将士的口,年轻的士兵们,都不敢说话,像是谁先说话就会先丢了魂儿。可是越是没人说话,越是令人害怕。
代国的马问了:“远道而来的马儿,你们是要去哪里?”
“哒哒哒、哒哒哒。”冒失的马落入了陷阱,急奔的马掉下了悬崖。
代国的马问了:“远道而来的马儿,你们为什么不回家乡?”
将士落马的声音惊坏了马匹,弓箭刺破他们的皮肤,铜锤砸开了他们的脑门。
远道而来的马没有回应。马告诉马不要慌张、马告诉马不要焦急,后马的前蹄跟着前马的后蹄,前马的尸体开辟后马的道路。
忽必来(蒙古四獒)和者勒蔑(蒙古四獒)所率的骑兵破烟而出。叔孙建(北魏将领)所领的五百弓箭手早已等候多时,将率先闯出烟尘的几人射成筛子。率先出烟的战马倒地时向后发出一声激烈的嘶吼,正趁叔孙建的弓箭手队伍交替射击班子之际,烟尘之中有数十只箭矢朝他们射去,一下打乱了他们的箭阵。冲出烟尘的骑兵也都张弓或者执刀、径直冲杀向叔孙建的队伍。
“配合如眼睛和手,临危不乱,前锋七十分。”在战场旁边一座山的山峰上,太武帝(拓跋焘)正观察着战局。
魏国(北魏)开始立国之时,便西建要塞以拒周(北周),南建要塞以拒唐,东建要塞以拒辽金。而负责西边要塞防守,与魏国仇雠宇文氏制衡的,便是魏太武帝——拓跋焘。魏军于几天前西部偏北的荒无人烟之处发现了这支宛如天降奇兵的数量庞大的部队。军队打着“元”字旗号、赶着牛羊、携带者很多类似拼接攻城器械的木头,非常可疑。于是太武帝(拓跋焘)便算得在他们途径这里山谷之时,恰好是每日烟尘四起的时候,在此时先下手为强,袭击这支部队,虽然太武帝(拓跋焘)兵力不占优势,但在天时地利加成之下,一举灭敌也不是难事。
太武帝(拓跋焘)在山峰上变换旗帜,早已绕过山谷的奚斤(北魏将领)部队便轻骑快马向元军后阵袭杀。
元军此次行军,不止有骑兵和攻城部队,还顺带赶来了许多牛羊群。一是作为储备的军粮,而来可以当做新的定居点发展农牧业的基石。一般为了不阻碍行军、牛羊都是由牧民赶在军队的后方,只有术赤(铁木真长子)带领一些轻骑管理,这也就成了大军的弱点。
不过突发的沙暴让担心牛羊乱跑的后军立马派兵围着牛羊群往复奔驰,牛羊群被冲撞的战马围住只好蜷缩在原地。奚斤入阵,刚好碰上了绕圈奔驰的后军,双方骑兵交战、各有损失。但后军还要担任围羊的任务,只得单方面被掠阵扰袭,不能压阵追击。
“严整有备,纪律严明,殿军八十分!”
说话间,长孙道生(北魏将领)率领的魏国主力部队也从东面树林中杀出。元军先锋由于追击叔孙建的部队与大军有所脱节,使得长孙道生得以从东南两个方向夹击元军。由于大部队中的烟尘还未散去,不知敌人多寡以及进攻方向的元军开始陷入被动。
突然速不台(蒙古四獒)率领的一支游骑尖刀一般破开了魏军东南角的战线,西边的元军也配合着南面军队对魏军进行反包围。追击一阵后,忽必来(蒙古四獒)和者勒蔑(蒙古四獒)也返回本阵共同夹击,
此时魏军兵力不足的劣势已展露无余,魏军意图分割元军逐步消灭的企图基本失败,长孙道生率领的魏国主力也三面受敌、岌岌可危。
“用军变阵、指挥得当,中军九十分。”
随着一声长啸,在一柄黑槊的带领下,于栗磾(北魏将领)所率的轻骑部队从西面突然杀出,也如一把尖刀般直刺中阵。
于栗磾马快槊利,一般士卒不能及,随着他一面怪叫一面冲杀,一槊打翻一个牙将,一槊又将一个牙将挑在枪上,很快便杀出一条血路、突入中阵。
面对快速的袭击、以及响彻中军的侵略性的怪叫,元军各部仍然没有表示出慌乱。因为元军各部都知道,位于中军的,才是整个元军大部队精锐中的精锐。
见于栗磾部队前来,四支名为怯薛军元军重骑兵,在博尔术(元四杰)、木华黎(元四杰)、赤老温(元四杰)、拖雷(铁木真四子)的带领下铜墙铁壁般压向于栗磾。虽说于栗磾所率部队的黑槊锋利,可以穿透马铠,但却抵挡不了重骑兵冲锋的力量,四轮冲撞后已把于栗磾的轻骑兵撞得寥寥无几了。
“山一样的军队、城墙一般的骑兵,护卫军八十五分。”
此时烟尘大致散去,在中军中一直未动的铁木真本部已将那些散落在马背上的木质零件搭建成了一只两三层楼高的巨兽。铁木真就坐在那巨兽之上,随着长鞭挥起,坐下的牛马一阵嘶啼,巨兽便由牛马拉动着在战场上奔跑起来。
战场上的魏军几乎全都看呆了,谁也没见过如此庞大的猛兽在战场上奔走。原本就逐渐不支的长孙道生主军一哄而散,不要命地向后奔逃,互相倾轧者不计其数。铁木真亲自率领的弓箭手甚至都没来得及在巨兽上放箭射杀、魏军就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残余的差不多了。
“郭守敬发明的这东西真不赖!”铁木真在巨兽上高兴地拍着一旁窝阔台(铁木真三子)的肩膀,窝阔台则仍对他在阵中临时搭建攻城车一事心有余悸。
“额,”这时的拓跋焘已经无言去形容眼前的景象了,“一百分。”
“叫奚斤去帮长孙道生收拾残部,先撤回东边城塞。”
传令兵刚想应答太武帝(拓跋焘)的命令,便被一支利箭刺穿了喉咙。一个背上绑箭、银盔银甲、容貌俊伟的人带着十数名弓箭手围了上来。
“您是军队的首领吧,在下哲别,请您去见我家大汗一趟。”那哲别(蒙古四獒)说道。
“刺客,七十分。”说着,拓跋焘拔出了插在地上的长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