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科幻一点 > 第75部分(第1页)

第75部分(第1页)

也会闻风而动。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俏姑娘飞走就飞走,所有人似乎都把这当成寻常事。

而在《飞人阿里埃利》中,阿里埃利获得飞行功能后出没于印度各地。作者笔下的印度,其开化程度基本类似于《百年孤独》中的南美。但飞人引起的是一连串的惊异、轰动、搜寻……“活人飞天”是超现实的,而后面的所有反应都是现实的。

其实,超现实主义也有一个渊远的源流,那就是童话。当我们看到大灰狼和小白兔对话时,看到猫和老鼠象人那样斗法时,我们决不会问,它们为什么会说话?它们的智力有那么发达吗?我们直接接受了这些艺术中的虚构。

在《电影创作类型论》中,作者桂青山对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创作方法进行划分。先是分为“再现”和“表现”两类。将现实主义、自然主义都归为“再现”。又将“表现”分为“传统品格的表现”、“现代品格的表现”。他把科幻与奇幻合在一起,归为“传统品格的表现”,把超现实主义称为“现代品格的表现”。虽然名称不同,分类稍异,但这是笔者找到的,最为接近本文观点的创作方法分类体系。

在关于“创作方法”的定义里,最后有“以达到特定的艺术表现效果”这么一句。在分析以前关于创作方法的诸种理论时,笔者提到:不能将创作动机作为出发点。在这个定义中,创作动机不是出发点,而是推论。也就是说,某种创作方法,最适合于表现某种艺术效果。所以,为了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作者,便更倾向于选择这种创作方法。这个顺序是不能改变的。

那么,这四种基本创作方法又分别能达到什么效果呢?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所达到的效果,就是高度逼真。它制造了一个假镜子,假照片,令读者或观众接受。和作为现实主义渊源的“镜像论”完全相反,和追求零感情的作家的思路完全相反,现实主义作品根本不是镜子般地反映现实,它们都是虚构的,但是被虚构得似乎是一面反映现实的镜子,是高度的以假乱真。凡是使用现实主义写法的作者,都是在追求这个以假乱真的效果。

科幻创作方法可以表现出客观世界的可知性、以及人对客观世界的掌握和支配。在科幻作品中,神秘现象,超现实情节都是有解的。至于各种危机,即使它最终不能克服,但因为能够被认识,被解释,至少形成了心理上的把握感。

奇幻创作方法,则要表现出客观世界的神秘性,以及人对客观世界的敬畏。奇幻作品总包括着某种宿命色彩。世界上没有纯粹的乐天派,当人们在冷漠而宏大的客观世界面前感觉渺小,无助时,他更能体会到奇幻作品的深蕴。

超现实主义可以表现出客观世界的荒诞和无意义。针对人类,针对个人,客观世界本来便无意义。意义是人类赋予的。超现实主义能够拨开这一层面纱,令人在荒诞不经中感受世界混乱怪诞的本相。

如前所述,既然从现实主义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主流文学理论家,可以从再现的概念出发,建造整个创作方法体系。那么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从表现出发,建造整个创作方法体系:所有的创作方法都是表现。现实主义是“以真乱真”的表现——模拟客观真实去建造艺术真实。科幻和奇幻是“以假乱真”的创作方法——不模拟客观真实而去建造艺术真实。超现实主义是彻底的表现——完全不理睬真实不真实这个问题。

其实,上世纪三十年代,郁达夫就建立过一个从“表现”出发的理论体系,当然与此处的还有区别。

第四卷:科幻的艺术规律 第三章:科幻中的叙事逻辑(1)

上三章前言

第一节:叙事学研究的简单回顾

第二节:什么是自设逻辑

第三节:公设逻辑

第四节:科幻所提供的新叙事模式

上三章前言

叙事研究,是当代文论中的一个领域。在叙事学研究的简单回顾中,笔者介绍一下它的基本内容。对于科幻文学来说,一方面叙事学理论有助于廓清它的创作规律。另一方面科幻文学也对叙事学作出了贡献,那就是自设逻辑与公设逻辑。除了理论上的帮助外,科幻还提供了新的叙事模式。

第一节:叙事学研究的简单回顾

对于提倡现实主义,提倡生活流的作家来说,小说不要有什么模式、套路,自然而然,还原生活本真为最好。但叙事学家却不管这一套。在他们看来,任何小说抽掉了具体内容,提取出核心脉络,都可以展示出数学公式般的严整性。套路和模式客观存在于所有叙事艺术中。而他们的工作,就是由表及里,把这些潜在的套路挖出来。

叙事学发端于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理论家普罗普收集大量民间传说,从中分析出叙事结构、叙事功能,找到他所认为的“常数”、“不变项”。这篇童话写国王,那篇童话写巫师,但把这两个角度代换,那个基本的叙事结构不会变。

法国学者布雷蒙则提出“事纲逻辑”的概念。一个行动的起因、过程、结果构成一个“事纲”。在叙事作品里,一个“事纲”连着下一个“事纲”,或者一个小事纲镶嵌在一个大事纲中间。一位影视界的朋友介绍说,统计分析,好莱坞电影平均每部由十三个“故事点”组成。太多则杂乱,太少则拖沓。这个“故事点”的概念几乎就是事纲的通俗叫法。

法国叙事学家格雷马斯则将叙事模式划分为三个类型:契约型。故事涉及契约的设立与悔毁,常与人际的抗拒与调和相关。例如《红楼梦》中所谓的“金玉良缘”、“木石前盟”。2任务型,包括奋斗追求,斗争与任务的执行等等。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显然属于这种类型。3离合型,涉及邂逅分手、迁徒流离、相会相失等。这种类型的作品很多,稍近一点的例子如张爱玲的《十八春》。(《文学理论要略》童庆炳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204页)

这些叙事学研究,可以看作创作方法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创作方法要研究作品中的逻辑与外界逻辑的关系,叙事学要研究作品逻辑本身的结构、规律。它们都不在意作者的社会地位、创作动机,或者作品风格这些外在的东西,专注于作品内在的结构问题。

科幻文学可以给叙事学研究提供很好的帮助。以往叙事学研究的作品,一是民间传说。这些作品多是在很长时间里,由许多个不知名的作者缓慢修改形成。难以考证其创作过程。二是现实主义作品。这些作品的作者多半反对创作套路、模式。其作品中呈现出的叙事逻辑,多半是自发而非自觉。但科幻不同。科幻作者必须在每一部作品里预设逻辑,保证其自洽性。它对于内在逻辑的设定是自觉的。考查起来要方便得多。而正是通过对科幻作品的考查,笔者提出了自设逻辑、公设逻辑和通用逻辑这三个概念。

另外,科幻作品本身也形成了一些新的叙事功能。它们很难归纳到其它文学门类中撮的叙事功能中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