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湘军精神 > 第17部分(第2页)

第17部分(第2页)

墙壁要修建得和城墙一样,高度为七尺,子墙高度只有一半,墙厚六尺,左右各有一扇门,出入都很小心。修筑时,如果附近有敌人,大家就一起动手,如果没有敌情,那就是长夫们的劳役了。

在壁垒中,每队搭建一个营棚,棚内有灶和厕所,厕所分为外厕和内厕,外厕有四个茅坑,内厕一个茅坑。

火药存放在地窖里,用堇菜覆盖,留孔透气。

部队的墙垒之内,不得开设集市。如果壁垒离集市很近,就要加强门卫,午夜核查人数。军士出入营垒,没有经过批准,就要处死。

夜晚的口令,由营官拟定。守夜的军士,每营五十人,靠近敌人时则派一百人值班,每一更换一班,每班十人到二十人,由哨长巡察。

五更时,全体起床。早晨和傍晚都要练操,用响器发出信号。

48

在湘军的营制中,最关键的部分是薪饷制度。曾国藩的湘军将士们为之而战的目标,并不完全是书生们大力倡导的忠君报国,其中一个本质的激励机制是升官发财。曾国藩在1855年写作的《水师得胜歌》中,用最后一句总结出了湘军将士的真实追求:仔细听我得胜歌,升官发财笑呵呵。

升官是读书人的追求,绝大多数参加湘军的山农,却只有一个最朴素的愿望,那就是积攒银子,回家买田盖房娶媳妇。但是湘军不允许抢掠百姓,将士的收入,只能指望薪饷。因此,优厚的薪饷,是吸引湖南农民从军的实际利益。

湘军的每名营官,不管官阶高低,每月都可得到二百两银子的薪饷。这个数目,略等于清军一个二品总兵的薪俸加上养廉银的总收入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853年,咸丰三年(31)

一营有四名哨官,每人每天的薪饷是三钱银子,每月可以支取三十六两银子。每营有四名哨长,每人每天的薪饷是二钱银子,每月支取二十四两银子。湘军一名哨官的收入,略等于清军一名四品都司的薪俸加上养廉银的总收入,而哨长的收入也很可观。

每营有三十二名队长,称为什长,每人每天的薪饷是一钱六分银子,共计每月支取一百五十三两六钱银子。

每营有七十二名亲兵,二十名护勇,每人每天的薪饷是一钱五分银子,共计每月支取四百十四两银子。

每营的正勇,有三百三十六人,每人每天的薪饷为一钱四分银子,共计每月支取一千四百十一两二钱银子。

每营有伙勇三十二人,每人每天的薪饷是一钱一分银子,共计每月支取一百零五两六钱银子。

每营有一百八十名长夫,每人每天的薪饷是一钱银子,共计每月支取五百四十两银子。

湘军从队长到长夫,收入的薪饷相差不大,他们一年的收入,也大致相当于清军一名外委把总的薪俸加养廉银的总收入了。

一营每个月支取口粮公费银二千九百十七两四钱银子。月份小,就扣除实际天数之外的薪饷,建月就不扣。

水师的薪饷制度,也依此为准,头篙和舵工的薪饷与哨长相同,舱长的薪饷和什长相同。由于水师没有长夫,哨官却多了一倍,所以水师一营的薪饷,每月开支九百十一两二钱银子。

至于营官以上的将领,收入就更高了。凡是统帅几个营的将领,可以专设营官,由每营分别献助公费,每月或者一百两银子,或者二百两银子,如果达到二千人,又外加公费一百两银子,夫价银三十两。统帅五千人的又要加倍,统帅一万人的就有三倍。一万人有二十营,每营献助一百两银子,总共每月就有三千两银子,收入比清廷一名总督的薪俸加上养廉银还要高。但是,这种收入是合法的,只有这种收入的湘军将领,就是廉洁的官员。

湘军的薪饷制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采用月薪制,每月发饷。而清军的俸禄是按年计算,每年发两次。月薪的好处是,拖饷的情况容易避免,因为战死而拿不到薪饷的情况少了很多,将士的积极性自然更高。

湘军将领可以合法地吃缺。每位大将在他所统帅的各营中,都设置一名管理兵籍的官员,叫做司籍。部队缺员没有补齐的,或者一直空缺的,或者有兵员被开除的,薪饷都由大将支取,军械修补的费用也不发给。这样一来,率领五百人,每年就能收入三千两,统帅一万人,每年就能收入六万两银子。像这样吃缺,还算是廉洁的将领。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跟着曾国藩作战的将士,的确是可以发财的。至于升官一途,湘军后来的历史也表明,曾国藩部属中的书生,还有出身底层的军人,只要没有战死疆场,个个都能平步青云。因此,解读湘军的成功,决不可只看到湘军的军事谋略、军纪执行和文化建设,而忽略了升官发财的激励机制。

通过以上记述,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虽然没有带兵援救湖北,甚至也没有带兵前往长沙,但他已为湘军出征打下了牢实的基础。这是他的过人之处,也是他比湘军先驱者江忠源看得远的地方。因此,曾国藩尽管未能说服江忠源稳扎稳打,但他自己在衡州已是踌躇满志。他不仅在建设一支像样的军队,同时也看到了希望。这个希望,就是清廷要依靠一支强大的湘军来解救困厄。

曾国藩再一次抓住了历史给他的机遇。

但是,王錱没有接受曾国藩制定的营制和人事安排。他以湘军###自居,自树一帜,自定阵法,自行训练,这就是所谓“老湘营”的发端。

49

1853年的最后一个月,未来的湘军集大成者曾国藩稳坐衡州,而湘军的先驱者江忠源则在最后一次奔命,走向生命的终点。

当时,湖北黄州以下的长江流域,都被太平军控制,清军的增援部队很难到达安徽。

湖南先前已派出三千多名湘滇军增援安徽,由刘长佑和江忠源的大弟弟江忠濬率领,还在路途。

三十八岁的江忠濬一直没有跟随哥哥出来征战。他不是一个读书人,少年辍学,从事买卖。他在家乡听说哥哥身为安徽巡抚,手下缺兵,便招募一千名乡勇前往救援。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853年,咸丰三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