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没有吭声,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没有派记录人是他的决定,他并不想把这次训问放在书面上,只是一次非正式的训问,当他盛怒之下,他认定是长子派出的刺客,但当他渐渐冷静下来,他也觉得有点不太符合常理,派黄鲁刺杀,一旦失手,不就等于把太子暴露了吗?
不过李渊对长子成见已深,就算发现了什么不符合常理之事,他也往往会视而不见。
李渊沉默片刻问道:“裴相国的意思呢?”
李建成的一番敲打虽然不至于让裴寂幡然醒悟,但李建成以太子的身份说出那样话多多少少对裴寂还是有点影响,从东宫到御书房这段距离内,裴寂心中生出了一丝自保之心,他有点想退出李元吉的布局了。
裴寂沉思片刻道:“陛下,废除太子事关国本,陛下还是征求一下群臣的意见,至少征求一下几个相国的意见。”
李渊点点头,“好吧!让朕再考虑一下,相国先去吧!”
裴寂行一礼便慢慢退下去了,就在裴寂刚走,从里间走出一名宦官,躬身向李渊行一礼。
“他说的符合事实吗?”李渊冷冷问道。
这名宦官是李渊派去东宫监视李建成的主管,李建成的一言一行都逃不过他的耳目,宦官躬身道:“启禀陛下,基本上属实,但太子说他收了楚王的贿赂他没有说,太子还说他对大唐不忠,将来张铉也不会用他这种人。”
李渊哼了一声,又问道:“太子还说了什么?”
“在裴相国未到之前,太子对太子妃说,他根本不可能在寝宫里用钢针,慈石两个月前才移走,而两个月前他一直不在长安,他说这是个栽赃他的漏洞。”
李渊半晌没有说话,良久问道:“还有什么?”
“太子说他不想做什么太子,最大的愿望是去终南山造石屋种田养鸡,王妃说这也是她的梦想,他们说这话的时候,老奴就躲在窗外,他们没有发现。”
李渊挥挥手,宦官退下去了,李渊负手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他也知道太子寝宫门口放有两块巨大的慈石,和自己的寝宫一样,两个月前还是他下旨把东宫的慈石取下,送去九成宫寝房,这件事他倒忘记了,这样一来,太子寝宫内很难用钢针,钢针只能是最近才放进去。
“难道真是有人栽赃陷害?”
李渊终于有点动摇了,他沉思良久便道:“传朕的旨意,召诸位相国以及驸马、神通大将军来武德偏殿议事。”
(未完待续。。)
第1217章 功亏一篑
半个时辰后,五名相国,陈叔达、裴寂、刘文静、唐俭和高士廉,两名驸马柴绍和赵慈景以及大将军李神通一共八人都已赶到了武德殿。
大家心里都明白要发生什么事,太子已经回来两天了,也该到宣布的时间了。
对于废太子,每个人的想法并不一样,像李神通和裴寂一定是支持,他们拥戴齐王李元吉为储君。
而陈叔达和柴绍则是太子李建成的拥戴者,他们则坚决反对废除太子,至于其他四人,除了唐俭和赵慈景是中间派外,刘文静和高士廉则支持秦王李世民。
如果废太子能让秦王李世民为皇储的话,刘文静和高士廉也会支持废除太子,但宫中传出的消息是,圣上并不打算再立太子,甚至有可能是尹德妃的儿子获利,所以刘文静和高士廉在废太子一事上就有点暧昧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大殿内格外沉默,天子还没有出来,这时,陈叔达对众人道:“一年的停战已经没几个月就要结束了,我们军队并没有增多,相反,周朝的军队却已经达到八十万,四倍于我们,如果我们不能精诚团结,还热衷于权力斗争,那真是内忧外患了,各位,我们一起劝说圣上放弃废太子之念吧!”
天子马上就要出来了,陈叔达也很紧张,他抓紧时间,便没有酝酿情绪,一番话说又快又急,大殿内却没有任何反应,还是一片沉默,只有柴绍向他微微点头,表示同意他的观点,这时,有侍卫高喊:“圣上驾到!”
陈叔达退了回去,只见天子李渊在几名侍卫簇拥下快步从侧面走进了殿内。
“各位爱卿都来了,请坐下吧!”
众人躬身行一礼,便各自坐了下来,李渊在龙榻上坐下,对众人缓缓道:“最近发生之事想必众位爱卿也知道了,虽然家丑不可外扬,但这确实不算是家事,也关系到大唐社稷,关系到大唐未来,朕一直再考虑是否要重立太子,但大唐不是朕一个人的江山,也是诸位的江山,所以朕今天要和大家商议此事,事关重大,希望大家都能说一说。”
说完,李渊看了一眼裴寂,意思是让他先说,裴寂本想退缩,但偏偏被圣上盯上了,他只得硬着头皮起身道:“陛下,能否容臣先说几句。”
李渊点点头,“裴相国请说!”
裴寂对众人道:“今天我奉圣上旨意去东宫训问太子,太子坚决否认有行刺天子的行为,当然,这可以理解,现在只能说太子有行刺天子的最大嫌疑,不能确定就是他所为,不过太子中允王却承认了受太子指使下毒楚王,也签字画押了,下毒动机是楚王威胁到了太子的地位,下毒所用的牵机散也在东宫内搜到,王也承认是他派人收买庖厨,所以太子下毒楚王人证物证俱全,至于东宫搜到了钢针,这个我不好多说什么,大家心里明白就是了。”
这时,陈叔达起身道:“陛下,微臣还要就裴相国所说之事补充三点,请陛下准许微臣发言。”
李渊有点不情愿,他知道陈叔达一定是为太子分辩,他让裴寂先说就是为了抢陈叔达的开端话头,但陈叔达还是接上了,而且接得很顺,直接针对裴寂所说的三件事,不过话已经说开了,李渊又怎么能打自己的脸。
“陈相国请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