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柱扛不住自己闺女的撒娇战术,无奈之下,只好缴械投降。
拿起一根竹篾,一步一步交着冬至编着。冬至拿着竹篾,跟着李小柱一步一步认真学着。这盒子,看着李小柱编着容易,自己动手时,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啊!
等冬至终于编完时,那小盒子都是歪的。
冬至看着自己好不容易完成的第一件竹制品,禁不住热泪盈眶。自己编的简直拿不出手,特别是自己爹编的就在一旁放着,这一对比,冬至更是拿不出手了。
李小柱看了冬至编的盒子,忍着笑,指点了一番,然后再安慰一番后,拿起自己之前没编完的篓子,继续编了起来。
昨天冬至和他说,让他给她编个小点的篓子,趁着现在有时间,赶紧帮自己几个孩子都编一个,过段时间可就没空了。
冬至将自己编的盒子放到地上,拿起一个竹篾,继续编起了盒子。
等第二个编完,放到第一个旁边一对比,明显比第一个要好些了。这一发现,让冬至斗志昂扬。只要有进步,她联系一段时间,一定可以也编出精致的盒子!
心里暗暗给自己鼓气后,再次拿了一根竹篾,继续练习着。
地上的二郎和三郎,还在联系写自己的名字。虽然他们现在会写了,可是那东倒西歪的字体,李小柱看了很不满意。旁边冬至写的端着漂亮的字还没擦掉,这就像是时刻在提醒两个孩子没有冬至厉害,不服气的两人拿着棍子继续在地上画着。
炕上的柳氏,拿着针绣着帕子,时不时抬头看看地上正认真的三个孩子,脸上的笑容止都止不住。
不一会儿。李小柱就将三个小号的篓子编完了。目光先转到二郎三郎的身上,不错,字写得比之前好了些。再看看冬至编的盒子,虽然这盒子简单,不过第一次能编到这个样子,也不错了。
“他娘,你歇会儿,不要绣了,这小月子也不能刺绣,伤眼珠子。”李小柱将目光转到柳氏身上,发现她还在绣帕子,忍不住开口说道。
“没事,大哥过两日就回来了,这几日赶几张帕子出来,他好带到镇上卖。”柳氏换了个颜色的绣线,继续绣着。
柳氏的话,让冬至只想长叹口气。娘啊,亲娘啊,你这拼死拼活地绣帕子,那卖的钱都被大房存成了私房钱,又不会给你几个孩子一顿好的吃,干啥子这拼命啊?这难得的修养时光,就这么被浪费了!
心里默默吐槽的冬至,到底没将这些话讲出口。不过大伯要回来了,这倒提醒了冬至,之前说要去镇上看看的,结果因为娘的事给耽搁了,这几天得找机会去看看了。
来到这个世界三个多月了,除了知道这是一个叫大越的王朝外,其余的一无所知,连物价都不知道。还有人们的审美观都不知道,家里除了少量的面粉,是给大郎和冬芬吃的之外,其余的就是玉米粉和干红薯了,这个朝代还有哪些农作物她也不知道。这种两眼一抹黑的情况,可不能这么一直持续下去。
可是这乡下的人,不到非去不可,一般是不到镇上去的。这不仅是因为李家庄离镇上远,还有乡下人对镇上人天生的敬畏。再有一点,就是去了镇上,难免会花钱,这年头,大家都在地里刨食,可没那个闲钱买这买那的。
怎么找个借口去镇上,这也是个难题啊……
☆、23。第23章 摘刺萢
接下来两日,日子过得还算平静。每日李小柱都会教兄弟两个认一些字,没钱买纸笔,兄弟二人只能拿着树枝在地上练习写字。每当这时候,冬至也会蹲在一旁,跟着认字。有前世记忆的她,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字全记住了,这一点引得李小柱和柳氏纷纷称赞。
有冬至在旁边作对比,二郎三郎就显得慢了不少。被比下去的兄弟两人不甘心,格外认真了起来。如果没有冬至做对比,二郎和三郎的资质还是不错的。李小柱在心里一对比,惊讶地发现二郎和三郎都比大郎资质好。
有这一认识的李小柱,之后下地都没再带着兄弟二人,如今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认字,往后分家了,他攒些钱,将他俩送到私塾里念念,有本事就考科举,他就是去要饭也供他们俩读书。要是读几年,连秀才都考不上,那就回来继续种地,左右不会饿死。
这几日冬至除了认字外,一门心思都扑在了编盒子上。从开始的歪歪扭扭,到现在也像模像样。虽然没李小柱编的精致,不过也拿得出手了。
冬至将编得好的都挑了出来,摆在一旁,数了数,整整二十个。这就是她两日来的成果。
这日吃过午饭,李小柱用木头订了三个小盒子,里面装满了沙子,供兄妹三人练字用。兄弟两个拿到手后,立刻在沙子上画了起来。
冬至接过之后,将盒子放在一旁,走到李小柱面前,对他说道:“爹,我想再去山里一趟。上次我们在山上看到一种能吃的野果子,我想着摘下来,明天赶集拿到镇上去卖,或许能挣几个钱。”
原本钉完盒子,现在在修凳子的李小柱,听了这话,停下了手里的活。抬起头,盯着冬至,语气严厉地问道:“你咋知道那野果子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