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种情景,李斯眉宇间更显忧虑,他显然也不赞同赵高的主张,但他未跟随众臣谴责。
在李斯看来,凭借赵高的智谋与手腕,不可能忽视自己这番话可能引发的强烈反弹。但既然他已经大胆提出了这一想法,一定有十足的自信能使陛下认可。
于是,李斯抬头望向了始皇帝,只见对方原先满面的笑意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深沉不愉的神情。
“赵高,对于右丞相所言,你有何见解?”
始皇帝沉声问道。
“臣以为,右丞相之言,甚为偏颇。”
赵高恭敬地答道。
“先秦之变法,让我国实力骤增,这一点不容置疑。每每念及此,臣亦心生敬佩。臣以为,商鞅之所以能令我国迅速强大,乃因其深谙时势,准确地把握了我国国情。”
“推行耕战政策,使得新国民有了自己的土地,从而勤勉耕种,争相从军,愿意为国家冲锋陷阵。这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一个充满光明的未来——一个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赢得更加美好生活的未来。”
“抑制商人,则是因为当时我国尚未形成大规模商业,大部分贸易皆由六国商人掌握。他们不仅在商业上垄断市场,还高价出售战备物资和生活用品,不仅勒索我国**与民众,甚至为敌国通风报信,助纣为虐。因此,商鞅才会出台政策抑制商人。”
“然而今日,大一统的局面已然形成,四海为家,万物归一,六合同风。那些商人如今已是我大秦的子民,若仍旧压制他们,实为不合时宜。试问,若这些商人能够像当年的新国民一样,看到希望,看到光明的未来,又怎能不为国家尽力?若商鞅再生,以他的胸怀,也断不会抑制商业发展!”
赵高的话语掷地有声,在麒麟殿内回荡。冯去疾则怒气冲冲地反驳道:“荒谬!商人逐利本性难移,何谈为国尽忠?”
“呵呵,”
赵高冷冷一笑,“世人皆曰利而行之,无论小至个人,大至国家,皆为利益驱使,商人又有何不同?”
他直视冯去疾那愤怒的面孔,接着说道,“例如说,丞相主理政务,难道不是始终为国家利益着想吗?这难道不是逐利的行为?”
冯去疾闻言,欲言又止,终究无法辩驳。他确实是为了国家利益考虑,这一点不容否认。
“就举一个例子吧,右丞相治国,每时每刻不都在考虑国家的利益吗?难道,这不也是在追求最大的利益?”
赵高的语气尖锐且不容置疑,让冯去疾无言以对。
“狡辩!本相为大秦右相,岂能与那些商人相比?”
冯去疾愤愤不平地斥责道。
看着冯去疾的模样,赵高轻轻抿了抿嘴唇。究竟谁在狡辩,彼此心知肚明。
李斯跪坐在那里,脸上现出一丝惊讶。有识之士都明白,这次争辩中,身为右相的冯去疾已经败下阵来。
这种情况在过去数年间极其少见,以往与冯去疾的论战,大多是他自己落败收场。
毕竟,冯去疾这个人,非常善于巧言令色。
然而,这位新贵无双侯首次参加廷议,竟在这正面的较量中占了上风,实令人咋舌。
更加让人惊讶的,则是他那两句名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尽管这还是李斯第一次听闻此言,但立刻便让他觉得如同醍醐灌顶。
的确,世人不都是这样吗?
赵高适时地插话进来,不再理睬冯去疾,而是直接向始皇帝进言:“陛下,欲将月氏人归顺融入我国,扩展我国版图,若缺乏商人助力,则需耗资巨大,举步维艰;但若有商人相助,则国库不必分毫付出,此事即可顺利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