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科幻作品图 > 第96部分(第1页)

第96部分(第1页)

成本多少,特技水平如何,在其它类型片里似乎不影响到艺术规律本身,但在科幻片里,它却导致了人们对这种影片的普遍误解——似乎科幻片只是大片,用金钱制造银幕奇观才是科幻片的本质。这样不仅使得人们难以从艺术上欣赏它,也导致中国电影人望而却步。

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邵智愚曾经与美方合作拍摄了儿童科幻片《太空劫持》。他认为,    “国产科幻片长期断档的原因是现在观众和导演的眼界都宽了:盗版很发达,大片与美国基本同步。对创作者而言,看到差距如此明显,比不过还不如不比,基本放弃这一块,而专拍感情戏文艺片。”(《新闻晨报》2002年8月13日第1321期文化新闻版)。这段话或许能是国内电影人在科幻片上的普遍态度。

不过,笔者以为,“现在观众和导演的眼界”至少在科幻片这个领域还不够宽阔。他们只看到大投入、高科技的商业巨片,没有看到那许许多多小成本科幻片。为什么会这样呢?一部高投资的电影,那些金钱不仅投入在制作上,也投放到宣传上,以地毯式轰炸为手段,以确保家喻户晓为目标。于是,如果一个人并不关注科幻,只是偶尔让大众新闻里关于科幻片的消息溜进视野,那么他能够知道的,基本就只是每年的那几个经过充分炒作过的科幻大片。

其实,不管在哪种类型片里,作为一种商业电影制作机制,好莱坞电影界很少会把巨大的投资放到一个完全新颖的创意上。更为惯常的作法,是从已经拍摄的影视片中寻找受到观众好评的苗子进行翻拍。所以,许多科幻大片的前身都是小成本科幻片。但要找到这些前身,研究它们,却要花费专门的时间和精力才行。

所以,笔者在本卷里单列一章,希望能够以大量优秀的“科幻小片”的魅力,帮助澄清那个普遍的误解。科幻片绝不仅是大成本的视觉魔术。由于这种误解基本是对美国科幻片的误解,所以,在本章中被介绍的科幻片完全来自美国。至于世界其它各国的科幻片,大部分本身就是“小片”。出现大片倒是个奇迹。笔者放到另外一章去介绍。

第一节:寓言类小片

本书第四卷里,笔者专门分析了“寓言类科幻”。在科幻电影中,这类电影也是层出不穷。由于它们并不意在渲染科学技术的奇妙,或者自然现象的宏伟,所以多半采取小片路线。

1966年,布雷德伯里的名著《华氏451》被环球影片公司搬上银幕。这部电影很忠实于原著。但它是一部典型的小片:片中只有一个幻想画面:一个车厢安置在轨道下面,悬挂运行的轻轨线路。而这处布景被搭建在荒郊野外,也显示着影片付不出高成本。不过,改编电影叙述呆板,模棱两可。既失去原著的魅力,又没有用大场面制造新鲜感,是一个失败的小片例子。

1970年,卢卡斯初出茅庐,拍摄了反乌托邦题材的科幻片《THX1138》,一举成功。这部电影投资极少。以至为片尾追跑打斗情节设计的许多构想不得不压缩掉。但它凭借导演高超的调度能力,卓越的画面设计,以及早期的数码制作,竟然有大片的效果。可谓把钱花对了地方。卢卡斯因此片而获得制片人的信任,从而得以拍摄《星球大战》。后来,卢卡斯等人将在这部影片中首创,并且《星球大战正传》三集里成熟起来的某些影视技术发展成民用设备,便以“THX家庭影院”为品牌,成为最早的家庭影院品牌。现在,“THX家庭影院”已经成为一家独立公司。

1971年,华纳兄弟公司和北极星影片公司合作,由库布里克导演,将伯吉斯的科幻小说《发条橙》搬上银幕。原著背景很“科幻”:未来的英国由类似工党的政党执政,上流社会选择移民外太空,只有底层人民留下来。这些宏大的背景被库布里克删繁就简,一笔勾消。而保留了原著的思想和情节主干,以及伯吉斯刻意设计的“那查奇”风格。于是,这部影片和三年前库布里克导演的《2001太空漫游》完全相反,一处特技镜头都没有。但是,库布里克极好地把握了原著的思想内核,并以荒诞派手法进行表现,大获成功。事实上,只是电影成功以后,《发条橙》原著才被人们所认识。

与《发条橙》类似,心理学科幻题材主要通过演员表演来体现,所以很容易拍成“小片”。《杀人网络》也是一部心理题材的“科幻小片”。美国某秘密机构解析了人类意识的脑电波,并尝试通过输入脑电波,控制他人行为。由于这种实验违法,该机构一直秘密从事。保险公司负责人毕晓普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他们的实验品。而他的妻子也是该组织的情报人员,潜伏到他身边,为了实验这种技术的极限:看他能不能在外来控制下,枪杀自己的妻子。后来,毕晓普获悉了实验的秘密,而“妻子”也因为怀上了他的孩子,决心反叛。这部电影里主要的科幻道具,就是一些内衬铜丝的帽子,受害者通过它,可以抵御外界脑电波的控制。

《斯坦弗的妻子们》(The Stepford Wives)七十年代的首版是恐怖风格科幻片。而新版则削弱恐怖、悬念色彩,渗入了喜剧风格。但保留了原著的思想核心:讲述女权运动中男人的尴尬地位。全片几乎完全是靠女演员们的表演,来显示她们被改造大脑前后的变化。特技镜头寥寥无几。

《楚门的故事》讽刺了电视传媒的强势影响。影片的情节基本发生在一个巨大的摄影棚里。它巨大无比,以至于主人公从婴儿时代一直长到结婚以后,才终于走到它的边缘。但读者可不要误以为,影片本身也在如此巨大的摄影棚里完成的。那些街道、海滩、林地、晚霞等等,都是真正的外景。于是,影片似大实小,完全凭情节和摄影、剪辑等手段,形成了巨片一般的气氛。

《嗜血狂潮》也是一部描写阴暗未来的“科幻小片”。影片中,未来美国被一个奉行基督教原教旨主义的牧师统治。实行极权统治,高度禁欲,社会贫困不堪。人们把希望寄托在一个神秘人物身上,而他原来只是个摇滚歌星,早已在某地下基地里死去多年。后来,反抗战士找到了他的遗体和留言,揭露“神圣主教”的虚伪统治。民众受此启发,开始反叛。

如此重大题材,编导完全靠故事本身来推动。完全没有什么大场面。影片也是一部向库布里克致敬的电影。一开始便是雄壮的《查拉杜斯特拉如是说》乐曲。伴随乐曲出现的却不是“黑方石”或者宏大的宇宙飞船,而是旧时代娱乐场里的娃娃塑像。整部片子充满了库氏黑色幽默式的情节。

第五卷:科幻影视概述 第四章:“科幻小片”的魅力(2)

第二节:抒情类小片

以情取胜是电影的一般规律。科幻片其实并未游离于这一规律之外。只不过,以情取胜的科幻片更多要从“小片”里寻找。在这些影片里,观众不会被特技效果眩目,可以专注于故事本身,以及演员的出色演出。

《第三类奇迹》(phenomenon)就是一部抒情科幻小片的代表作。主人公乔治是一个很普通的农夫。他自小患有“星状放射脑瘤”,但自己并不知情。三十七岁生日这天,脑瘤压抑大脑,让乔治看到空中闪光的幻觉。从此他就具有了“超能力”。智力飞速提高。每天从图书馆借阅大量图书,脑子里产生层出不穷的新想法。可以在二十分钟内学会一门外语的基本会话。可以凭脑子破译美国空军的秘码。除了智力上的飞升外,他还能够意念移物,能够感受地下断层的超低频震波,从而预测地震。然而,这一切都是脑瘤压迫大脑导致的病态反应。乔治的生命在神奇后面飞速流逝,最后死在恋人的怀里。

整部电影里,除了“意念移物”需要一点特技来表现外,完全没有特技镜头,所有特异功能都是用画面剪辑来表现的。电影本身也不意在突出这种神奇,而是突出了乔治产生特异功能前后,他周围的人对他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闪电奇迹》同样是一部围绕特异功能人而展开的电影。一位母亲在怀孕时突遭雷击。生下的孩子全身无毛发,并且经常引来附近的电荷。从此成为心地善良,却不受欢迎的人。这部电影突出了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化妆术成为最主要的特技手法。

《外星通辑令》也是一部抒情类小片。影片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案例:六个伐木工人声称在密林中遇到飞碟,其中一个人被飞碟掳去。五天后,他赤身裸体地出现在某加油站,声称自己被外星人绑架并实验。整部电影的笔墨不在外星人上,而在普通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上。五个伐木工人报案后,理所当然地被人视为胡说。警察怀疑他们,邻里视他们为疑凶,甚至妻子孩子也不信任他们。编导把大量笔墨花在这些方面,形成足够的情节张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