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有一次阳处父出使卫国,回来时路过宁邑,便在宁邑的驿馆过宿。
驿馆的馆长叫宁赢,见阳处父风度翩翩,谈吐不俗,再加上又是诸侯之长晋国的太傅,当下便认定阳处父是一位极具德行的人。
于是,宁赢与妻子商议后,决定追随阳处父,希望能够走上一条光明的仕途。
阳处父很高兴地收了他,带着他往晋国走。
但到了温邑后,宁赢便告辞了阳处父,回到了在宁邑的家。
宁赢的妻子很奇怪,问他:“夫君怎么回家了?你不是跟着阳大夫了吗?难道他不肯收留你了?”
宁赢叹了一口气道:“别说了。我以为阳处这个人德行一定很高尚。但这几天接触下来,我发现阳处这人太过于高调。
其实,有德行的人高调一点也没关系,但需要配合温和的性格才行。
可阳处不但为人高调,性格也极其刚强,说话过于直率,与他风度翩翩的外表一点也不相符,是一个华而不实的人。
我担心跟着他以后可能被惹祸上身,还是早点离开他为妙。”
成语“华而不实”便是典故于此。
阳处父后来被晋文公指定为晋襄公的老师,担任太傅一职,可以说位高权重。
但阳处父性格较为刚烈,所以得罪了不少人。
不过,晋襄公却很赏识他,毕竟阳处父是一位极具智谋的人,所以,晋襄公总想创造机会让阳处父立功。
这一次,晋襄公让阳处父领兵出征,本意并非是让阳处父与楚军决战,而是摆出一个样子:作为诸侯之长,晋国的小弟被你楚国欺负了,晋国是不会就此算了的。
晋襄公的判断是楚军绝对不敢与晋军直接交战,毕竟两军已经在城濮打了一战,晋军取得了大胜。
既然你楚军不敢与晋军开战,那晋军此次出征无非就是一个形式而已。
所以,晋襄公派阳处父出征,目标:蔡国!
之所以目标定为蔡国,那是因为蔡国刚刚宣布归顺了楚国。
打击蔡国,阳处父根本不要担心,蔡国很快会投降。
如意算盘打得很好,但晋襄公却疏忽了一点:无论与楚军真正交手还是只是过过场,阳处父都不应该是领兵的最佳人选。
毕竟晋军目前还有九名帅佐,哪一位不可以领兵?
打个小小的蔡国,摆明了是给阳处父一份功劳。
这样的功劳,谁不想要?
为何偏偏给了你阳处父?
晋国内部的权力斗争,也许现在还因为国君强有力的领导而掩盖着,到后来,那可是全世界激烈等级为顶级的权力斗争。
阳处父呢?
他完全可以因自己并非军中帅佐为由而推辞,建议其他人领这次兵。
但阳处父没有去考虑其中存在的隐患,当仁不让领了军令。
阳处父所不知道的是,如此一来抢了人家五军帅佐的风头,总有人对他是心生忌惮的。
阳处父领兵出发了。令阳处父万万没有料到的是,晋军一进入蔡国领地,楚国立即便有所反应。
楚国令尹斗勃受楚成王指派,率楚军救援蔡国。
楚军行动很迅速,很快推进到了蔡国,与晋军隔着泜水驻扎。
难道春秋舞台又要上演一场晋、楚两强面对面的激烈战斗吗?
楚国人当然是很想,因为令尹斗勃从来便没有咽下城濮之战楚军失败这口气。
但阳处父不想,他一开始便没想着要与楚军决战。
阳处父率军前来本就是来江湖走一走而已,哪里敢与楚军交手?